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全球基礎設施業務中心 朱霞
政府基礎設施項目推行PPP模式的初衷,一方面是對于政府方來說,要以相對較小的財政支出獲得相對較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是對于社會資本方來說,要通過自身建設效率、運營效率的發揮,獲取相應的回報。這也就意味著,PPP的核心是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共贏,績效評價正是評估項目的運作是否真正達到了這一目標。
根據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筆者對城市軌道交通PPP項目績效評價要點進行了梳理:
一是績效評價的階段涵蓋項目全生命周期,包括項目建設期、運營期和移交階段。
二是績效評價的內容包括,建設質量、運營質量、建設及運營安全、成本效益。
三是績效評價應與項目回報機制相結合設計。績效考核系統不僅包括建設期、運營期績效考核指標的設定,投資回報機制的設計本質上也是一種績效考核,而且內含在投資回報機制中的績效考核也更有效率。對于按照客流量補貼、按照車公里補貼和按照可用性補貼的項目來說,由于在投資回報機制中,已經分別內含了對客流量、車公里、可用性的激勵和評價,其績效考核的側重點將各不相同。
使用者付費項目是否需要績效考核?一般認為,對于政府付費項目來說,績效考核結果用于確定政府付費的數額。對于使用者付費項目來說,同樣需要績效考核。對于項目公司來說,當項目回報全部來自于使用者付費時,為了追求回報收益的最大化,可能通過不斷提高運營質量來提高使用者付費的數額,這也體現了PPP項目的實質,即激勵社會資本不斷提高運營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PPP項目的所有權一般屬于政府,合作期滿后,項目的所有權和運營權還將交回給政府,移交期的項目質量決定了今后項目的可持續性,因此對于使用者付費項目來說,仍然需要對項目質量進行考核,以確保項目的可持續性。不過,此時考核的側重點會與政府付費項目有所不同。
對于軌道交通項目來說,由于票務收入有限,往往難以覆蓋項目的建設運營成本,政府可行性缺口補助普遍存在。但在A+B包的項目設計中,按照客流量進行補貼時,從社會資本或項目公司的角度可以看作是使用者付費項目,在投資回報機制中,已經內含了對客流量的考核,但仍然需要對建設質量等內容進行綜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