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近年來,我國一些大型金融機構開展跨業投資,形成了金融集團,還有部分非金融企業投資控股了多家多類金融機構,成為事實上的金融控股公司。為規范金融綜合經營和產融結合,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統籌監管,2020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對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3月至9月已有中國中信有限公司、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獲批金控牌照。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招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金控牌照申請也已被人民銀行受理。設立明確的行政許可,是對金控公司依法監管的重要環節,在持牌經營的新階段,金控公司須與時俱進,不斷提升金融風險管理能力。 對此,一些領先的金控公司近年來開始嘗試推進金控集團機構風險畫像工作,以提升精細化風險管理。協助多家金控公司探索出一條從風險識別、風險監測計量、風險評估標簽到風險畫像平臺的機構風險畫像解決方案,為集團母公司對子公司進行風險管理和監控提供了重要抓手。 一、洞見癥結,全面認識金控公司風險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金控公司具有“業務種類多,業態差異大、風險復雜”的特點,各子公司的業務模式、風險輪廓、風險特征等有所差異,其發展階段和監管規則也不盡相同。金控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工作面臨復雜性和艱巨性,如何對旗下各企業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和監控成為金控公司亟需解決的問題。 同時,對于金融控股公司應當“督促所控股金融機構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識別、計量、評估、監測、報告、控制或緩釋所控股金融機構所承擔的各類風險”的要求,也促使金控公司構建管理抓手,補全現有跨金融業態的監督空缺,防范跨業態風險傳染。 在上述背景下,一些領先的金控公司近年來開始嘗試推進集團機構風險畫像工作,指導督促各子公司逐步加強對自身及二級子公司的風險識別、風險監測計量與風險評估能力,為后續構建統一而包容的風險管理體系,推行求同存異的風險管理戰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方興未艾,金控公司機構風險管理存在若干痛點 在對金控公司風險現狀進行深入摸索、了解的基礎上,普華永道發現在集團對旗下機構開展風險工作中主要面臨以下四方面的痛點: 其一,機構風險識別基礎待加強。盡管金控公司已初步設定了風險識別維度,但存在風險分類顆粒度較粗或分類不夠準確的問題。同時,較多的金控公司暫未根據子公司業務特性進行差異化的風險識別,導致風險監測存在死角,即存在未被監測的風險維度,風險識別的全面性亟待提高。 其二,機構風險監測指標需雕琢。大部分金控公司已經初步搭建了風險監測指標體系,但風險監測指標仍面臨數量不足、口徑不統一、閾值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難以實現有效風險監測,無法準確及時地反映公司風險狀況。 其三,機構風險數據積累較不足。從實踐來看,較多金控公司面臨著風險監測指標的歷史數據積累不足的問題,多數指標歷史數據不足三年。疊加新冠疫情影響,較多金控公司旗下子公司近兩年數據與正常經營年份相比波動較大,導致基于現有數據分析的結果可能與實際出現較大偏差。 其四,機構信息化水平待提升。從實踐來看,金控公司旗下子公司信息化水平普遍較為參差,有較多子公司的風險數據需要通過手工報送。目前,除銀行、證券、保險、信托類子公司的信息化建設程度較高外,其他類型的子公司風險信息系統建設相對滯后。 三、步步為營,探索金控公司機構風險畫像建設路線圖 機構風險畫像工作可分為完善風險識別、開展風險監測計量、形成風險評估標簽、構建風險畫像平臺四大步驟。風險識別是風險監測計量的基礎,風險監測計量是形成風險評估標簽的關鍵,風險評估標簽是構建風險畫像平臺的素材。上述四大步驟循序漸進,缺一不可。 1. 明確風險識別維度,夯實畫像基礎 金控公司旗下子公司普遍具有橫跨金融和實業業態、經營業務類型繁多的特點。只有風險識別維度覆蓋全面,才可使得風險監測不存在死角,風險畫像得以完整、立體成像。對此,需要深入洞察各子公司在日常經營中實際面臨的風險類型,結合其風險管理水平,為金融、實業企業設置“因地制宜”且具有差異性的識別維度。 風險類型差異化。處于金融業態的企業和實業業態的企業的風險識別維度設置,需綜合考慮其實際風險管理需求與對各類風險的理解。此外,在構建集團機構風險畫像時,可在各子公司風險識別維度中增設戰略風險維度,便于集團對各子公司發展戰略執行情況的及時追蹤與動態調整。 業務模塊化。在夯實各機構自身風險識別維度的基礎上,可根據機構主營業務進一步劃分業務模塊。其優勢在于不管未來各子公司的業務如何調整,都可以基于其所屬的業務模塊進行風險刻畫,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和可拓展性。 2. 建立風險監測指標體系,實現多點覆蓋 風險監測指標是機構風險監測的基石。構建風險監測指標體系需要在風險識別維度的框架下,設置具備全面性、前瞻性、精準性的風險監測指標。只有如此,風險監測指標才能在風險來臨前、風險發生時及時、準確地預警。
風險監測指標全面性。指標全面性是指在搭建風險監測指標體系時,應確保在各風險識別維度下,均設置數量充足的監測指標,以確保各類風險均已進行監測,可在風險來臨時產生預警。 風險監測指標前瞻性。指標前瞻性是指為子公司設置可反映潛在風險的監測指標。從實踐來看,多數機構的風險監測指標均為反映風險結果的指標,如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及資產不良率等。對此,應在不同的風險大類下增設更具前瞻性的指標,達到“防患于未然”的風險管理目的。 風險監測指標精準性。指標的精準性是指標的計算公式、口徑、監測頻率以及閾值精確性。以上四方面對于指標預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指標的計算公式及口徑影響預警的準確性,指標的監測頻率及閾值影響預警的及時性及有效性。 3. 形成風險評估標簽,實現串點成線 風險標簽是風險評估結果的載體。風險標簽的設置基于機構風險監測指標,用于反映各機構監測風險指標在當期或一定時間內的超限、預警以及各類負面異常波動情況。具有語言業務化、預警層次化特征的風險標簽是風險畫像的重要素材。 語言業務化。富含業務語言的風險標簽是風險監測指標與業務管理的橋梁,能為業務決策提供更為聚焦和高階的視角,能增進業務人員與風險管理人員的共識與對業務風險的理解。 預警層次化。根據所代表風險程度不同,可將風險標簽的預警提示進行層次化設置,如分為異常類、關注類及提示類三個級別。層次化的預警有助于風險管理人員制定層級化的風險管理方案。
4. 搭建機構風險畫像平臺,實現立體成像 打造可實現覆蓋面全、下鉆度深、交互性強的機構風險畫像平臺,使機構風險畫像成為集團領導、風險管理人員及子公司了解企業風險狀況、開展風險管理工作的關鍵抓手。 覆蓋面全。構建集團與子公司風險畫像集成平臺,使平臺用戶可在同一界面內,全面了解集團及各子公司立體、全方位的風險狀況。 下鉆度深。在集團風險畫像平臺中,綜合考慮集團領導管理需求與使用習慣,匯總展示各子公司風險標簽情況,使子公司整體風險情況一目了然。在子公司機構風險畫像平臺中,則以各子公司為主體,從關鍵風險指標表現情況、標簽觸發情況等多個維度,全面、詳盡地展示子公司當期風險狀況。 交互性強。將風險畫像平臺建設成為集團、子公司各級風險管理人員可進行交流互動的專業化平臺。于此同時,實現風險畫像在移動端的集成化、立體化、個性化和智能化展現。 四、立竿見影,機構風險畫像為集團和子公司帶來多重價值 在集團層面,機構風險畫像為集團風險管理帶來有效抓手,推動集團風險語言體系趨于統一。 成為集團風險管理的有效抓手。在風險指標突破管理層的容忍度時,系統可實現及時準確的預警提示,幫助集團領導快速掌握各子公司風險動態;此外,機構風險畫像還可以幫助風險監測人員快速發現、定位風險。 促進集團內部風險語言統一。隨著風險識別、風險監測計量工作的逐步完善,集團與子公司在風險類型劃分、指標定義等風險語言上的信息不對稱情況被逐漸化解,集團與子公司的溝通效率與溝通質量得到了較高提升。 倒逼子公司完善大類風險監測與評估機制。機構風險畫像專攻子公司軟肋,在子公司普遍欠缺的風險維度上加大優化力度。同時,強化子公司風險底線管理,加強閾值管理力度,進一步增強風險指標的監測預警功能。 促使加速推進風險數據治理工作。風險管理工作的前提保障是風險管理數據的完整和真實。在刻畫子公司風險狀況的基礎上,機構風險畫像對各子公司風險數據報送情況進行匯總展示,對于暫未報送的指標數量進行披露,督促子公司加強自身風險數據的收集、整理及匯總。同時,子公司錯報或將導致自身風險標簽的觸發,由此倒逼子公司加速推進自身風險數據治理工作,加大對風險數據質量的管控力度,從而提升風險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五、暢想未來,多處發力打通金控機構風險畫像任督二脈 機構風險畫像是金控公司風險評估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未來可通過“縱向深入,橫向擴展”,實現雙管齊下,在不斷優化機構風險評估體系的基礎上,構建重點業務畫像,夯實重要客戶畫像,從而構建集團“三位一體”的風險評估機制。 1. 迭代優化機構風險畫像 其一,擴展風險數據來源。一方面,著力推動集團層面數據共享機制建設,實現各系統橫向打通,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另一方面,考慮對外形成金控公司間數據聯盟,通過積極開展金控公司線下沙龍、形成金控聯盟等方式,推動金控公司間同業對標所需數據的共享,提升同業對標指標的更新頻率及對標效果。 其二,提升風險畫像準確性。金控公司需督促子公司實現風險監測指標全面投入使用,補全風險監測維度,進而大幅提升大類風險刻畫的精準性。同時,還應督促各子公司增強自身數據回溯機制的建設與優化,確保數據精準性。 其三,拓展畫像涵蓋范圍。通過擴展機構子公司穿透范圍,即擴展至更多二級、三級子公司,提升機構風險畫像覆蓋面;以及增設分支機構維度,即將機構風險畫像作為一級子公司管理旗下分支機構的抓手,按需構建分支機構畫像。進一步提升機構風險畫像風險監測的全面性,完善集團風險畫像體系。 2. 拓寬智能風險管理邊界 近年來,平臺化、場景化、批量化等商業模式快速發展,以上幾類模式均具有復雜程度高、風險傳播速度快、對風險預判時效要求高的特點,這對于金控公司風險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督促各企業推進風險管理數字化、智能化進程。 目前,智能化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一些金控公司的風險畫像系統中的一鍵生成報告功能已初步涉及自然語言處理,通過系統自動抓取當期關鍵風險指標數據,填入預先設定完成的制式化風險管理報告模板,生成當期風險管理報告。未來,可進一步研究自然語言處理(NLP)和AI智能等科技手段在風險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場景及落地方案,進一步提高對風險信息感知和風險信息捕捉能力,不斷提升機構風險畫像系統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