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州審計2001.9
強化成本費用控制提高企業競爭力
徐振京 張建平
隨著市場短缺經濟的結束,企業間的價格競爭日益加劇,許多企業提出了“讓價不讓市”的戰略指導思想,而要保證“讓價不讓市”得以實施,關鍵要看企業成本費用的降低,沒有成本費用的降低,一味讓價不讓市,最終將會因血本無歸而被市場淘汰出局,而成本費用的降低,其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對成本費用諸項目實施有效控制。
一、建立成本費用目標管理體系,明確責任
建立成本費用目標管理體系,要以產品市場價格為基礎,從盈虧平衡點,倒推成本費用,測算出產品生產成本及期間費用的控制指標,然后層層細化分解,橫向落實到每個領導、科室和部門,縱向落實到車間班組,建立“市場壓力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全員、全過程的成本費用目標管理體系,并且各項成本費用指標是滾動的,要隨著企業和市場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不斷更新,以這種自我否定從零開始的方式,推動企業各項管理不斷上臺階,以適應變化中的市場。
二、將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結合,并把重點放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上
一、事前控制。是指在產品投產前,開展價格工程活動,通過對成本費用與功能關系的分析研究,選擇最佳方案,制定目標管理。一般來說,由于產品的功能決定著產品的結構、零部件的數量、材料的種類及消耗定額、產品的制造工藝等,所以產品功能的確定,大體決定了產品成本費用水平,如果產品不進行必要的功能分析,不注重客戶的要求,就會出現產品功能雖然很高,而某些功能并非用戶所需要,形成功能過剩。或者功能達不到用戶的需要,形成功能不足。這兩種情況都會嚴重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造成各項費用的浪費,為此,要根據市場信息和客戶要求情況,組織有關人員及時研究,設計調整產品功能方案,把技術管理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起來,力求實現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
二、事中控制。是指在成本費用形成過程中,對成本費用進行日常控制。在這個階段,通常對實際發生的各種成本費用進行控制、指導和監督,以保證原定成本費用目標得以實現。我們認為進行事中控制的最佳途徑是建立標準成本費用制度,即通過精確的調查分析與技術測定而制定的,用來評價實際成本費用、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種預定的成本費用。在標準成本費用中,基本上排除了不該發生的“浪費”,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應該成本”,它體現了企業的目標和要求,也可作為評價業績的尺度,用來督促職工去努力爭取的目標,具有激勵性。通常的測算指標如下:
①成本標準即單位產品標準成本=單位產品標準消耗量X標準單價
②標準成本=實際產量X單位產品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費用制度具有過程控制功能,它可以將實際成本費用脫離標準成本費用的差異在有關賬戶中加以反映,在平時的核算中,可以隨時發現偏差,以此為線索進行分析研究,可以掌握差異形成的原因和責任食,并及時采取有關措施把不利差異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及時追究當事者的責任,保證成本費用目標的完成。
③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上一個會計期間內成本費用事后控制的總結,又是下一會計期間成本費用控制的開始,一個工作流程經過了成本費用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后,進行事后控制對以找出在這一工作流程中采取的哪些措施是有效的,哪些措施存在著不足,從而為下一個工作流程的開始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更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為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由于成本費用大部分是在事前控制(設計階段)和事中控制(執行階段)形成的,因此,我們應該建立完整的成本費用控制系統,把重點放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上,把事后控制作為事前控制和事小控制的必要總結和補充。
三、嚴格執行獎懲制度,強化激勵約束
成本費用控制要落到實處,必須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獎懲考核辦法,明確規定各種考核指標及辦法,使成本費用指標真正同職工切身利益掛起鉤來。有了指標就有了責任,該罰的一定要罰,對超額完成指標者,該獎的一定要獎,不能隨意改變考核獎懲辦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成本費用指標的完成,才能把成本費用控制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