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湖南省國土空間調查監測所 趙麗媚
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十月的鷺島,依舊繁花似錦,綠意盎然。難得有于名城名校向名師集中學習的機會,我有幸成為財政部高層次財會人才素質提升工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負責人)崗位能力培訓學員。本次培訓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核心,培訓內容涵括績效管理、財會監督、財稅改革、政府會計、內控建設、財務管理、資產管理、經濟責任審計、商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經營者管理思維等內容,并安排了拓展訓練、小組研討、現場教學等豐富的教學活動,緊貼時代主題,聚焦行業熱點,凸顯專業特色。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12位業內頂級教授,他們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敏捷的思維和獨到的見解令人信服和震撼。讓我深切感受到了思想、學術和財務專業領域“登高望遠天地寬”的心曠神怡,極大地激發著我的求知欲。基于地勘行業財務的現狀,我結合所學認真總結和反思了時代變遷和行業發展帶來的專業方面影響,并從三個維度同大家分享數字經濟時代下重塑財務價值的所思所想。
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數字經濟帶來的變革紅利、會計行業面臨的轉型壓力和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正在改變財務人員的工作方式。湖南地勘單位自2019年改革組建以來,部分地勘單位結合行業特色和財務管理轉型需要,啟動了財務信息化建設。財務管理模式逐步由靜態管理向全過程監控管理轉變,在提升財務工作效率、解決異地報賬難問題、實現業財融合、數據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信息化普及推廣力度不夠、財務數據分析和預警監測功能不全、人員轉型支撐能力與管理需求不匹配、財務部門與實體的融合度不高、財務資源配置與業務行為變化的矛盾一直存在,資源配置未能達到最優化,直接影響地勘產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且財務風險不斷增大。
業務的革新、崗位角色的轉變,如何在不斷迭代變化的劇變時代,打破慣性思維重塑財務價值?如何在地勘單位改革和地勘事業發展新形勢下突破“盈利”和“增長”兩方面的嚴峻挑戰,推動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這是我在學習培訓期間思考的問題。重塑財務價值唯有重新定位財務的職能、功能和方向,才能使財務真正起到戰略引領作用,真正指導實體產業未來的發展,真正實現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站位于地質行業現代財務管理體系構建的宏觀維度
數字經濟時代,財務憑借在資源統籌與配置、數據掌控與分析、價值衡量與預測、監管對接與洞悉等方面獨有的全面視角和天然擁有的經營全價值鏈大數據的優勢,掌握著經濟發展的核心命脈。地勘產業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應結合地勘單位改革契機,通過頂層設計,促進業財融合,構建起數字化財務平臺,提升地質行業現代財務管理質效和智能化水平。
一是做好財務管理轉型頂層設計。聚焦主責主業,全面總結“十四五”期間湖南地質行業財務管理的短板,結合數字經濟時代對財務管理工作新要求,科學謀劃湖南地質行業“十五五”財務管理新篇章,進一步明確財務部門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將財務轉型及重塑財務價值納入“十五五”期間能力建設板塊。做好中長期高端會計人才的培養和規劃,建設結構優化的財會管理隊伍,提升財務部門的核心引領地位。
二是研究構建新型現代財務管理體系。實施業財融合一體化戰略,加強財務體系、財務人員管理、資金管理、會計核算、信息建設等五大體系標準化建設,并搭建司庫管理指標體系,完善財務稽核機制,建立適合湖南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型現代財務管理體系,將業務、管理與財務有效銜接,實現組織、崗位、人員、職能“四個整合”,確保財務對各方面的資源配置產生指導、評估和預警作用。
三是強化風險管控,規范經營行為。實行財務活動與業務活動掛鉤歸口管理,健全與地勘產業經濟發展及管控要求相適應的財務內控體系,加強關鍵指標硬約束,建立以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現金流、經濟增加值等關鍵指標為核心的財務邊界,科學測算各類指標的平衡點,保持整體資金結構穩健、風險可控在控。建立由戰略規劃到年度預算、由預算到考核的閉環聯動機制,主動融入產業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推動上下貫通、協調一致,促進產業經濟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的有機統一,健全完善風險管理機制,以規則的確定性應對風險的不確定性。
四是完善新型財務智能化信息系統。加快推進地質行業財務信息化項目建設進度,構建財務系統、辦公OA系統、資產管理系統等內部數據與國庫支付系統、稅務系統、銀行系統、征信系統等外部數據多形式對接的“云財務”管理系統。建立健全財務信息化建設網絡安全制度規范,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并將非結構型數據應用到財務信息系統,逐步構建實時的財務核算平臺、財務監管平臺、財務服務管理平臺,達到有效整合財務數據,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提升湖南地質行業財務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財務管理效能。
二、站位于地勘基層財務部門轉型服務的中觀維度
數字經濟時代下,財務部門已不再是傳統核算型、服務型、單一性的職能部門,而應與業務實體部門成為緊密協同的合作伙伴,是價值創造型、管理型、復合型的職能部門,通過打造管理型團隊,重視數據資產管理,推動業務與財務的深度融合與價值創造。
一是打造價值型管理型復合型財務團隊。新時代地勘財務管理工作,不能是簡單的“賬房先生”,在服務單位整體發展戰略中,財務的邊界正在不斷拓展,財務管理不能僅滿足于生產經營業績的計量和反映,更需要深入業務發展的過程和前端。財務部門應加強團隊建設,樹立管理型財務和新型服務理念,將財務管理的理念滲透在業務管理的過程中,實現基于業務活動全過程的成本管控,逐步實現從傳統核算型財務向價值創造型財務轉變。
二是推進財務和業務的深度融合。財務部門主動介入到業務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過程管理,實現下沉式服務,將規范的財務流程植入到整體經營流程中,從原先被動應付到主動參與的轉變,發掘更多的非傳統KPI。重塑業務流程,加強對關鍵審批節點的控制,將財務管理理念逐步向業務環節縱深延伸,通過對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價值分析與管理控制來實現實體經濟價值最大化,促使產業提質增效。
三是重視數據資產管理。財務部門面對大量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應借助智能化手段,建立以財務為核心的數據驅動決策中心,將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相打通,使產業獲得多維度、立體化的數據信息。改變原有的財務、業務流程,從串聯到并聯,挖掘數據價值,洞察業務驅動因素,將財務組織打造成產業的神經中樞,以數據分析為經營管控提升效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財務處理成本,構建多維度應用場景分析,實現數據的有效應用。
四是推行智能財務戰略轉型的價值創造。財務部門應采取財務與戰略相結合的管控模式,財務與智能技術相結合的管控模式,立足戰略規劃與轉型期望匹配有限資源,基于技術驅動與數據驅動,發揮管理職能作用,發揮智能財務會計共享平臺的作用,整合業務系統資源,篩選有價值的信息數據,以數據業務化和業務數據化為藍本,以數據為基礎實現向效率變革,探索產業經濟的商業價值和價值創造能力,加大內部數據共享和價值創造的整合力度,通過財務智能化實現企業數據價值創造的最大化,通過財務數字化轉型實現企業價值的增長。
三、站位于財務人員能力素質提升的微觀維度
數字經濟時代,商業環境的變化和商業問題復雜性,財會行業的應用性特征以及經濟發展的全球化特征,對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提升專業素養,樹立業財融合理念,培養創新能力,做好人才建設,充分發揮財務價值。
一是提升安身立命的專業素養。財務人員應利用信息技術與管理手段的革新,豐富財務的內涵與外延。對涉及經濟核算、數據分析、預算管理、稅務籌劃、成本控制等各個方面的行業知識都能精準掌握、熟悉運用并善于從中挖潛,并切入經營管理循環,把財務專業素養提到最高、把財務工作做到極致,把自己鍛造成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甚至一個行業的稀缺資源,從重交易處理向價值管理和決策支持進行轉變,實現核算型財務向價值型財務轉型,發揮財務影響力。
二是建立大數據思維能力。財務人員應具備商業技能、人際技能和數字技能等能力,將大數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有效整合,形成統一的數字化轉型規劃和愿景,從項目立項申請、研發銷售、成本預算等關鍵環節入手發起動力變革,學會用業務的語言、數字的語言,構建和傳播業財融合的文化和氛圍,做好產業生產結果的“記錄員”、生產經營過程的“調度人”和產業發展方向的“引領者”。既要服務于戰略決策,又要融入經營,保證良好的經營業績和財務效益,實現產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三是培養不拘一格的創新能力。財務人員應與時俱進,結合地質行業的特點,率先突破“圍城”,接觸行業的先進經驗和創新思維,主動了解和接納財會領域的新元素,將財務管理、會計核算、信息技術等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財稅、金融法律法規政策等的最新工作要求,靈活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在精益求精中提質效、在與時俱進中創特色,不斷提升管理的深度、核算的精度和服務的厚度,具備戰略管理、運營管理、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的系統思維能力以及較強的實務與實踐能力,在生產經營各環節中發揮作用,以此帶動地質思維的逐步煥新。
四是做好人才體系建設。努力構建財務管理人才價值提升、培養塑造、有序接替的長效機制,科學構建與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相匹配的復合型財務人才能力提升框架,加速關鍵人才、骨干人才成長成才,打通財務人員從單一型人才向復合型人才轉型升級的職業發展道路。注重財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財務人員團隊精神,開展財務品牌建設工作,提升財務人員跨部門溝通和協調能力、大數據洞察和分析決策的能力以及敏捷資源統籌與精準配置的能力,為推動湖南地質高質量發展提供財會人才支撐。
云頂山下,心之所向,踏浪而來,逐夢而行。帶著一份思考,一份留戀,我告別了廈國會,回到了工作崗位。“有為”才會“有位”,作為財務部門負責人,理當志存高遠。我將努力提高個人修養,將個人成長與地質事業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力爭成為“立足地質事業實際、兼具國際視野、面向未來發展的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端財會人才”。并帶領財務部門的同事一起,在實現湖南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以“責任、奮斗、融合、成長”的胸懷,以全新的財務理念和管理高度,更好地服務業務,支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