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近年來,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對于 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深入開 展財務工作的前提。
“目前,在信息科技的助力下,政府會計改革 成果對預算績效管理已經形成有力的支撐。隨著 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漸完善,高校的財務管理也發 生巨大的變化。要進一步提升高校預算管理水 平,全面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尤為關鍵。”全國 高端會計人才、北京外國語大學財務處副處長苑 雪芳在接受《中國會計報》記者采訪時說。
找準新難題 尋找新思路
在苑雪芳看來,對于我國高校而言,進一步 探索推進財務職能轉型,更多地發揮管理會計 功能,推動學校財務工作從“核算型”“服務保障 型”向“管理型”“決策支持型”轉變,是高校當前 面對的一個新課題。
苑雪芳表示,當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存在 兩個方面的難點。
一方面,當前預算績效目標與單位的戰略 目標脫節。
首先,單位的經費預算與自身發展戰略的 契合度不高,部門預算由財務部門牽頭編制,難 以對學校的戰略目標形成有力支撐。
校內預算則通常通過自下而上的數據報送 和歸集來完成,容易忽視對相應事項的現實必 要性和客觀可行性的審核,以及其與學校整體 發展戰略的契合度,因而,經費預算與整體戰略 規劃往往出現斷層,無法科學分解和有效落實 高校整體戰略。
其次,經費預算中基本運行預算與各專項經費 預算之間相對獨立,經費渠道、核定方式等均不一 致,歸口部門各自為戰,無法形成有效的戰略協同。
另一方面,績效評價結果難以與預算分配 掛鉤。 目前,部門預算分配和校內預算分配均 已與預算執行率掛鉤,但未與績效評價結果掛 鉤。 究其原因,目前的績效評價指標還未實現 橫向可比,比如各單位可以從指標庫中自行選 取個性指標,使得各單位的績效指標不統一,此 外存在大量定性指標,指標橫向不可比就不能 作為預算分配的依據。
苑雪芳認為,目前的績效評價多為績效自 評,評價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客觀性均無法 保證,而評價結果不可靠就不宜作為預算分配 的依據。
當前,特別是在企業不斷探索推進業財融合 的大背景下,推動學校事業發展規劃、業務活動與 財務活動有機融合,整合優化學校業務流程,將財 務管理和服務關口前移,將財務治理觸角深入業 務前端,逐步提升財務統籌協同能力,已經是不得 不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苑雪芳表示,從學校的角度來講,在持續推 進預算績效管理的過程中,如果能發揮二者的 協同效應,也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發揮積極作用 實現一體化發展
“目前,由于積極推動落實高校績效管理工 作,預算績效的管理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苑雪 芳向記者介紹,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改變了高 校工作人員的工作理念。尤其是領導層的工作 思路,打破以往固有思維,淡化預算執行概念, 強化成本費用概念和績效管理理念。
除此之外,苑雪芳認為,建立健全的預算績 效管理系統對促進預算績效管理落地起到積極 作用。
據了解,政府會計改革建立科學的確認和 計量標準,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滿足高校的財務 管理需求,而且能夠提供成本核算的基礎數據, 成為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技術支撐。
“從經濟性的角度真實、量化地反映出資金 使用效率,在提高績效評價結果可靠性的同時, 實現績效目標的橫縱向可比,為預算績效管理 的有效實施提供重要保證。”她說。
“通過將預算管理系統和政府會計核算系統 對接,預算管理系統和績效管理系統對接,實現3 個系統的一體化發展。”苑雪芳認為,要通過3個 方面互相融合,促成長期穩定的良性互動發展。
她告訴記者,經過審核的經濟事項,按照報 銷預算分項與會計科目的對照關系,自動生成 記賬憑證,實現預算管理系統和會計核算系統 的一體化;通過嵌入預算績效指標,自動評價預 算完成情況,并反饋到績效管理系統,按照既定 方案核定預算績效,實現預算管理系統和績效 管理系統的一體化;通過內置系統的預算執行 模板,自動完成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對預算執行 緩慢的項目進行預警,以使學校及時做出預算 調整和統籌,從而保證預算執行率,提高資金使 用效率。
在此基礎上,苑雪芳認為,將預算績效管理 和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融入到學校日常經濟業 務活動中,將財務管理系統(包括預算管理系統、 會計核算系統、績效管理系統等模塊的財務綜合 管理系統)與人力資源系統、資產管理系統、科研 管理系統、教學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等業務 系統對接,業務數據有效傳輸和實時共享。
“實現高校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一體化發 展,進而完成對預算績效的標準化管理和動態 監控。”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