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機關事業單位綜合管理中,“人”、“財”、“物”的管理是關鍵要素,也是主要內容。從狹義上講,財會工作的對象就是“財”和“物”,占了三項要素和內容中的兩項,是單位綜合管理的關鍵部分;從具體單位來看,幾乎每一項業務都涉及財會工作;從全國范圍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凡出“經濟問題”必與財會工作有關,從不同方面凸顯了財會工作在機關事業單位綜合管理中的重要性、普遍性和風險性。如何科學規范開展財會工作,使其更好地促進機關事業單位綜合管理,成為一個緊迫而現實的任務。
一、財會工作面臨一系列困難和問題
(一)單位財會職責和崗位配置不規范
機關事業單位的財會職責和崗位配置合理不合理、科學不科學,各崗位職責分工明確不明確、能否發揮相互監督職能,是財會工作是否規范、能否促進單位綜合管理的前提。有的單位只設總帳,不設明細帳或隨意設,有的則反過來,只設明細帳不設總帳;有的單位報帳人與業務事項的審批人、經辦人、審核人未實行職務分離或只實行職務分離、實際未實現相互制約,工作中為了“方便”,一人兼多個職責,有的單位甚至出現財務工作依據“領導的意思”辦事而置財會紀律規定于不顧,容易造成職責不清晰、程序不規范、財會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假帳情況發生、管理工作失控、違紀行為隱現。
(二)內控監督機制不健全,無法進行內部監督和自我制約
重視不重視內控機制的建設,內部制約是否真正成為單位內控的一部分,是機關事業單位的財會工作能否規范的基礎。不少事業單位設置了內審崗位,也安排了人手,但安排的往往不是專業的財務審計人員;也有單位干脆未設置內審崗位,特別是人員編制較少的單位,無法談得上健全內控監督機制,更談不上自我約束;甚至有的單位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財經法紀觀念薄弱,直接導致財會工作問題百出,直接影響了整個單位的綜合管理。
(三)把財會工作誤認為只是財會人員的事
機關事業單位的財會工作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單位的財會工作,包括財務報帳、會計審核和國有資產管理等,幾乎貫穿每一類工作業務的始終。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從維持正常運轉的日常開銷到專項業務的開展,都需要經歷工作規劃、編制預算、開展業務、經費收支、會計審核、財務報帳等各個階段??梢?,財會工作儼然已成為機關事業單位綜合管理的一個核心,涉及單位領導,更涉及每一名工作人員,由于不少單位“一把手”“管錢”,所以也可說財會工作是“一把手工作”和“人人工作”,簡單說領導是審批人、業務人員是經辦人、財會人員是審核監督人和報帳人,需要人人各明其理、各司其責,配合財會人員按照財會紀律規范做好工作。
(四)經費管理使用不規范
一是現金管理有漏洞,資金安全有隱患:有的單位現金管理漏洞多,庫存現金數額大,“白條抵庫”現象嚴重,超范圍、超限額使用現金,出納有時依據“領導的意思”辦事導致會計監督無效;二是專項資金未單獨核算:有的單位專項資金和有專門用途的資金與事業經費混淆使用,在財政補助收入和事業支出科目中分別反映所有資金的收支情況,導致專項資金的年度結余“成為”單位的事業結余,掩蓋了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的現象;三是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存在問題:有的單位對“預算外資金”的性質,依然存在不正確的認識和處置措施,未能主動向財政部門上繳預算外資金收入,有的甚至私設“帳外帳”、“小金庫”,有的甚至搞“公款私存”,隱瞞收人,導致坐收坐支、違規收費,擾亂了財經秩序,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
(五)管理混亂,國有資產流失
固定資產管理嚴格不嚴格、合規不合規,是機關事業單位財會工作是否嚴格規范的標志之一。有的單位長期未對固定資產清理盤點,未按要求登記,形成“帳外”資產,導致帳帳不符、帳實不符;有的單位資產領用保管無相應的記錄,未進行定期盤點,也未建立完整的資產明細,致使財務材料不能真實反映存量變化;有的單位資產管理粗糙,未落實專人負責,資產購置隨意,資產變賣、報廢不按規定程序進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六)財會工作存在“重內輕外”傾向
機關事業單位的財會工作,不僅涉及內部管理,還涉及外部不少部門,比如財政、審計、稅務、紀檢監察等,事業單位還涉及主管部門?,F實中不少單位認為財會工作屬于“內部事務”,因此從領導到工作人員,往往忽視了外部的聯系和外部的指導監督,影響了工作的應有效果。比如忽視了與主管部門的協調溝通,將導致上下信息不暢、貽誤時機;忽視與財政部門的協調溝通,將導致政策不明和工作反復。忽視外部的聯系、指導和監督,導致工作錯位、指導缺位、監督失位。
二、財會工作更好地促進機關事業單位的綜合管理的措施
(一)科學劃定財會職責,規范配置崗位人員,這是規范開展財會工作的前提
單位內部首先要科學劃定財會工作職責,同時規范設置總帳和明細帳,做到帳帳相符、帳實相符;報帳人與審批人、經辦人、審核監督人嚴格實行職務分離,明確賦予各崗位相互制約的權限,杜絕一人兼多責,杜絕置紀律于不顧而按“領導的意思”辦事,明確規定“紀律大于領導意見”,做到職責清晰、程序規范、秩序井然、信息保真。
(二)健全內控監督機制,規范內部監督和自我制約
重視內控機制建設,使內部制約真正成為單位內控的一部分,筑牢財會工作規范的基礎。把專業的財務審計人員選拔到監督崗位上,單位財務負責人可以兼任綜合辦公室負責人,但必須是財會專業人員;完善內審崗位設置,配齊專業人員;單位領導和財會人員加強自我修養,增強財經法紀觀念,堅決守法依規防線,用合法規范的財會工作促進整個單位的綜合管理。
(三)真正把財會工作落實為“一把手工作”和“人人工作”
人人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觀念和學習,用新觀念、新思維推進財會工作規范化。將財會工作分解到工作規劃、編制預算、開展業務、經費收支、會計審核、財務報帳、編制決算等各個階段,單位領導帶頭,人人配合,做到各明其理、各司其責,將財會工作落實為“一把手工作”和“人人工作”。
(四)嚴格規范經費管理使用
一是堵嚴現金漏洞,防控安全隱患:能用支票的一定用支票,按期清理庫存現金,嚴格按規定管理使用現金;二是單獨核算專項資金:專項資金、有專門用途的資金與事業經費獨立分開使用,科目反映嚴格分門別類,杜絕自我混淆和擠占挪用;三是規范管理預算外資金:及時補充 “預算外資金”有關政策知識,該上繳的及時主動上繳,按規定管理預算外資金,將腐敗杜絕于萌芽。
(五)嚴格實施資產管理制度,嚴防國有資產流失
嚴格固定資產管理,是提升單位綜合管理水平和維護單位整體形象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固定資產定期清理、盤點、登記,做到帳帳相符、帳實相符,完善保管記錄和資產明細,財會材料能夠真實反映存量變化,落實專人負責,科學規范國有資產購置、變賣和報廢。
(六)加強外部聯系和外部指導監督
樹立財會工作既是“內部事務”又是“外部事務”的觀念,重點與財政、審計、稅務、紀檢監察等部門(事業單位還涉及主管部門)及時溝通協調,吃透上情、吃透政策。從領導到工作人員,按照“兵對兵、將對將”的方式加強與外部的聯系,及時獲得外部的指導和監督,做到信息通暢、政策清晰、及時到位。
綜上所述,要讓財會工作更好地促進機關事業單位綜合管理,科學劃定財會職責、規范配置崗位人員是前提,健全內控監督機制、規范內部監督和自我制約是基礎,真正把財會工作落實為“一把手工作”和“人人工作”是保障,嚴格規范經費管理使用是關鍵,嚴格實施資產管理制度、嚴防國有資產流失是重要途徑,加強外部聯系和外部指導監督是重要技巧。
參考文獻:
[1]張慶龍,聶興凱.政府部門內部控制研究述評與改革建議[J].會計研究,2011(06).
[2]王艷紅.內部控制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作用[J].財會學習,2016(14).
[3]杜強.強化行政單位內部控制的思考[J].財經界,2010(04).
[4]袁超.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商業,2010(09).
[5]翟燕燕.試議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預算管理[J].中國集體經濟,2010(06).
[6]張堅英.對行政事業單位完善內部控制對策的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08(12).
[7]郭艷婷.初探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6(14).
(作者單位:云南省執業藥師注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