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衡量增值稅由生產型轉為消費型對行業公司的影響,首先必須明確每年的新增固定資產價值如何估算。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直接用(固定資產年末余額-固定資產年初余額)替代固定資產增加值,將大大低估政策的實際影響,對所有上市公司而言,低估幅度約為150%。我們采用現金流量表中的“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來估算。
以單年的新增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抵扣來估算對現金流量和凈利潤的累積影響為現金流和凈利潤增加的金額均相當于當期新增固定資產金額的14.025%。分期看,增值稅轉型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比較均勻,第一年為當期新增固定資產金額的2.55%,以后各期均為當期新增固定資產金額的1.275%。
企業在每年都會新增一定的固定資產,因此,分期來看具有疊加效應,這也是增值稅轉型的真實效果。對凈利潤而言,第一年將增加單期新增的固定資產額的2.55%,之后逐年上升,正面影響逐步加大,至第10年為單期新增的固定資產額的14.025%,之后保持恒定。
如果以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固定資產的平均增速為基礎,按新增固定資產增速和凈利潤增速不變計算,10年中的凈利潤增幅逐漸增大,平均為8.21%;如果按上市公司凈利潤和新增固定資產增速分別為10%或15%測算,10年中的凈利潤增幅逐漸增大,平均分別為6.62%和6.08%。
在A股中,現行增值稅覆蓋的所有行業都受益。但是,對現在尚未開征增值稅的行業比如交通運輸、倉儲業、建筑安裝業等,以后開征的話將取消營業稅而改征增值稅,這對利潤的影響目前還不確定,需要待具體的征收辦法出臺而定。
從大類行業來看,增值稅轉型對利潤增速影響最大的前八位的大類行業是: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化學、塑膠、塑料;金屬、非金屬;造紙、印刷;木材、家具;紡織、服裝、皮毛;日用電子器具制造業;采掘業。
從細分行業來看,增值稅轉型對利潤增速影響最大的前十位的細分行業是:煉油業;金屬絲繩及其制品業;造紙業;陶瓷制品業;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業;其他生物制品業;乳制品制造業;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棉紡織業;航空航天器。
報告中還測算了滬深上市公司受增值稅影響最大的前100家公司,最后介紹了增值稅轉型后的會計處理方法。 (本文來源:海通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