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近年來,山東緊緊圍繞農業現代化建設要求,以發展多種形式合作為抓手,不斷改革創新,農民合作社蓬勃發展。但筆者在調研中發現,財務管理工作仍然是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的短板,急需進一步指導合作社加強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
一、農民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多數合作社僅限于村組范圍內的農民合作,成員數量少,在民主管理、會計核算、利益分配等方面,與法律法規要求差距較大,主要是其成員和管理人員財務管理意識淡薄,不熟悉財會業務相關知識,對財務管理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農民合作社監事會(執行監事)也存在履行職責難,起不到財務監督作用等情況。
(二)會計機構不健全,財會人員業務素質偏低。有些農民合作社沒有根據業務需要設置會計機構、配備專職財會人員,有的是本社成員或管理人員兼職,有的是聘用親戚、熟人或村會計兼任,有的是理事長一人負責。有些合作社財務人員經常更換,交接工作不及時,手續也不規范。
(三)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會計核算不規范。有些農民合作社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沒有建立財務管理的各項制度,或有財務制度但不完善,執行也不到位,會計核算缺乏規范性。
1. 不按規定設置會計賬簿。有些合作社只記了一本“流水賬”,有些合作社賬簿設置不完整,有些合作社就沒有建賬,也不進行核算。
2. 會計基礎工作薄弱。一是原始憑證不規范,有些支出沒有取得正式發票,用白條入賬,支出手續不完備,缺少經辦人和審批人簽字等。二是會計科目使用不準確,沒有結合自身業務的特點設置會計科目,不能準確反映合作社的經營狀況,起不到會計應有的核算和監督作用。三是會計核算不規范,形成的資產不計入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形成的農業資產不按規定進行攤銷,一次性計入成本,不能準確反映損益情況。四是核算不及時,農忙時節,有的合作社幾個月不處理會計業務。
3. 貨幣資金管理不規范。有的合作社沒有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貨幣資金被擠占、挪用現象比較普遍,現金支出業務和現金收入業務沒有分開進行,存在大量的坐支行為,以及白條頂庫、公款私存、不遵守庫存現金限額規定等問題。
4. 檔案管理不完善。由于對財務工作不重視,沒有設置專門的財會部門,很多會計資料沒有完整歸檔,出現找不到了或丟失現象。
(四)籌資難度大,盈余分配不合理。合作社內部分配機制不夠完善,大部分合作社與社員的利益聯結方式只是產品買斷式或訂單式,特別是許多合作社還沒有實行盈余返還,或者沒有按法定比例進行盈余分配,社員享受的盈余返還利益不多。
二、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加強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是推進農民合作社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加強宣傳和指導,使合作社成員和管理人員了解財務管理知識,從思想上重視財務管理工作,把財務管理工作作為合作社發展中的重要事情來抓。合作社管理部門要加強指導和培訓,幫助合作社建章立制,規范財務行為,實行財務監督。
2. 健全會計機構,加強財會人員隊伍建設。根據合作社自身業務需要設置會計機構,配備專職財會人員,或委托代理機構代理記賬。嚴格會計人員崗位職責分工和不相容職責規定。會計從業人員要具備專業知識,要履職盡責。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能力,提升會計基礎工作水平。
3.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會計核算。按照《會計法》《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等有關法規制度要求,結合本社業務實際,建立健全財務管理的各項制度,包括工作流程、收入管理、支出審批、崗位責任、資產管理、財產清查、會計檔案、財務公開等制度,落實盈余分配,完善和規范財務內部控制等各項制度。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核算,如實反映合作社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并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與指導。
4. 多方籌集資金。積極探索合作社股金籌集機制,規范探索發展內部互助業務,加快建立符合農民合作社特點的征信系統,搞好農民合作社信用評級,形成適應合作社發展需要的授信、增信機制,積極探索政策性信貸扶持的途徑和方式,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合作社信貸擔保機制,通過財政扶持貸款擔?;?、貸款信用保證保險和開展互助擔保等形式,為合作社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融資擔保服務,切實解決合作社資金缺、貸款難、擔保難問題。
5.合理分配盈余。合作社留取一定的積累后,盈余分配主要包括利潤返還、股金分紅、股息支付三部分。盈余分配是合作社社員都關心的事情,關系到每一個成員的利益,合理的盈余分配可以增強凝聚力,增加非社員入社的吸引力,擴大合作社的實力。合作社要為每個成員設立成員賬戶,詳細記載成員的出資額、公積金份額、交易量和交易額等內容。每年年終,按照章程規定或成員大會決議,制定盈余分配方案,分配盈余資金。
(作者單位:山東省農村經濟管理服務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