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在科創板審核工作的推進過程中,監管層正在加強與中介機構的聯系。從多位服務于科創板企業IPO的審計機構人士處獨家獲悉,針對科創板企業審計、審核中發現的爭議點或新問題,上交所日前向部分具有證券業務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發出邀請,建立圍繞會計政策的雙向溝通、研究聯絡機制。
這一機制將致力于解決三個方向的問題,一是交易所通過該機制了解審計機構遇到的難點并提出專業監管意見;二是審計機構可以結合自身項目向監管部門反饋意見、建議;三是受邀的會計師事務所將參與科創板企業申報材料中的財務信息的輔助審核工作。與此同時,上交所下一步擬要求審計機構補充提交更多與財務審計信息相關的申報材料。
證監會在7月9日發布的2018年度證券審計市場分析報告中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強化年報審計監管和現場檢查、加強與行業的專業聯系、增加專業培訓,切實督促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勤勉盡責、規范執業。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舉措將進一步強化監管層和中介機構的溝通聯絡,有助于提高科創板企業的上市審核效率和專業性,提高科創板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
詳解聯系機制
圍繞科創板企業財務信息會計政策的聯系機制,正在悄然醞釀。
據多位接近交易所的審計機構人士透露,日前上交所曾向部分具有證券業務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發函邀請參與建立上交所與會計師事務所會計政策研究聯絡機制工作。
其中一位接近交易所的審計機構人士表示,建立這一雙向聯系機制的目的在于上交所可與科創板公司的審計機構加強審核、審計溝通。
“一方面交易所可通過該機制獲悉審計機構遇到的難點,并從監管角度提供專業意見;另一方面能夠及時回應審計機構和會計師的相關問題,同時也為審計機構反饋專業意見和建議提供了平臺。”上述人士透露。
事實上,由于科創板弱化盈利要求、強調科創定位等特質,部分申報上市企業的確存在較高研發費用等情形,而此類企業在A股市場上市審核工作上尚無先例可尋。
例如日前已經過會的微芯生物未能成功獲準注冊的原因之一,就被業內人士視為公司的研發費用資本化存在爭議。7月5日,微芯生物的注冊狀態為“進一步問詢中”。
據招股書披露,微芯生物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分別高達0.52億元、0.69億元和0.82億元,分別占同期營收比例達55.85%、62.01%和60.52%;其中資本化投入分別達0.23億元、0.33億元和0.40億元,這意味著,微芯生物近三年來研發資本化規模接近1億元,占比接近一半。
微芯生物并非科創板的特有案例。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僅2018年存在研發支出資本化的公司就有4家,除微芯生物外,中微公司、國盾量子、心脈醫療三家公司去年的資本化研發指出分別為2.86億元、0.21億元和0.18億元,分別占總研發支出70.79%、21.88%和39.58%。
不過中微公司和心脈醫療目前成功完成注冊并啟動發行,兩家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達16.39億元和2.31億元,高于微芯生物同期的1.48億元。
有投行人士表示,一些行業的確存在研發費用資本化的需求,例如創新藥前期需要研發投入并通過推進臨床階段來促進新藥上市并實現商業轉化,因此在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會計處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如果部分研發費用無法做資本化處理,那么許多創新藥企早期的賬面虧損就會更嚴重,進而影響到上市問題。”一位了解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行人士坦言,“這是某些行業特有的會計問題,也是一些境外市場放寬對生物醫藥上市要求的內因。”
針對科創板申報中的新興行業企業的審計、審核處理方式,顯然有可能成為上述機制的研究溝通事項。
“有些會計科目在審核過程中是新問題,審計機構又是上市公司財務質量的第一位守門員,監管部門顯然需要加強與保薦機構、審計機構等中介方的溝通,多方征詢意見,審慎下判斷。”上述接近交易所的審計機構人士表示。“在審核工作中加強溝通,顯然也體現了對市場和專業的一種敬畏。”
“2+1”輔助審核
在聯系機制的基礎上,首要的會計師事務所還將承擔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參與上交所的輔助審核。
上交所目前在安排審計機構參與輔助審核的同時,對后續申報上市的發行人,采取“2+1”模式安排輔助審核,即每家發行人安排兩家會計師事務所參與輔助審核。
“目前對于在審的科創板企業申報材料,已經安排了一些兼具A股和H股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參與輔助審核,針對以后受理的每一家發行人,考慮采取‘2+1’模式,即安排兩家會計師事務所參與輔助審核。”該人士透露。
在輔助審核中,受邀審計機構將就上交所審核關注重點提出關注問題或建議,以配合交易所的審核監管工作,其間交易所將對輔助審核安排和流程進行保密處理。記者獨家獲悉,科創板財務審計重點關注的內容將包括研發費用及資本化、收入確認、成本費用、政府補助、資產減值、所得稅、企業合并、并表范圍不少于9項指標。
“參與輔助審核的目的也是為了強化審核的專業性,積累審核經驗,并提高問詢問題的針對性,多維度、全方位地提高發行人的財務信息披露質量。”上述審計機構人士稱。
與此同時,上交所還在考慮要求審計機構報送審計工作專項報告、審計總結等更多與財務信息有關的材料。
“目前報送的材料主要是審計報告和配套的鑒證報告,雖然增加了關鍵審計事項報告,但這個地方存在套路化、格式化的情況,針對性和實用性有待強化,否則將不利于審核工作開展。”上述審計機構人士透露,“下一步交易所有可能會要求審計機構額外提供審計工作報告,進一步將審計工作流程透明化。”
據該人士介紹,額外提供的專項報告可能包括三個維度,一是審計工作基本情況報告;二是關注重點和高風險領域執行的審計程序、證據獲取、審計結論等信息;三是審計機構的質量內控符合情況。
“主要目的還是更詳細的呈現、還原審計工作過程和重點審計內容,以提高審核效率,增強發行人財務信息的透明度,以防范潛在的信息披露違規、財務造假風險。”上述審計機構人士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