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核心內容,要求預算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形成會計決算報告;財務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形成財務會計報告;構建政府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既適度分離,又相互銜接的“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會計核算模式,實行“平行記賬”。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兩種記賬模式在一套會計賬上采用“平行記賬”,增加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復雜程度,加大了會計核算的難度。為了確保會計人員賬務處理的正確性,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為單位提供真實完整準確的預算會計資料和財務會計報告,加強檢查對賬,及時發現并正確處理會計人員在日常核算過程中的各種遺漏、差錯及錯誤就顯得尤為重要。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平行記賬產生的會計賬務系統數據資料,與單位內部預算指標管理系統、財務網上報銷管理系統、工資管理信息系統、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單位政務管理合同業務信息系統、單位業務建設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內部聯網監控平臺系統等數據和要求密切相連,與單位外部國庫支付平臺管理系統、政府采購業務管理系統、銀行數據信息管理系統、國家稅務局稅務信息管理系統等平臺數據緊密相關。 本文結合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實際工作,從貨幣資金科目與銀行對賬單核對、資產類其他科目核對、負債類科目核對、收入類科目核對、費用支出類科目核對、資產負債表平衡核對、預算會計平衡核對、與國庫支付系統核對、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之間本年盈余與預算結余關系核對、年度預算與實際收支核對等多個方面,就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月末對賬問題進行梳理和探討。 1.國庫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與銀行對賬單核對,財務會計國庫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科目賬面數與銀行對賬單按功能分類逐筆收入、逐筆支出及期末余額數核對。 2.地方資金和自有資金的銀行對賬單與財務會計銀行存款科目賬面逐筆收入、逐筆支出及余額數核對。 3.如有現金收支,核對內容同上。 4.會計人員與出納人員就會計賬、出納賬、銀行對賬單三方兩兩核對。 5.以上核對不一致時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進行檢查,及時找出原因。 1.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一級科目總額、二級科目分類額須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相應總額、分類額核對一致;固定資產折舊計提、無形資產費用攤銷同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與事業支出——項目支出/基本支出——資本性支出核對。 2.庫存物品賬面金額與服務單位庫存實物數金額核對。 3.長期股權投資及增減變化與被投資企業單位核對,下年初取得審計報告,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要及時調整,記錄應該享有的投資企業單位權益變動。 4.在建工程及增減變化按資金來源、工程項目名稱要理出清單,與單位有關業務部門核對。在建工程及時辦理工程驗收,進行審計,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后3個月內要辦理竣工財務決算。 5.往來賬款如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每月理出往來單位清單提供給單位有關業務人員核對并及時清理。重點要關注以下問題:應收賬款貸方余額問題;應收賬款借方余額在收回該單位業務款項時沒有記應收賬款貸方而是記預收賬款貸方問題;同一對方單位同一事項既掛預付賬款借方,又掛應付賬款貸方問題等。涉及大額或長期的應收賬款、預付款項,應當定期進行追蹤核查,應收賬款、預付款項長期全部或者部分無法收回的,要同單位業務人員一起與客戶、供應商通過函證、電話等方式聯系,查明原因,并嚴格履行審批程序,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進行處理。 1.應交增值稅、其他應交稅費。相鄰月份一般借貸發生額相等,如果不相等要找出原因及時處理。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進項稅、其他應交稅費要與國家稅務局稅務信息管理系統核對,通過電子稅務局平臺獲取納稅申報表查看本月或全年銷項額、進項額、減免額等數據,核對應交增值稅及城建稅、教育費、教育費附加等數據;通過稅務局個稅系統查詢統計單位個人所得稅繳納情況;通過稅務局增值稅開票系統導出開票明細統計銷項稅額;通過稅務局增值稅抵扣系統導出抵扣明細統計進項稅額。 2.應付職工薪酬。如工資津補貼、單位支出的養老金、年金、公積金、醫保及其他社會保障繳費等一般當月或相鄰月份借貸相等,如果不相等,要確認是否為應付未付、應交未交款項,以找出原因及時處理;如果當月扣款數(貸方)與繳納數(借方)收支相同,則不會發生月末掛賬情況,如果是次月繳上月數,則會形成上月末掛賬;要核對每一個明細科目的數據是否齊全,沖銷是否正確,是否存在漏記或錯記等問題。單位支出的養老金、年金、公積金、醫保及其他社會保障繳費要與社保部門和公積金管理部門計算的托收數核對一致。對社保部門和公積金管理部門計算的托收數有疑問時,要及時聯系單位有關人員和社保部門。單位工資表的職工工資、津補貼、績效等個人收入及工資表個人代扣數要與工資管理信息系統核對一致;代扣的個人公積金、水電、房租、工會費等款項要及時上交清理。 3.其他應付款。其他應付款——待清算報銷額度——待清算公務卡報銷額度一般月末借貸清零,如果沒清零,應在相鄰月份及時清零;其他應付款——存入保證金要與相關往來單位合同核對。 4.往來賬款如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應理出往來單位清單給單位相關部門業務人員每月核對,及時清理。 5.核對單位往來賬款科目余額是否正確,是否存在核銷處理時往來單位或科目歸口交叉錯誤問題,如應付賬款貸方在對該單位付款時錯記在預付賬款借方等,類似問題必須核對正確。 6.往來科目余額還要與單位已簽訂的經濟合同上確定的應收款、應付款、預付款、尾款及質保金等核對。 1.財務會計的財政撥款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非本級財政撥款——地方財政撥款收入、利息收入,與預算會計的財政撥款預算收入、上級補助預算收入、非同級財政撥款預算收入、其他預算收入——利息預算收入,這些收入科目一般情況下因不涉及往來,也不涉及增值稅,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對應科目在平時一般應核對相等。其中,財政撥款收入、上級補助收入、地方財政撥款收入還要與上級單位的年度預算批復和國庫額度到賬通知單或上級單位的撥款通知單等對應核對相符;且要按功能分類、項目分類等輔助項核對相符以及分別人員經費、公用經費核對相符。 2.財務會計的事業收入、課題收入、其他收入,與預算會計的事業預算收入、課題預算收入、其他預算收入,這些收入科目往往涉及增值稅,有時涉及往來款,一般情況下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可以不相等。所有收入都要及時足額入賬,收支兩條線,不得收支相抵、不得收支掛賬。 3.預算會計收入與財務會計收入核對關系示例(表1)。 1.財務會計的單位管理費用、業務活動費用科目。除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的后勤服務部門外,借方發生額一般要等于離退休人員的各項支出和在職人員發生的單位工會費、審計鑒證中介費、訴訟費之和。財務會計的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等科目在進行往來單位輔助核算時,要注意檢查單位往來設置及記賬歸類的正確性,以便財務會計報表年末對收入費用進行政府部門內、外單位的收支抵消。 2.預算會計的事業支出。各預算指標數可通過單位預算指標管理系統錄入進行設置控制;各經濟分類明細科目借方發生額數據的核對,可先進行輔助總賬每月核對,在輔助總賬可以按當期發生過的全部資金來源、功能、項目、科目設置方案分類逐筆核對,也可以按自認為方便的其他輔助總賬設置方案核對。如在會計賬務系統“輔助賬”——“輔助總賬余額”模塊增加“資金來源——功能——項目——科目”查詢方案,“資金來源”選項卡下選擇所有資金來源或自己需要的資金來源,“功能”選項卡下選擇所有功能或自己需要的功能,“項目”選項卡下選擇所有項目或自己需要的項目,“科目”選項卡下選擇全部事業支出科目或自認為必要的科目進行查詢。 預算會計事業支出導出輔助賬核對方案示例(表2)。 (1)輔助總賬的實際發生數與下發的預算數據按不同資金來源、功能、項目等明細核對,核實事業支出各經濟分類科目是否達到預算要求,應特別關注項目經費開支合理合規和三公經費等上級嚴令控制的經費支出。注意事業支出——人員或公用的其他支出科目是否超過一定限額及其原因。(2)中央資金來源各功能、項目的事業支出科目發生總額,要與中央資金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相應功能、項目的貸方發生額核對,找出銀行已付而事業支出科目可能沒記的原因以確認是否正確。有可能存在資金來源、功能、項目等輔助項選錯記錯或與地方資金、自有資金的相應功能、項目交叉串用的情況。(3)輔助總賬發現有問題時,還可進行輔助明細賬查找源頭并鏈接查找憑證,及時修改會計憑證。同一筆業務內容,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科目的資金來源、功能、項目、往來等輔助核算項應該一致,如果不一致應及時發現并修改。 3.課題核對。按各課題名稱導出收入、支出明細數發單位項目負責人核對。根據財政部關于結余資金管理有關規定,各單位應對已基本完成的項目抓緊做好收尾工作,盡快進行驗收和竣工決算。橫向課題3年(含)以上不結題或已完成還有剩余資金的、或立項資金到賬兩年沒有發生開支的,單位財務部門應該將剩余資金收歸單位累計盈余凈資產科目統一管理使用。 4.規范資金退回、會計差錯等賬務處理。注意因支付渠道變更、銀行賬號錯誤等原因導致的資金退回的賬務處理的正確性(注意有的單位因會計平臺軟件原因,要記事業支出借方負數,否則數據可能無法取到)。以前年度會計差錯、會計政策變更以及日后事項需要根據《政府會計準則——會計調整》的規定處理。 5.預算會計支出與財務會計費用科目核對示例(表3)。 財務會計資產負債表應該左右平衡,資產=負債+凈資產(靜態),資產+費用=收入+負債+凈資產(動態),從會計平臺自動導出資產負債表數據進行核對,或者導出科目余額表數據檢查核對。如不平衡說明記賬有錯,有可能是平行記賬會計憑證存在財務會計科目與預算會計科目交叉串用問題,針對不同科目可按差額的二倍數等方法檢查找到錯誤會計憑證后及時修改調整。 月末,根據預算會計“資金結存=結轉、結余+預算收入-預算支出”的平衡關系核對;年末收支結轉后,資金結存=結轉、結余。檢查賬務處理的合理性和正確性,可通過導出科目余額表數據,查看預算會計全部科目進行核對,也可通過導出輔助總賬、輔助明細賬核對。 會計賬面預算會計事業支出科目國庫資金來源的功能、經濟分類要與國庫支付系統平臺導出的支出數的功能、經濟分類核對,以確認國庫資金收付與賬務處理的正確性。注意同一經濟事項的經濟分類前后核算口徑要一致,檢查是否存在本應在甲經濟科目下核算的事項誤列入乙經濟科目的情況。 預算會計事業支出明細分類“資本性支出”科目與資產管理系統中相應的發生額、余額進行比對,檢查有無漏記錯記情況。 新《政府會計制度》記賬方式下,一套會計賬中同一筆業務,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收入與支出數記錄有時是不同的,某一期間或整個年度的收入支出數一般都是有差異的,但差異之間又有勾稽對應關系。因此,定期梳理確認財務會計本年盈余與預算會計預算結余的差異,及時發現賬務處理中的疏漏、錯誤,避免問題累積,確保賬務處理正確就顯得十分重要。正確確認財務會計本年盈余與預算會計預算結余的差異,需要著重注意以下差異和關系。 1.財務會計中有往來核算科目,而預算會計中沒有往來核算科目,當業務中含有往來款核算情況時會產生差異。 2.財務會計可以形成資產或負債,而預算會計只能形成預算收入或者預算支出,會產生差異。 3.財務會計存在折舊和攤銷,而預算會計不處理折舊和攤銷,從而產生差異。 4.物資領用、資產處置時如果不涉及現金流,預算會計不做處理。 5.貨幣資金對外投資,財務會計增加資產,預算會計增加支出。 6.增值稅等稅與費引起的差異。取得收入時財務會計是不含稅收入、預算會計是含稅收入;購置貨物或支出費用,財務會計扣除增值稅,預算會計不扣除增值稅。 7.所得稅費用。年底計算應繳納企業所得稅時,財務會計借記“所得稅費用”,預算會計不處理。 8.福利等專用基金提取產生的差異。事業單位年中計提職工福利費時,財務會計借記業務活動費用,預算會計可以不處理;支出福利費時,財務會計借記專用基金——職工福利基金,預算會計借記事業支出。 月末可以通過編制《本年盈余與預算結余差異表》來理清和確認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差異,及時發現平行記賬中可能存在的核算錯誤,以便正確對賬。 上級單位批復的年度預算是各單位經費開支執行的前提和基礎,經費收支執行要以預算為依據。為方便預算執行和查看,將本單位收支情況按年初結轉、本年收入、本年支出等以不同資金來源、功能、項目進行分類歸納和匯總。示例如表4。 1.預算收支一覽表。每年預算數據批復下發后,如預算指標系統沒有進行經濟分類明細數控制,為方便會計人員和單位有關人員隨時了解預算詳細數據,建議將上級預算批復中的各類明細數據按如上表格格式(各單位可酌情調整補充具體內容)進行整理。 2.實際收支一覽表。年內預算執行過程中的預算會計實際收支,通過會計賬面輔助總賬或明細賬查詢取數,按上述格式設置表格整理填制實際收入支出數,方便本單位按實際收入支出數將資金來源、功能、項目與預算批復數進行逐個數據對比,及時發現平時預算執行中的問題,便于單位有關領導較清楚全面地了解本單位收支總體和明細狀況,強化預算執行進度管理。 作者:徐金法 浙江省氣象局財務核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