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應主動適應環境變化,在功能上積極轉型,從“組織價值的守護者”轉變為“組織價值的提升者”,不僅要查錯糾弊和風險防控,更應該關注增加組織價值,積極發揮價值增值功能作用。內部審計要為組織“增加價值”已是國內外的普遍共識,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發揮價值增值功能是適應理念轉變的必然要求。在大數據時代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應該主動出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使內部審計工作更貼近商業銀行的價值鏈核心,為商業銀行更好應對行業競爭提供增值服務。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需持續改進傳統審計方法,在挖掘大數據環境下商業銀行業務數據價值的同時,增加內部審計的自身價值。三、大數據環境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價值增值功能發揮實現路徑分析通過持續審計對關鍵業務流、資金流、數據流等重要信息進行實時、持續的分析和監控,有助于向決策者實時傳遞有利于決策的關鍵性信息,由此實現推動商業銀行的增值目標。內審實施風險預警具有革命性意義,而這種意義由大數據賦予,實施風險預警最直接的作用是減少損失,進而提升商業銀行的價值。全覆蓋審計在將業務全部納入審計范圍的同時,也讓全量數據得到充分利用,得窺全貌,從而可以幫助決策層更好地進行資源配置,最終推動商業銀行實現價值增值。大數據時代,在不阻礙審計效率、不影響審計效果的情況下,可視化技術的運用可大大降低審計成本,從而降低商業銀行所需付出的成本,最終實現價值增值。在大數據時代,典型的傳統審計思維需要及時轉變。隨機采樣分析的審計思維需要向大規模數據分析的審計思維轉變;追求數據準確性的審計思維需要向追求數據規模轉變;而追求因果關系的審計思維需要向關注相關關系的審計思維轉變,否則價值增值功能就難以發揮。數據采集技術、數據庫存儲工具、數據計算工具、數據挖掘與分析工具、數據可視化技術等,均對內審人員素質提出了挑戰。為保障價值增值功能的發揮,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團隊成員素質結構進行優化已成為現實需求,更是必然趨勢。研究型審計是推動審計功能有效發揮的重要方式。研究型審計中的研究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和建設性的特征,與大數據環境下審計工作高度契合。大數據環境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可以通過實施持續審計、風險預警、全覆蓋審計以及數據可視化等途徑來發揮其價值增值功能,并能夠采取相應措施保障其增值功能的發揮,為商業銀行對應的價值增值提供條件,推動商業銀行高質量發展。
節選自《中國內部審計》2022年第10期
作者:劉雷 徐如雙
單位:重慶銀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