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自預算指標核算管理改革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云南省財政廳積極搭建以全過程記錄、全覆蓋控制、全方位報告為核心功能的預算指標核算管理“三大體系”,將省本級、普洱市和寧洱縣的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所有財政專戶資金(教育收費)及25個預算單位的資金納入改革范圍。截至10月31日,云南省預算指標核算系統共產生記賬憑證380萬條、憑證分錄774萬條、輔助核算明細774萬條,充分驗證了預算指標核算系統記賬場景和記賬規則的有效性,初步實現了改革試點目標,云南省成為全國第一個嚴格按照財政部《預算指標會計核算實施方案》要求,在生產系統中建設和運用預算指標核算管理系統的省份。
一、精心組織實施,做到“四個到位”
在財政部的精心指導下,加強組織領導,科學統籌謀劃,精心組織實施,堅持高站位部署、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確保試點工作對得準、能落地、走得通。一是組織保障到位。及時召開廳黨組會議,確定試點實施方案,并建立由廳長擔任組長、分管廳領導擔任副組長、相關處室及試點地區財政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聯席工作機制,試點地區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保障機制,確保試點工作有部門落實、有人員負責、有隊伍執行。二是制度保障到位。云南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制度,包括試點實施方案、試點工作通知等機制建立文件,《云南省預算指標賬記賬體系、控制體系、報告體系規范》、《財政專戶管理資金、單位資金電子化報文規范》等業務規范文件,以及云南省指標核算系統建設方案等系統建設文件,為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提供制度保障。三是技術保障到位。擬定預算指標賬基礎數據清單,對省本級、普洱市及寧洱縣三級財政三本預算、財政專戶資金、單位資金從年初預算、指標數據、執行數據、場景業務等方面進行全面梳理和核對,采用微服務架構、數據庫存儲過程等技術實現預算指標核算的控制和記賬過程,并以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為基礎進行開發建設。四是服務保障到位。強化對試點地區的業務指導,積極組織省級預算單位開展業務培訓工作,累計培訓3000余人次。建立問題跟蹤反饋機制,增強運維技術保障能力,不斷完善系統功能,提升用戶體驗感,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進行。
二、落實《方案》要求,建立“三大體系”
嚴格落實《預算指標會計核算實施方案》要求,按照“一條主線、多點控制、協調聯動”的總體建設框架,全面梳理預算管理業務,細化分解業務場景達108個,建立預算指標核算管理“三大體系”。一是建立全過程的記錄體系。將復式記賬規則嵌入預算管理的各個環節,確保每項業務發生時,預算指標核算系統均能夠以相同金額在兩個相互關聯的科目同時記錄,如實反映預算管理業務全貌。二是建立全覆蓋的控制體系。搭建包含平衡控制、底層控制、業務管理需要控制相結合的預算指標核算控制體系,嵌入并覆蓋預算管理的各個節點,對符合控制規則的業務予以放行并記錄,不符合控制規則的業務予以禁止。三是建立全方位的報告體系。依托預算指標賬核算過程中收集的海量數據,通過可視化和大數據應用技術,靈活展示各種管理報表,實現對轉移支付指標的全流程追蹤,有效支撐上下級結算、財政總決算編制以及政府綜合財政報告編制,滿足不同維度、不同層級的管理需求。
三、把握改革精神,創新“三項機制”
準確把握財政部預算指標核算管理改革試點精神,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嚴格按照要求開展預算指標核算管理系統開發建設和運行,將財政部預算指標核算管理相關理論性方案落地、落實、落細。一是創新國庫集中支付控制和校驗機制。預算指標核算管理系統取消用款計劃,通過預算指標直接控制支出,預算單位從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提交支付申請,系統校驗通過后發送代理銀行辦理資金支付,預算單位無需報送用款計劃,財政部門無需人工審核用款計劃、下達額度,有效提升了資金支付效率。二是創新財政專戶資金(教育收費)管理機制。將教育收費資金參照國庫集中支付方式進行管理,各學校在申請使用財政專戶的教育收費資金時,通過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提出申請,預算指標核算系統自動按照財政部門設定的校驗規則對預算指標、繳入專戶的收入信息等進行校驗,校驗通過后自動發送至代理銀行辦理資金支付,再與財政專戶銀行清算,全流程實行電子化管理。三是創新單位資金管理機制。試點單位確定一個單位資金收支專用存款賬戶,將單位資金收支全部納入該賬戶核算和管理,并通過預算單位、開戶銀行、財政部門簽訂三方協議的方式,約定各方權責。預算指標核算系統通過統一的單位資金核算科目體系對單位資金支出預算進行嚴格規范管理,財政部門可實時、全面掌握部門和單位資金預算執行情況并有效開展監督工作。
四、堅持效果導向,實現“四個有效”
從試點的效果來看,預算指標核算管理改革有利于進一步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全面規范預算管理和硬化預算約束,推動進一步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和預算執行效率。一是有效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實現預算管理業務或事項有效銜接、相互制衡。支出預算和收入預算遵循同增同減原則,確保全面完整反映收支預算,真正做到預算管理源頭數據無縫銜接和有效控制;預算形成指標,指標控制支出,遵循此增彼減原則,切實硬化預算約束,真正做到支出以經批準的預算為依據,不列入預算的不得支出。二是有效規范預算管理活動。將全省各級財政撥款資金及單位非財政撥款資金全部納入預算實行全口徑管理,預算指標核算系統通過控制體系對非財政撥款資金支出預算進行指標和以收定支的校驗和控制,既增強了財政預算的統籌能力和預算對執行的約束力,又充分發揮了各類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三是有效推動預算有機銜接。預算指標核算系統將各地的政府預算數據全部納入核算范圍,并通過預算指標核算管理系統環環相扣的核算體系,建立健全了上下級財政間以及政府預算和部門預算、單位預算管理之間的銜接關系。省級財政部門能夠通過預算指標核算管理系統實時掌握州市、縣預算分配下達、支付使用情況,有效規范各地的預算編制行為。四是有效提升預算管理水平。通過實施統一規范的預算指標核算管理規則,采用統一的核算科目和核算要素,記錄、控制、報告預算指標管理業務,解決省內各地填報數據可比性不高的問題。通過指標核算科目間對應關系,全面動態反映預算指標管理業務全貌,銜接上下級財政,強化財政部門對預算管理全周期全過程的追蹤和控制,實現對預算執行的有效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