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日前發布《注冊會計師審計數據規范 公共基礎》《注冊會計師審計數據規范 總賬》《注冊會計師審計數據規范 銷售》和《注冊會計師審計數據規范 銀行流水》,填補了注冊會計師行業在數據標準方面的空白,對構建行業數據標準體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有助于提高審計效率、提升審計質量。
迫切需求催生統一數據標準
“我國的大中型國有企業、現代上市公司普遍正在進行數字化體系建設,進行數字化轉型。在此過程中,企業的賬冊、收據、表單、發票等都將轉入數字化形式。在數據的采集、交換、分析過程中,對數據結構和格式等提出標準化要求。”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岳高峰表示,這需要注冊會計師行業積極應對數字經濟時代的挑戰和機遇。
中注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注冊會計師行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轉型尤為重要。這要求注冊會計師能夠更有效率地獲取、使用和分析被審計單位的相關數據作為審計證據,從而能夠同時達到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的目的,更好地助力資本市場長遠、穩定、健康發展。
早在2010年,中注協就將信息化作為行業發展的一大戰略。《注冊會計師行業信息化建設規劃(2021—2025年)》提出“推動構建行業數據標準體系”的工作任務,發布的四項審計數據規范就是行業貫徹落實這一規劃的重要成果。作為夯實行業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的一項創新性舉措,審計數據規范的制定有助于解決注冊會計師獲取被審計單位數據難度大、成本高等行業痛點問題。
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汪浩對此深有感觸。她表示,過去幾年,各大會計師事務所都在研究利用電子數據,探索大數據的自動采集和分析應用。但在實踐過程中,由于服務對象以及各相關部門使用的信息系統龐雜,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注冊會計師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數據采集和數據清理,對數據分析以及其他信息化手段在審計業務中的應用帶來了技術上的障礙。審計數據規范的出臺不僅有助于建立審計數據執業規范,也能為會計師事務所開發數字化審計工具提供數據標準。
“數據標準是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數據的規范化,引領行業獲取更全面、更多維度的數據,達到提高審計質量的目的。”北京鼎信創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常海表示,明晰標準除了能幫助注冊會計師更高效地獲取數據、執行審計程序,也能展現更全面、更深層次的企業畫像,幫助其更好地識別舞弊跡象,提升反舞弊能力。此外,數據標準也能幫助軟件服務商明確數據采集的維度和內容,推動其在規范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新。
岳高峰進一步表示,數字經濟時代的審計業務,將越來越多地依賴于信息系統和智能化分析。而審計數據規范制定的目標是更好服務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執業需要、審計信息化軟件的開發和運營維護。該規范的出臺將有助于提升審計數據質量,為下一步的數據分析提供堅實基礎。
岳高峰進一步表示,數字經濟時代的審計業務,將越來越多地依賴于信息系統和智能化分析。而審計數據規范制定的目標是更好服務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執業需要,和審計信息化軟件的開發和運營維護。該規范的出臺將有助于提升審計數據質量,為下一步的數據分析提供堅實基礎。
“此外,注冊會計師審計數據規范也可以作為審計師和服務對象溝通的工具,打破信息溝通的壁壘,使審計師與服務對象、政府部門以及審計軟件開發廠商開展有效的數據對接交換。”汪浩說。
三大原則確保規范滿足我國審計實務需求
遵循“繼承、發展、創新”的起草原則,注冊會計師審計數據規范更符合我國注冊會計師的執業需求,更貼近事務所的業務需要,成為業內專家的共識。
“注冊會計師審計數據規范從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執業需求出發,吸納了已有國際標準、國家標準中的基礎數據,擴展了相關審計數據標準范圍。”岳高峰表示,相較于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該規范以更加靈活的團體標準的形式發布,除標準文本之外,還發布機器可讀格式文件,能夠有效滿足審計數據交換和處理實際需要。
據中注協有關負責人介紹,繼承是指通過對比分析現有相關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吸收借鑒其先進的理念和成果,將符合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需求和中國國情的數據元納入注冊會計師審計數據規范涵蓋的范圍。同時,將所有數據元的數據類型、表示等屬性以符合中國習慣的方式進行描述。發展是指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需求,補充了部分現有相關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中沒有的數據元。創新是指為更好滿足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需求,引入銀行、稅務、海關、物流等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中常用的數據來源。同時,計劃將一些特殊行業的審計納入注冊會計師審計數據規范體系。
“在‘繼承、發展、創新’原則的引領下,該規范能夠更廣泛地應用于中國特色的市場環境和監管環境,讓注冊會計師更加聚焦企業的主要業務活動、主要實施的審計程序和相關的披露要求。”王常海認為,這也將大大拓寬審計數據標準的應用范圍和場景。
此次發布的四項注冊會計師審計數據規范共包括980條數據元和69個實體。每項規范的框架內容都包括前言、引言、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數據元的描述、數據模型等11個部分。
“規范化的審計數據對于審計管理和作業模式將產生重要且長遠的影響。”汪浩舉例道,本次審計數據規范首次引入了企業外部數據,例如,銀行流水模塊包含了常見的電子銀行流水數據以及銀行電子函證相關的數據標準。這將有效地推動數字化函證平臺的落地,提升銀行函證的可靠性及可追溯性。
這部分規范同樣讓王常海印象深刻。“銀行函證一直是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中的一大痛點,近年來出現的很多舞弊現象均與銀行函證有關。審計數據規范也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則首批發布了銀行流水的數據規范。這有助于引導注冊會計師將相應審計程序做到位,滿足數字化審計實務的迫切需要。”他說。
用好規范著力提高審計質量
國辦發30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均對審計質量提出更高要求。注冊會計師要真正將審計數據規范用到實處,發揮行業審計基礎性的保障作用。
“注冊會計師審計數據規范屬于推薦性標準,其推廣實施工作需要社會各界積極響應。”中注協相關負責人表示,中注協將進一步加強相關宣傳和培訓工作。利用多種渠道,調動行業內外力量,廣泛開展宣傳;將審計數據規范的解讀納入繼續教育課程,組織開展相關培訓,促進注冊會計師的理解與應用。
對此,岳高峰建議,可以通過標準宣講教材、科普小視頻、有獎知識問答等形式,推動標準內容的普及和推廣。同時,不斷開發和完善基于數據規范的軟件工具,讓信息化基礎較為薄弱的事務所也能用上新標準。
在全方位的宣傳推廣中,不僅需要協會發揮“領頭羊”的作用,還需要事務所、軟件服務商和被審計單位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審計數據規范盡快落地見效。
“事務所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和項目組成員的培訓和技術指導,參照審計數據規范開展審計工作。軟件服務商應按照規范完善相關軟件功能,提供符合標準要求的數據接口,便于不同軟件之間的數據共享交換。同時,希望廣大被審計單位能夠充分認識審計數據規范的積極意義,給予支持配合。”中注協相關負責人說。
王常海呼吁相關軟件供應商在開發軟件時考慮采用這些數據標準,實現數據共享共用,發揮數據的最大利用效率。
為更好地推動審計數據規范的落地,汪浩建議建立有效的審計數據規范反饋機制,收集審計師在使用審計數據規范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