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本題10分】甲公司為一家生產制造企業,下設X、Y兩個分廠,其中X分廠主要從事A產品的生產,Y分廠主要從事B、C兩種產品的生產。因產品成本構成存在較大的差異,X分廠和Y分廠分別采用標準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對產品成本進行核算與管理。2018年4月初,甲公司管理層召開月度成本分析會議,研究上月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部分參會人員發言要點摘錄如下:
(1)X分廠廠長:3月份A產品實際成本超過標準成本近400萬元,主要原因是直接材料成本超標較多。具體地說,3月份A產品直接材料的實際耗用總量為51萬件,標準耗用總量為50萬件;3月份A產品耗用直接材料的實際單價為105元/件,標準單價為100元/件。考慮到A產品直接材料成本占生產成本的比重較高,4月份X分廠的成本控制重點是A產品直接材料成本。
(2)Y分廠廠長:3月份Y分廠成本管理中的主要問題是制造費用相對于競爭對手過高,B、C產品的制造費用占生產成本的比重均較高,且制造費用集中發生在材料整理、成型加工、檢驗和產品包裝四項作業。Y分廠管理非常嚴格與規范,很少出現由于材料質量和操作失誤帶來的廢品廢料問題。4月份Y分廠的努力方向是削減部分作業的成本。
(3)甲公司財務總監:鑒于當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A、B、C產品與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差異性越來越小,為提高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并確保目標利潤的實現,建議采用成本法對產品成本進行核算與管理。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據資料(1),計算3月份A產品直接材料數量差異和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并指出承擔差異責任的對應部門。
2.根據資料(2),指出Y分廠哪種(或哪些)作業屬于增值作業,并說明理由。
3.根據資料(2),基于作業動因分析,指出Y分廠應重點削減四種作業中哪種(或哪些)作業的成本,并說明理由。
4.結合資料(3),指出目標成本法的主要優點。
【答案】
1.①直接材料數量差異=(51-50)×100=100(萬元)
②直接材料價格差異=51×(105-100)=255(萬元)
評分說明:可不列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正確,得相應分值;計算過程正確,但計算結果錯誤的,得相應分值的一半。
③直接材料數量差異應由生產部門負責。
④直接材料價格差異應由采購部門負責。
評分說明:未分別說明直接材料數量和直接材料價格差異應負責的部門,③、④均不得分。
2.①增值作業:成型加工和產品包裝。
評分說明:答案中含有成型加工、產品包裝其中一項的,且不含有檢驗的,得相應分值的一半。
②理由:成型加工和產品包裝符合增值作業三個條件:a.功能明確;b.能為最終產品提供價值;c.在整個作業鏈中是必需的【或:不能隨意去掉、合并或被替代】。
評分說明:答案中未同時包括增值作業三個條件的,不得分。
3.①檢測。
評分說明:答案中含有成型加工或產品包裝的,不得分。
②理由:檢驗屬于非增值作業,非增值作業是企業作業成本控制的重點。
4.主要優點:①突出從原材料到產品出貨全過程成本管理,有助于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與效果;②強調產品壽命周期成本的全過程和全員管理,有助于提高客戶價值和產品市場競爭力;③謀求成本規劃與利潤規劃活動的有機統一,有助于提升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評分說明:答出其中兩項的,得本題相應分值的一半。
考點體現:
(1)標準成本差異分析;
(2)作業成本信息與作業基礎管理——作業分析;
(3)作業成本信息與作業基礎管理——作業分析;
(4)目標成本法概述——目標成本法的優缺點。
考核方式:
(1)根據資料,計算某種產品的直接材料數量差異和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并指出承擔差異責任的對應部門;
(2)根據資料,指出哪種(或哪些)作業屬于增值作業,并說明理由;
(3)根據資料,基于作業動因分析,指出應該重點削減哪種(或哪些)作業的成本,并說明理由;
(4)指出目標成本法的主要優點。
答案分析:
1.通過上述4小題的問題,我們了解到高會考試的形式:“根據資料,計算某種產品的直接材料數量差異和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并指出承擔差異責任的對應部門”、“指出哪種(或哪些)作業屬于增值作業/非增值作業”、“指出目標成本法的主要優點”。從近幾年考題情況來看,第七章企業成本管理會單獨出一道10分的案例分析題,涉及的知識點大多是標準成本差異分析、作業成本法計算、作業分析、目標成本的設定等。除這些??嫉闹R點外,還應該重點關注價值鏈的兩類活動、變動成本法的應用,其中變動成本法的應用可能涉及計算題。
2.聯系考點我們可以延伸一下:
(1)考核的是標準成本差異分析。標準成本法的內容,是2018年教材的新增內容,并在2018年考題中考核了一小問。關于標準成本法,最重要的是標準成本的差異分析,即考生應該熟練掌握直接材料價格差異、數量差異;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效率差異;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效率差異等的計算,并根據計算結果(超支/節約差異)判斷承擔差異責任的部門。
(2)和(3)考核的是作業成本信息與作業基礎管理——作業分析。關于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的判斷是比較常見的考核形式,一項增值作業必須同時滿足功能明確、有價值、必需三個條件,像等待、延誤、返工、次品處理、廢品清理等作業均不符合上述條件,都是非增值作業,而非增值作業是企業作業成本控制的重點。除能夠分清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外,考生還應當了解改進作業的方法、作業成本法下和傳統成本法下制造費用的計算等。
(4)考核的是目標成本法的優點。本小題直接考核教材原文,屬于送分題,找準教材位置即可得分。歷年考題中也會出現類似的送分題,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考核考生的分析能力,所以學會利用理論知識分析具體案例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