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金融的認識由一門學科、一個職業、一種工具到一種思維,但對于一個非金融專業人士來說,始終沒有明白金融的本質。聆聽了廈門大學陳蓉教授用兩天時間對金融衍生品的解釋以及結尾對“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的點題總結后,似乎對金融一知半解。
陳蓉教授解釋金融產品有三類:第一類是貨幣,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促進了物物交換,有貨幣才能多物種交換,有多物種交換才能促進分工,有分工才能提高生產效率,才能增加社會財富。以此說明貨幣的出現使生產效率提升,也說明金融在人類社會早期已經產生并非現代社會的產物;第二類是股票、債券和存貸款。股票、債券和存貸款促進了貨幣的交換,通過這些金融工具將貨幣從不需要的人手中轉移到需要的人手中,從而通過資金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所以我國第一戰略應該是提高資金資源配置效率的戰略,使股票和債券價格合理化,通過合理的價格調節資金資源的有效配置;第三類是金融衍生品。之前理解金融衍生品本身就是高風險產品,然而陳蓉教授解釋說金融衍生品促進了風險的交換,如果用衍生品做風險管理風險會下降,如果用衍生品進行套利,和風險沒有關系,只能獲取到無風險收益,如果用衍生品進行投機,實質是在放大風險,所以關鍵是看如何使用金融衍生品。如目前我國提出既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貸款額度,又要求商業銀行規避其高風險的政策,中小微企業如何通過應用金融衍生品既能獲得貸款,又減少商業銀行的風險呢?中小微企業可以將存貨與期貨關聯,在買進(或賣出)原材料(或產品)時,在期貨交易所賣出(或買進)產品(或原材料)的同等數量的期貨合約作為保值,通過套期保值來減少自身面臨的由于市場變化而產生的風險。
最后兩天由廈門大學陳蓉教授給我們講授,講授的內容包括遠期、期貨、期權、互換。她的講課娓娓道來,讓人如沐春風,難點問題各個擊破,特別是困擾我多年的保證金、融斷機制等問題,通過課堂學習迎刃而解。陳蓉教授以美國次貸危機如何波及全球開題,美國次貸危機主要是金融機構將房貸資產證券化,而世界各國的金融機構買了美國大量的債券,為了獲取收益,但是美國一些銀行將貸款投向不符合條件的“三無人員”,最終導致房貸不能償還,房價下跌,“有毒資產”波及全球,特別是導致北歐冰島銀行的破產,差點導致國家的“破產”。然后陳蓉教授重點介紹三種金融衍生品。第一講解了遠期的概念,就是在非正式場合簽訂的合同,只要是未來執行的便是遠期,她用日常生活中“打賭”這一通俗易懂的例子進行講解,使大家非常容易接受。接著介紹期貨當中的開倉、平倉、交割的概念,她用賭博(英語casino,這是閩南語的諧音,原來是東南亞勞工在美國白天修鐵路,晚上娛樂賭博,大家喊叫“開始了”的意思)的概念來解釋期貨,但強調期貨與賭博本質意義的不同,賭博——賭博是參與便有風險,不參與便不存在風險的一種行為,而期貨與之本質不同之處在于,期貨是一種金融產品,這種產品無論是否參與,風險都是客觀存在的,這是美國芝加哥農民為了規避風險發明的,美國特有的期貨是天氣氣溫。由此可見,美國的農業和金融市場密切相關,通過氣溫的套期保值業務將風險分散出去,從而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最后她為我們講了期權(包含權證),包括看漲期權、看跌期權的發行方和購買方是如何進行操作對沖風險,主要是通過時間、概率進行管理風險,一些企業如何運用期權進行風險管理,從而使企業將風險進行規避,企業價值提升。還有就是套期保值(套利、投機、套期保值)三種情形是如何運作的,而且通過實例的方式進行講解,讓學員易于接受。
廈門大學陳蓉教授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金融衍生品課程。在以往的認識中,衍生品是一種高風險的業務,是國際投行盤剝國人利益的一種工具。陳蓉教授的課程徹底巔覆了我的觀念,衍生產品并沒有錯,錯的是人性的貪婪與欲望。金融衍生品不是投機者,更不是社會的寄生蟲,而是我們用來解決常見問題、提升總體幸福的最強大的工具。
衍生產品是建立在基礎產品或基礎變量之上,其價格隨基礎金融產品的價格變動的派生金融產品,它本身價值依賴于標的資產的價值。衍生產品主要有三種形式:遠期(期貨)、互換、期權。金融衍生產品的作用有規避風險,價格發現的功能,它是對沖資產風險的好方法。但是,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風險規避了一定是有人去承擔了,衍生產品的高杠桿性就是將巨大的風險轉移給了愿意承擔的人手中。市場中有三類交易者:套期保值、投機者以及套利者。套期保值者采用衍生產品合約來減少自身面臨的由于市場變化而產生的風險。投機者利用這些產品對今后市場變量的走向下賭注。套利者采用兩個或更多相互抵消的交易來鎖定盈利。這三類交易者共同維護了金融產品市場上述功能的發揮。
聽了陳蓉教授的授課,使我認識到,在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還是個孩子,雖然還需要很長時間來發展成熟,但孩子本身不帶來風險,負責執行規則以及維護市場安全的機構不可或缺。我國的金融市場需要引入更多的金融工具,隨著中國資本市場上可選的金融工具需不斷壯大,中國在金融能力方面會和世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