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企業的財務管理更多關注的是管理 會計視角的價值創造,事業單位的財務 管理更多地聚焦在合規性和有效性上。 隨著財稅體制改革和政府會計準則制度 在全國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的全面實 施,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體制層面的深化 改革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活動的科學 化、精細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事業單位財 務管理的目標定位也應與時俱進地突破 合規性和有效性的藩籬束縛,在管理會 計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上全面發力,并向 價值創造延伸。
系統梳理業務流程規范管理
政府會計準則自2019年1月1日起 在全國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實 施。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實施全面引入 了權責發生制,并采用“雙功能、雙基礎、 雙報告”模式構建會計系統核算體系。這 就要求事業單位在準則制度實施之初,務 必全面梳理業務,著力規范流程管理,夯 實準則制度的上線基礎。 一是“摸家底、盤家當”。事業單位要 對資產進行全面清查盤點,建立產權明 晰、使用合理、監督到位的資產管理模式, 緩解事業單位資產閑置浪費、分配不公、 損 壞流失等問題,及時控制資產總量、盤活資 產存量、優化資產增量,解決資產管理的歷 史遺留問題并完成建賬、并賬工作。 二是全面開展債權債務清理工作,核 實債權債務形成原因和逾期年限,制定歷 史掛賬債權債務核銷管理意見和清收辦 法,對無法收回的債權提出壞賬準備計提 參照方法和比例,為權責發生制政府財務 會計核算打下堅實基礎。 三是完善內部控制和預算管理體系 建設,將內部控制滲透到業務流全過程, 促進單位預算、經費支出、資產、政府采 購、合同管理系統的不斷完善,實現預算 管理的項目、支出、經濟分類多重控制。
以信息化系統建設為依托
會計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事業單位財 務管理能力的重要標志。在一些事業單 位尤其是基層事業單位因受規模和經費 的掣肘,信息化體系建設很難滿足自身單 位的現實需要。 一是信息化系統體系建設缺乏頂層 設計,造成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 無法自動實現“平行記賬”,影響了準則制 度的有效實施。 二是財務部門數據與業務部門數據 無法實現有效串聯對接,缺乏自動稽核管 理機制,造成會計核算與部門決算管理、 績效管理、資產管理、政府財務報告編制 等工作之間不協調,影響事業單位會計核 算工作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為解決信 息不暢、溝通困難的問題,進一步提高事 業單位會計信息基礎數據質量,實現財務 核算自動化、業務管理流程化、領導決策 便利化的管控模式,事業單位應以大數
據、 “互聯網+”背景下的信息化系統建設 為依托,大力推進基于經濟業務與財務管 理深度交互的“業財融合”,并借力軟件供 應商的IT技術優勢和行業問題整合解決 能力,強化會計信息基礎數據的場景應 用,通過深入挖掘會計信息基礎數據,實 現財務分析在寬度、廣度、深度等不同維度 上的拓展,以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基礎數據 輔助決策支撐,提升管理會計能力和水平。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持續改善總體績效
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實施的效果,很
重要的一個判斷標準就是看它是否在實質 上驅動了單位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否 持續地改善了單位的總體績效。 對于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和總體 績效的評價,除了財務視角,還體現在人 力資源管理、決策管理、上級部門指標達 成管理、社會公眾關注認可度等方方面 面。在內部管理水平提升方面,事業單位 可借助平衡計分卡這一管理會計工具,按 照管理循環會計模式(PDCA)有針對性地 對財務維度、顧客(上級部門和社會公眾) 維度、內部業務過程維度、學習與成長維 度等的不足,制定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和 路徑。在總體績效改善上,事業單位可用 目標制定管理原則(SMART)選擇和確定 關鍵績效評價指標,重點關注政策層面的 溝通,持續加強會計核算與部門預決算管 理、績效管理、資產管理、政府財務報告編 制等工作的協調,對績效計劃執行環節進 行有效監督控制,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 避免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多管齊下、多措 并舉,進而不斷提升單位管理會計水平和 能力,實現單位內部管理的有效閉環和總 體績效的螺旋提升。
著力提升財務人員專業水準
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實施效果的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財務人員專業水 平。基層單位受制于財務人員專業能 力不高和培訓渠道有限的雙重制約,尤
其是在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全面實施的 當下,權責發生制的落地應用, “雙功 能、雙基礎、雙報告”會計系統核算體系 模式的構建,讓很多事業單位財務人員 學習起來難度很大。 一方面,受事業單位組織架構和人員 編制的約束,有些規模較小的事業單位甚 至不設置單獨的財務科室,會計人員掛靠 在其他組織架構,有些設置獨立財務科室 的事業單位中受過專業學科高等教育的 會計人員總體占比也不高,財務人員專業 背景學科呈現多、雜、亂的特點,很難形成 知識合力;另一方面,高端會計人才引進 機制不健全,事業單位人員準入年齡門檻 低、專業素養門檻高,導致高端會計人才 往往符合專業素養要求但超出年齡準入 條件,而符合年齡準入條件的低齡專業人 員又往往受專業素養高的限制,人員篩選 機制的矛盾讓事業單位缺乏管理會計培 育的天然“土壤” 。 在人才培養機制和專業水準提升上, 事業單位要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 方式拓寬培訓渠道和問題解決途徑,充分 借助社會各界力量,通過組織培訓的方式 尋求專家團隊的智力支持,通過參加業務 交流的方式,現場模擬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問題場景,并對模擬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廣 泛、深入探討,實現財務人員和業務環節 的全覆蓋,著力提升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 專業水準和管理會計應用能力。 (作者單位:濟南市水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