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著力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也是激發市場活力、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舉措,對我市全面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新經濟,促進穩增長、補短板、擴就業,惠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4年以來,在相關部門的共同推動下,我市PPP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一、我市PPP項目實施情況
包頭市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和城市建設基礎,為推廣運用PPP模式提供了有利條件。早在2013年爭取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時,我市就對PPP工作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并聘請國家級專家來指導我市的PPP工作方案設計和PPP項目建設方案設計。之后,按照國務院及財政部等部委出臺的一系列PPP工作指導意見,我市全面啟動并推進PPP工作。目前,相關各項工作正在扎實推進,主要呈現四個特點。
一是組織推進有力。我市專門成立了PPP工作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辦公室設在市財政局,率先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了PPP中心。聘請中科院專家擔任我市PPP咨詢顧問。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進行不同層次和范圍的學習培訓活動,先后邀請財科院、財政部PPP中心、自治區財政廳及大岳咨詢公司等的領導和專家進行授課,市政府主要領導、部門分管與旗縣區主要領導及金融部門與社會組織都參加了培訓。同時,我市已將PPP工作列入全市重點改革任務,建立工作臺賬,按時間表推進落實。
二是制度體系完善。在系統梳理匯編PPP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資料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包頭市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實施意見》、《包頭市物有所值和財政承受能力分析論證方案(試行)》和《包頭市財政局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工作機制》等制度性文件,為PPP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項目儲備詳實。經過三年的項目征集和遴選,我市建立了PPP項目儲備庫,已儲備項目70個,總投資約587億元。涉及醫療衛生、養老服務、文化旅游、交通運輸、市政道路等多個領域。目前,我市已錄入國家PPP項目庫35個,從行業分布情況看,主要分為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建設兩大類,總投資334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16個項目,總投資280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83.8%;公共服務建設19個項目,總投資54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16.2%。在國家PPP綜合信息平臺推介了12個項目,2個列為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8個列為自治區示范項目。目前正在組織北梁地下綜合管廊、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及旅游公路項目、石拐區汽車產業園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爭取財政部第三批示范項目。
四是項目實施穩健。按照“示范引領,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積極推進各項目的實施工作,目前已開始啟動實施12個項目,總投資163億元,擬政府以股權投資19億元,帶動社會資本投資144億元,在這12個項目當中主要包括:
1、已落地實施的項目3個。分別為:包醫國際醫院項目、北梁地下綜合管廊、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3個項目已成功落地并開工建設,政府以股權投資4.6億元,帶動社會資本投資11.62億元。
2、進入到采購階段的項目有5個。分別為:新都市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健康養老養護中心項目、五當召風景旅游區文物保護與展示項目、包石一級公路項目、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項目。
3、進入到準備階段的項目有4個。分別為: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及旅游公路項目、黃河濕地博物館項目、萬水泉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項目、石拐區汽車產業園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4、列入財政部示范項目建設情況。包醫國際醫院和地下綜合管廊為國家PPP示范項目。包頭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是國家首批地下綜合管廊示范項目,該項目包括新都市區和北梁騰空區兩部分建設內容,其中新都市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入選國家PPP示范項目,起到雙示范作用。新都市區地下綜合管廊總投資18億元,建設長度26.4公里,分三期建設,現一、二期的工程建設已完成,一、二的運營維護和三期的建設運營維護采取PPP模式運作,目前正在進行入廊費、運營維護費收費標準的測算和制定及PPP項目招投標工作,確定PPP合作單位后,正式啟動實施。包頭市“包醫國際醫院”項目占地224畝,一期投資12億元,是我市乃至自治區一流的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大型綜合醫院,目前項目PPP識別、準備、采購工作已完成,包頭新都市投資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代表包頭市政府于2016年5月17日與江蘇環亞醫用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在包頭市正式簽訂了《包醫國際醫院PPP投資合作協議書》,近日將注資5.5億元,注冊成立項目管理公司,開始PPP項目建設。
二、PPP模式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PPP工作在我市有了良好的開端,邁出實質性步伐,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行業主管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以PPP模式運作的項目主要由項目主管部門發起,運作程序規范且流程復雜。行業主管部門已經習慣于采用過去省時省力的BT方式運作項目,建設期短見效快,但這種方式在政府回購時會集中形成巨額財政負擔,極易產生政府違約風險,且此種建設模式已于2014年被國家明令叫停。
(二)對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認知度不夠。對適宜以PPP模式運作項目各方都想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行業主管部門或項目單位在項目發起時就會以各種理由設定由其控股;而社會資本出于對自身資金安全及項目投資回報最大化的考慮,往往會因不能控股而不愿輕易投資,進而影響到項目的整體推進,造成項目遲遲不能落地。
(三)存量項目轉為PPP模式運作有一定困難。從財政角度看PPP模式,可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緩解財政債務支出壓力,因此力推。從行業主管部門或項目單位角度看PPP模式,由于社會資本進入,要參與項目運營管理并全程監控項目運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業主管部門或項目單位對項目的控制,因此在項目推進的主動性、積極性上會打一些折扣。
(四)項目咨詢費用高,項目單位承擔困難,影響PPP模式的包裝質量和推廣運用。全國范圍內以PPP模式運作成功的項目背后都有知名項目咨詢公司在提供專業化服務。一家好的咨詢公司不僅在于做出優秀的項目實施方案,也在于有成功運作項目的經驗并擁有優質的社會資本資源,收費也必然很高。項目能否成功落地,前期投入能否取得預期回報,項目單位在運作初期不無顧慮。
(五)PPP工作力量薄弱。從市級到旗縣雖把PPP工作納入主要工作任務之中,但缺乏專門的組織機構,人員配備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形成影響到工作的順利開展。如財政部門雖對我市擬申報PPP示范項目物有所值定性分析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評價基礎、參評條件、評價組織和評價目標等(下轉10頁)(上接13頁)內容進行了初步設計和規范,但專業人員不足以及專業團隊短缺仍然是制約工作規范推進的主因。
(六)配套制度有待建立完善。隨著項目的深入開展需更加完善項目全過程監督體系。從目前來看,還沒有形成評審專家庫、咨詢機構庫等,缺乏項目監督和績效評價等相關的制度辦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強組織領導,扎實做好項目儲備。各旗縣區政府和市級項目主管部門的主要領導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明確責任,將PPP模式的工作任務分解到單位、責任人,努力建立適合本地區、本單位的PPP模式工作機制,特別是要對本地區和部門內屬于公益性項目且具有一定收益的項目等適宜采用PPP模式的公共服務領域項目進行篩選,納入PPP項目庫。今年,每個旗縣區和市級項目主管部門分別至少完成3個以上的項目儲備,并在年底前完成其中至少2個申報采購工作,確保2017年可落地實施。
(二)加大組織實施,全力推介項目。各部門要繼續加強跟蹤財政部示范項目、自治區推介項目和市級推介項目,發揮主管部門作用,確保年內完成財政部示范項目和自治區推介項目的規范實施,成功落地。當前要積極爭取做好國家第三批示范項目的申報和自治區第二批示范項目的推介工作。同時全力爭取國家及自治區PPP示范項目的扶持政策及資金支持。市政府督查室要專門組織開展PPP項目的督查工作,推動項目的順利開展。
(三)充實力量,加強專業團隊建設。各地區、部門要根據自身實際和任務分解情況,建全專門機構,充實人員力量,分解落實責任,真正做到事事有人抓、有人管,一桿子插到底。市財政部門要盡快完善相關配套制度,逐步建立起各類相關技術人員和財務、法律專家庫。對第三方專業咨詢機構進行社會公開招標,形成專業咨詢機構庫。
(四)加強宣傳,增加社會合力。PPP工作是一項新生事物,也是一項長期工作任務,需要形成強大的社會合力全力推動。因此,各級新聞媒體及網絡要充分宣傳PPP的目的、意義,擴大項目推介覆蓋面,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PPP工作的強大合力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