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是維護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對于貫徹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執業準則,保證行業執業質量,保護社會公眾利益,增強行業公信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堅持以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為宗旨,嚴格監督為原則,構建起較為完善的行業監管體系,監管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建立起以上市公司年報審計質量為重點的年報審計監管路徑在行業發展初期,協會對行業的執業質量監管,主要采取專案調查和“運動式”的清理整頓方式。其中,對深圳原野、瓊民源等一系列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案中涉及的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進行調查和處理。期間,針對行業普遍面臨的突出問題,開展了兩次全國性的清理整頓。一是1993年對事務所分支機構進行清理清查,撤銷了一大批管理混亂的分支機構;二是1997年至1998年底,開展了“清師、清所、清業務”的清理整頓工作,撤銷注銷事務所580家,撤銷分支機構1474家,處罰1181家事務所,清理執業人員4871名,處罰違規違紀執業人員2748名,有效地整頓了隊伍,規范了秩序。
本世紀初全球范圍發生的一系列公司財務欺詐案件,使注冊會計師行業誠信受到嚴重損害。為此,中注協認真分析行業面臨的困難局面,總結以往行業監管實踐,深入研究行業監管的有效方式和路徑。其中,抓住社會公眾關注資本市場信 息質量的核心問題,及時提出了以上市公司年報審計質量為重點的年報審計監管思路,制定上市公司年報審計監管工作規程,抓好年報審計監管的三個環節,加大對審計風險事前、事中防范和化解的力度,切實提高監管效果,樹立監管權威。
一是在年報審計開始前發出審計警示。針對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會計審計準則執行情況的現狀,提出當年審計工作中重點關注的事項。
比如,在上市公司2008年年報審計工作時,針對存在的會計問題,提出應關注上市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的確定、在不活躍交易市場下長期股權投資及商譽的減值測試、套期會計的使用條件和標準等十大會計風險領域;針對存在的審計問題,提出應更加重視制定總體審計策略,加強重大錯報風險評估,落實內部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
二是在年報審計期間進行嚴格督導。安排專人負責跟蹤上市公司年報的披露,關注媒體反映出的上市公司問題,及時掌握事務所的審計情況。通過定期編發年報審計情況快報,向行業通報在年報審計監管中發現的異常現象和問題。通過向事務所發出關注函,提請相關事 務所注意業務風險;通過要求事務所報備客戶變更情況,關注“炒魷魚、接下家”,遏制出賣審計意見行為。同時,對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工作提供專業技術支持,由專業技術咨詢委員會答復事務所執業中存在的問題。
三是在年報審計結束后進行報備分析。結合具有證券期貨從業資格事務所通過網絡系統報備的年報審計資料,總結當年上市公司年報審計的整體質量,梳理在上市公司年報審計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于涉嫌“炒魷魚、接下家”,不按時報備事務所變更情況,以及協會關注函涉及的問題,列為當年執業質量檢查對象。
二、建立起以教育提高為目標的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制度加強行業日常監管,查找事務所執業質量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意見或給予相應懲戒,對于夯實執業質量、控制審計風險、維護公眾利益具有重要作用。為此,建立起以教育提高為目標的談話提醒制度、執業質量檢查制度和懲戒制度。
其中,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制度規定,以五年為一個檢查 循環,對全國所有事務所執業質量進行檢查,及時發現事務所執業中存在的問題,教育和懲戒相結合,幫助事務所提高執業質量。具有證券期貨從業資格的事務所由中注協檢查,其他事務所由地方協會檢查。檢查隊伍由協會業務監管部干部和抽調的優秀注冊會計師組成,專業素質高,且具有較強的獨立性。
對檢查發現問題嚴重的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給予懲戒,是行業監管的一個重要環節。中注協制定了會員執業違規行為懲戒辦法,對執業違規行為視情節給予訓誡、行業內通報批評和公開譴責。懲戒辦法明確規定懲戒和申訴的程序,并賦予當事人提出陳述和申訴的權利。
在組織機構方面,中注協成立了懲戒委員會和申訴委員會,保障懲戒工作的公平公正實施。
從2004年開始執業質量檢查,至今年已圓滿完成了五年一個周期的檢查循環。行業共抽調4200多名注冊會計師參加檢查工作,對存在問題的1500多家事務所和2500多名注冊會計師給予了懲戒。
三、建立起以“注冊”為樞紐的行業誠信信息監控體系“注冊管理”是行業管理的樞紐 環節。注冊會計師只有在知識、經驗、行為等方面持續符合資質要求,才能保持注冊會計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為規范注冊工作,中注協先后制定實施了《注冊會計師注冊審批辦法》、《注冊會計師注冊辦法》、《注冊會計師任職資格檢查辦法》等注冊管理制度。同時,為加強對注冊會計師誠信狀況的跟蹤監督,發布實施了《會員誠信檔案管理暫行辦法》,建立會員誠信檔案,用于記載會員違反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等受到處理處罰以及承擔民事賠償等信息。
注冊會計師行業是專家行業,把注冊會計師的基本信息公之于眾,接受公眾的監督,是行業監管的有效途徑。近年來,中注協在總結誠信檔案運行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挖掘“注冊”的內涵、本質和機制,形成了建立以“注冊”為樞紐的行業誠信信息監控體系的新思路。
行業誠信信息監控體系是對誠信檔案的擴展、提升和發展,實現了“全面記錄、實時監控、有效披露”三大功能。一是執業信息的記錄功能。
全過程、全方位記錄會員執業信息,保證沒有應記錄而未記錄的信息。
二是誠信信息的披露功能。在全面記錄和反映的基礎上,及時向公眾 披露會員相關信息,讓公眾監督、專家評判、市場選擇。三是異常情況的提示功能。監控體系通過對注冊會計師任職資格、培訓、執業等信息的記錄和分析,提示、鎖定異常情形,引導監管工作,實時發現問題,及時跟蹤糾正。
行業誠信信息監控體系一方面為加強行業監管創造條件,敦促注冊會計師保持應有的專業資質和誠信品質;另一方面,將注冊會計師執業的相關信息展示在陽光下,為社會公眾監督行業提供便利,由此增進社會公眾對行業的了解和監督,形成行業的社會監督運行機制,進一步提升行業的管理效率、監管效果和行業的透明度,進而有效引導事務所加強誠信建設、重視人才培養、提高內部治理水平和執業質量。
行業誠信信息監控體系現已投入運行,可以網上查詢8.3萬名執業注冊會計師注冊前的從業情況,注冊時的基本情況、資質情況,注冊后的繼續教育情況、執業情況、受獎懲情況、履行會員義務等情況以及相關事務所的情況。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注冊會計師行業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監管體系,監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今后,中注協將繼續把監管工作置于行業管理的重要位置,進一步健全行業準入制度、執業質量檢查制度和后續考核評價制度,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技術過硬的檢查隊伍,提高監管效果,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