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提 出管理服務理念,更加注重行政事業單 位的管理能力和績效。是否具備科學、 全面的財務決策能力,成為衡量行政事 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 對單位未來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在此背景下,傳統的財務管理思維 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政府會計改革和行 政事業單位決策發展的需求,必須從降 低成本、合理配置資源、實現社會效益 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創新管理思 維,利用信息化技術打破當前傳統業 務、財務分離的局面,構建業財一體化 信息體系,為政府會計改革和單位決策 提供全面、精準的信息支持。
業財融合助力財務管理轉型
業財融合是新時期反腐倡廉、強化 內控、促進財務管理轉型的需要。 通過信息化手段將資金流、業務 流、信息流等數據充分共享,可以使財 務管理基于價值目標對單位規劃、決 策、控制和評價等管理活動提供全面精 確的信息支持,保證單位預算資金經濟 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 同時,業財融合可以使財務工作節 點前移,貫穿于業務過程中,對經濟業 務實施全過程財務服務和監督,對于強 化預算資金監管、預防腐、化解潛在財 務風險等,具有重要作用。 業財融合還可以在實現財務、業務 流程再造的同時,將原本分散的、重復 性強、標準化程度高、附加值低的會計 核算業務轉移到單位內部控制中,有效 提升簡單業務的處理效率,壓縮低素質 的財務人員數量,消除信息孤島,避免 重復投入政府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成 本,從而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水 平和決策能力,增強集中管控能力。
推動業財融合面臨諸多問題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在推動業財融 合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比如,行政事業單位的傳統觀念需 要轉變。單位資金使用的無償性,以及
自身缺乏成本、績效理念等因素,使他 們的工作思維聚焦于基礎核算和審核 監督,注重對標準、限額的審核,無法體 現出財務工作對業務的服務作用。 而業務部門則過多關注業務指標 完成情況,往往忽視成本、風險等因素, 很難配合財務部門加強控制,降低財務 風險。業財融合是在剖析過去的基礎 上,提供與單位發展相關的決策信息, 更加面向未來,更加注重預算資金使用 的成本效益。 這就要求財務工作要走進業務,與 業務融合,站在控制預算成本、資金經 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的角度,為 單位短期、中長期甚至是戰略性的管 理提供服務。 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流程也待改 進。傳統財務工作業務需遵循各種政 策、規定和程序,其資金使用要通過預 算執行系統履行層層審批程序,效率 低,執行刻板僵化,與業務嚴重脫節,所 提供的會計信息全面性、準確性、及時 性和信息質量等方面都有待提高,難以 滿足單位決策者對信息的需求。 同時,行政事業單位的組織結構需 要進行調整。業財融合涉及單位所有 部門的業務活動,需要其他部門的積極 配合。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財 務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互相獨立,各司 其職,缺乏溝通交流,很容易造成管理 者在依據財務信息進行決策時出現決 策錯誤、決策延遲的情況,不利于單位 的穩定發展。
此外,單位信息化水平和人員素質 的提升也是實現業財融合的重要基礎 和保障。 信息化技術是實現業務流、資金 流、信息流等數據源及時共享的重要手 段,業財融合要求業務數據信息應通過 信息系統自動向財務系統傳遞,使財務 人員脫離繁瑣的會計核算工作,投入更 多精力為單位管理服務。 業財融合還要求財務人員不僅要 有過硬的專業素質,還要有良好的溝通 技能和獨立判斷決策能力,具備團隊合 作精神等。而目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 人員多數還停留在業務層面,很少參 與業務管理,獨立判斷能力、決策分析 能力和協調能力較低,難以分析出財 務數據背后的業務問題。
構建業財一體化新格局
為了做好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的 財務管理工作,行政事業單位應積極借 鑒企業業財融合的成功經驗,整體提升 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決策能力,使行政事 業單位真正成為適應政府會計改革需 要的市場經濟主體。具體措施包括如 下幾個方面。 一是轉變財務工作思維方式。作 為職能管理部門,財務部門應將財務管 理重心從核算轉向管理,要鼓勵財務人 員走進業務,以便對財務工作進行及時 調整,逐步將財務審核由事后審核提前 到事前、事中審核,將單位的風險管控 和內控管理從業務末端推向業務前 端。同時,應促進財務與業務的雙向融 合,形成良好的財務服務機制,使財務 更好地服務于業務活動。 財務人員也應轉變工作思路,注重 與業務部門的充分溝通,要從業務的角 度思考財務工作,跳出財務看財務,積 極協同業務部門解決財務問題。財務 人員還應積極思考如何將會計語言轉 換為非財務人員也能夠理解的“大白 話”,促進與業務部門的融合,使財經法 規和政府會計基本準則倡導的成本、績 效觀念深入人心。 二是重構標準化的業務流程。財 務部門要通過信息化技術重構財務、業 務管理流程,實現系統集成采集信息、
傳遞信息,將財務工作前置,嵌入業務 管理環節中,從源頭抓好數據基礎,以 提高效率,確保信息質量。這樣還可以 實現業務與財務的信息融合,打通業財 數據通道,使財務部門成為單位真正的 多維數據中心。財務部門要以提供多 元化的信息為目標,形成數據分類、篩 選、加工機制,建立單位數據分析模型, 以加強財務分析、數據轉化的功能和作 用,滿足管理層決策和業務部門管理的 信息需求。 三是優化財務部門組織結構。行 政事業單位應明確職責分工,積極構建 新型業財組織體系。財務既要服務于 業務,發揮業務部門積極性,也要遵循 內部控制制衡性原則,處理好監督與服 務的關系。財務部門要學會用數據說 話,充分揭示業務運營中可能存在的風 險和問題,對業務部門提出合理化財務 建議,協助業務部門制定或優化方案。 四是完善預算績效考核制度。行 政事業單位需建設完善的預算績效考 核一體化機制,設立符合組織實際狀況 的績效考核指標,來評價業財融合工作 的完成情況。績效考核要充分體現業 務部門的成果,促使業務部門主動、積 極地適應并配合業財融合工作,增強財 務部門預算管控力度。 五是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信 息化是財務與業務的紐帶。單位要在 現有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充分整合資源, 積極消除信息孤島,建設涵蓋人、財、物 的全方位管理與服務工作平臺,實現業 務部門與財務部門數據自動實時傳遞 并及時生成財務數據。同時,應將各項 管理措施、內控制度嵌入業務軟件,利 用信息化實現崗位相互牽制機制,使授 權與執行分離,執行與審查分離,從而 強化預算約束,促進業財融合。 六是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單位應 定期組織業務和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培 養人員的管理會計思維和團隊精神,不 斷提高工作人員專業素質,使其成為具 有管理決策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同時,要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充實 財務隊伍,利用專業力量幫助單位走向 業財融合,促進管理會計在單位的具體 應用,整體提升單位財務管理決策能力 和水平。 王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