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近年來,江蘇省南京市以提高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效率、發展集體經濟為目標,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推行農村集體資產“市區一體、實時動態”監管,率先實現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方式迭代更新,有效促進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2019年,南京市集體經營性資產總額121.9億元,村級收入51.58億元,村均收入74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636元。
一、市區一體,村銀直聯,以信息化推動農村資產財務管理制度化。全市統一建立覆蓋各區、鎮、村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綜合平臺,綜合平臺與銀行業務平臺等互通直聯,數據存放在南京市信息中心。綜合平臺內容涉及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資源管理、合同管理、村務卡管理,設立工作、監督、公開和大數據分析4個子平臺,分別服務財務會計人員、紀檢監察人員、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各級管理人員等四大用戶群體,具有資產財務管理、公開、監督和為各級領導提供決策依據四大功能。
全市通過建立統一資產財務管理平臺,特別是統一的工作平臺,推動各區、鎮、村建立和落實一系列統一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如一村一賬戶制度、村賬鎮代理制度、網上做賬制度、網上審核制度、線上支付制度、非現金結算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等。未建立統一平臺前,有些村沒有獨立銀行賬戶,有些村多頭開戶。建立統一平臺后,清理農村不規范及多開設賬戶,恢復村級被取消的獨立賬戶,全面落實“一村一賬戶”制度。實施“村銀直聯”不僅實現網上支付的方便快捷,而且能夠實現網上查詢資金使用明細,為建立線上財務審批、審核、公開等制度提供了條件。
在村級日常開支上,改變過去使用備用金和現金支付方式,推行村務卡制度。村級公務日常支出和報銷都使用村務卡,實現非現金結算。截至2019年底,全市登記備案村務卡1355張,村務卡支出總金額2215.2萬元,杜絕了坐收坐支、虛報冒領等違紀違規行為。
二、公開推送,透明互動,以信息化推動農村資產財務管理公開化。針對傳統村務公開欄不適應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村民無法及時了解村級資產財務情況的問題,將全市農村“三資”相關應公開數據,通過綜合平臺和“e陽光”手機軟件實現電腦網絡公開和手機移動終端公開。登錄“三資”監管綜合平臺的公開子平臺,可以直接查詢本村的收支明細、資金流水等,村級資金管理使用全程留痕,實現可追溯。
統一開發“南京e陽光”手機軟件,通過“發布、抓取、導入、鏈接、互動”等多路徑獲取相關數據,實現縱向上市、區、鎮、村一體,橫向上與集體資產監管、交易等多個平臺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村民通過手機可以隨時隨地查看村務發布、村情動態,就關心的問題發起線上提問,實行干群互動、村民互動;可以隨時隨地查看本村集體資產、資源和產權交易情況,查看集體收入和收益分配情況,甚至可以查看每一筆財務收支的原始票據;可以隨時隨地查詢自己家承包地面積、地塊和位置,家庭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股份及分紅,家庭與集體經濟組織發生的各項收入和支出等。截至2020年,全市80%以上農戶下載使用“e陽光”手機軟件,注冊用戶79萬人,登錄179萬人次。
三、動態監控,實時預警,以信息化推動農村資產財務管理規范化。預警平臺按照預設條件,進一步對財務違規行為適時預警,并按程序對財務違規行為進行相應處置。監督平臺共設資金、資產、合同、風險和管理5大類17項預警項目,按觸發預設條件由輕及重分為黃色、橙色、紅色三級預警。每級預警有相應處置預案,分別為農經系統內部處置、交由上級部門督查處置、交由紀檢監察部門處置。預警既針對常規的財務非規范行為,更針對老百姓反映的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的突出問題,比如違規報銷開支、暗箱操作發包資產資源、非規范簽訂合同、不嚴格執行合同、負債風險過高等。截至2019年底,全市農村財務行為觸發預警10740條,辦結9330條。預警和處置形成閉環,促進了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
四、集成共享,科學分析,以信息化推動農村資產財務管理智能化。針對全市農村財務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建模,快速形成可視化的分析成果,為各級黨委政府和集體經濟組織提供有價值的決策依據。設計大數據分析平臺,對全市所有村(社區)集體財務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全面反映各村資產財務的運行質量、風險狀況、預警處置等情況。例如,村集體收入可根據選項,實現按年按月的同期、定基、環比等自動快速排序,對村集體經濟收入構成、村級經濟達標狀況、資產負債構成、負債率等指標能自動快速形成模型分析;對觸發預警的頻率、分布和處置情況等按地域和類型能自動快速歸總比較。
智能化管理農村資產財務,把分散、靜態數據背景下的簡單基礎分析、粗放監管,變為集成、共享和動態數據環境下的科學系統分析和科學監管,有效避免了過去資產財務數據靠人工匯總、層層上報,缺乏時效性和準確性,上級部門難以追本溯源、實時監控,無法進行即時分析、定向指導的弊端,推動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更精準。
(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組織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