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州審計2001.7
內控制度延伸審計的方法
許召來
審計組織對內控制度(又稱內部管理制度)的延伸審計是以促進企業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為目的的一種建設性的審計方式。開展內控制度延伸審計不僅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審計工作,發揮審計幫促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
一、內控制度延伸審計的內容
審計一般不獨立進行內控制度的審計和評價,應在財務收支審計的基礎上向內控制度延伸。內控制度延伸審計的主要內容如下:
(-)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制度。主要指單位將經濟責任和經濟指標層層分解,把責權利明確到集體和個人的一種內部管理制度。
(二)財務管理制度。是對有關資金的籌集、分配、使用和核算等各種規章制度的總稱。
(三)資產物資管理制度。指對資產物資的驗收、保管、領發、維護、更新等方面的制度。
(四)工資基金管理制度。指工資的提取、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五)監督檢查制度。指單位對制度的制定、執行、督促、檢查方面的制度。
內控制度的內容十分廣泛,面面俱到地去審計是不可能的,要緊緊圍繞財務收支中反映的主要問題進行延伸審計和評價。
二、內控制度延伸審計的程序和方法
(一)認真審查單位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各有關文件、經濟業務程序、規章制度、崗位責任制等。審查單位的內部制度,能使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情況有一個全貌的、整體的了解,查看被審計單位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哪些薄弱環節,以確定下一步延伸審計的范圍和重點以及采取的方法等。
(二)開展內控制度調查。內控制度調查的目的是為了發現內控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程度。審計人員要把在財務收支審計中發現的主要問題進行排隊和分析,確定哪些問題需要進行延伸審計和評價,然后針對需要調查的問題,了解與之相關的各項制度是否合理、嚴密,是否存在缺陷和薄弱環節,其功能是否得到充分發揮,效果如何等。
調查主要采取的方法:一是認真審查被審計單位各職能部門有關制度情況;二是認真聽取廣大基層干部職工的意見;三是對調查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歸納和整理。
(三)進行實質性測試。對調查了解到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選擇重點,確定需要進行實質性測試的項目。實質性測試,是指審計人員搜集確切證據并進行更為深入的調查了解,測試、判斷各種數據資料和結論的可靠程度,更確切地評價內控制度的嚴密性、有效性及合理性,作出公正的審計結論。
實質性測試主要采取的方法:一是運用測試表,將重點測試的制度,按照嚴密性、合理性、有效性的不同要求分解為若干項目,逐項進行檢查分析;二是實物盤查;三是復核計算;四是對有關數據進行分析對比;五是對重要的比率不正常波動及較大的問題進行審核和研究;六是對造成的結果和影響進行核實;七是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專項評估論證。
(四)對內控制度進行綜合分析。綜合分析是指審計人員對調查的情況加以整理分類,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對被審計單位的內控制度情況形成整體認識,避免出現以個別現象代表一般情況的弊端,以便客觀、全面、準確地作出審計結論。
綜合分析要分清是制度本身的問題,還是制度控制不嚴密產生的問題;是政策、市場等客觀原因帶來的問題,還是管理不善帶來的問題;是執行不力的問題,還是檢查監督不嚴的問題。對效果好的,也要分清是制度實施的結果,還是其他方面的因素帶來的結果,不要張冠李戴。
(五)對內控制度進行評價。評價結論是審計人員根據掌握的資料,對被審計單位內控制度的合理性、嚴密性、有效性作出的評價意見。
內控制度評價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客觀性原則。審計評價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成績要肯定,問題要指出。
二是效益性原則。促進單位提高效益,是內控制度延伸審計和評價的最終目的。因此,內控制度的延伸審計和評價,要緊緊圍繞是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經濟效益來進行。
三是合法性原則。制定內控制度要以國家的法律、法規為準則,對不合法的內控制度要提出糾正建議。對內控制度的延伸審計和評價要嚴格按法定的程序進行。
四是具體化原則。審計評價結論要具體,要用事實、數據來表述觀點和看法,不要說大話、套話。
三、內控制度延伸審計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內控制度與被審計單位的諸多因素相關并發生作用,既體現為定量關系又體現為定性關系。內控制度具有廣泛性、綜合性、復雜性等特點,開展內控制度的延伸審計要注意以下幾點:
(-)進一步認識內控制度延伸審計和評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財務收支的基礎上逐步向內控制度和經濟效益延伸,是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需要,是審計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要充分認識內控制度延伸審計和評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把延伸審計作為審計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好。
(二)正確處理好財務收支審計與審計延伸的關系。財務收支審計是內控制度延伸審計的基礎,內控制度延伸審計是財務收支審計的補充。因此,只有財務收支審計基本到位了,延伸審計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三)提高審計人員的政策和業務水平。開展內控制度延伸審計和評價,審計人員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一是有較強的政策水平,能熟練地運用有關的法律、法規;二是掌握一定的企業管理知識;三是要有較寬的知識面,除掌握一定的財會知識外,還要掌握一定的計劃、物價、統計等方面的知識;四是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和寫作能力。
(四)及時總結和推廣經驗,使內控制度的延伸審計和評價逐步正規化、規范化。內控制度的延伸審計和評價起步的時間不長,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逐步向高層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