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湖南有色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任燦
一、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資產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國有資產是全體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和重要保障。資產管理作為國企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檢驗企業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內部管理是否完善,經營運行是否正常。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要持續做好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探索科學有效的資產管理方法,不斷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水平,提高國有資產利用效率,優化國有資產配置,提升國有資產的盈利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做優做強國有企業資產,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從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國有企業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資產管理權責不明確,管理流程不清晰,制度建設待完善
部分企業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資產管理制度形同虛設,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如沒有明確資產管理職責,完全由財務部門來負責資產管理,模糊了資產實物管理與資產賬面價值管理,導致財務部門既管實物又管賬,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使得資產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獨立性與專業性,也使資產管理工作的推進喪失了全面性與主動性。其次制度方面對資產購置、驗收、使用、調撥、維修、盤點、轉讓、報廢、報損、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缺乏指導,導致了資產管理權責不明確,流程不清晰,管理不到位。
(二)資產管理對象不全面,管理過程不清晰,信息化水平待提升
目前,大多數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對象僅僅是對企業現有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存貨等有形資產進行實物管理,忽略了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金融資產等非實物資產的管理,這就導致了資產管理對象的不全面。同時多數企業往往依賴于財務系統中的輔助模塊功能進行資產管理,僅僅是對資產數量與折舊的簡單統計,并不能實時反映資產生命周期的全過程流動,更不能實時反映資產的管理狀態。資產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欠缺,也嚴重影響了資產管理的全面性、實時性與時效性。
(三)閑廢資產使用效率低下,內部監督考核待完善
部分國企管理者更多地關注企業經營數據,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關注較少,造成資產精細化管理力度不足。尤其是對于閑廢資產,許多國企管理者認為只要資產不處置、不損毀,就不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從而導致企業閑廢資產比重大,資產賬面價值虛高,資產整體利用率偏低、資產保值增值能力不強,從而影響了國有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使國有資產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應有價值。其次,缺乏對資產管理工作的監督考核,導致企業出現重資金輕資產、重購置輕管理、重管理輕經營等現象,出現資產管理與財務預算管理不匹配,資產配置不合理、資產使用效益不高,資產使用不規范、國有資產收益面臨潛在損失,資產處置不合規、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資產管理不到位、資產家底數不清等問題。
三、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建議
(一)夯實制度建設,加強資產基礎管理
對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梳理,進一步加強對國有資產的購置、驗收、使用、調撥、維修、盤點、轉讓、報廢、報損、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建設與流程規范,明確資產管理工作的權責、范圍、方式,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長效機制。
明確管理職責,加強資產日常管理。要對資產管理權責進行進一步的明確和劃分,在管理過程中,一是實物管理與賬務管理相結合,資產實物使用部門應建立資產使用臺賬,對使用資產妥善保管,正確使用,做好資產日常管理工作。財務管理部門是資產賬務管理部門,要做好日常核算工作,建立資產明細賬。定期做好實物盤點及賬務核對工作,確保賬賬相符、賬實相符。二是綜合管理與業務管理相結合,按照業務條線及資產類別,對企業所有資產進行歸口管理劃分,進一步明確管理內容及職責,如財務管理部主要負責貨幣資金、應收票據、應收款項、金融資產日常管理;生產部負責企業生產類房屋建筑物構筑物及土地、機器設備、在建工程等固定資產的管理以及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的監管;辦公室負責非生產類房屋建筑物構筑物及土地、辦公設備設施、運輸類等固定資產的管理;戰略部負責股權、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等資產的管理等等。業務管理部門對其管理的資產承擔維護資產安全、防范資產流失、提高資產使用效能、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資產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整體性的、全面性的工作,需要全面覆蓋、全員參與、全力推動。
(二)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資產全面管理
充分利用便捷高效的信息技術,以資產所屬公司為主導,各資產使用部門為基礎,各類資產為管理對象,形成上下互通,橫向共享的信息互通共享平臺,加強對各子公司、各部門資產的配置、采購、占有、使用、盤點、處置及報廢等的監督管理,實現資產監管的高效統籌,促進國有資產發揮最大效用,挖掘國有資產潛能,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全面提升資產的監管水平。
(三)提高資產利用率,完善內部監督考核
按照全領域、全口徑、全覆蓋的要求,組織企業內部資產清查,全面摸清“家底”,分類分項建立健全資產臺賬,動態掌握資產的結構、數量、質量,及時了解資產的分布情況、使用情況以及使用頻率等。加強對閑廢資產的清理,按照“能用先用、不用則售、不售則租,能融則融”的原則進行處置,規范有序盤活利用閑廢資產,最大限度發揮閑廢資產的使用效益,減少資產的賬面虛高,進一步提高資產的利用率及盈利能力。
四、總結
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有序地發展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不僅能夠促進企業自身的經營和發展,也能夠有效地維護國有資產完整及權益,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