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色金屬會計分會 李典世
根據國家稅總規定,從2015年5月1日起,鎢礦山企業的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實施以來,鎢礦山企業稅負明顯加重,嚴重影響到礦山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色金屬會計分會對相關鎢礦山企業進行了調研。針對中國五礦集團在湘的郴州柿竹園有色金屬公司、瑤崗仙礦業、新田嶺、衡陽遠景及中國五礦集團在贛的江西香爐山公司等鎢礦山企業,也是中國有色鎢行業重點礦山企業,基于出窿礦石開采產量、銷售鎢精礦量、銷售收入及企業盈虧情況、稅負比較等開展調研。
一、2015年重點鎢礦山普遍虧損
中國有色鎢行業重點礦山企業:柿竹園、瑤崗仙礦業、新田嶺、衡陽遠景及江西香爐山等2015年的開采、銷售及盈虧情況如下(表1):
受宏觀經濟下行的影響,2015年鎢精礦價格大幅下跌,各企業虧損嚴重,經營陷入困境,大部分鎢礦山處于停產狀態。值得關注的是開采越多,銷售越大,虧損也越多。
二、從價計征使鎢資源稅費大幅增加(表2)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2012年至2014年資源稅從量計征其稅費占銷售收入的比率在3.0~4.5%左右,2015年5月起從價計征稅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6.5%以上。
三、不容忽視的負面效應
1.偏離了鎢資源稅改革“不增加企業稅負”原則。
從價計征使鎢礦山的實際稅負達到6.5%及以上,稅率偏高,客觀上增加了企業經營負擔,偏離了鎢資源稅改革“不增加企業稅負”之原則。
以柿竹園公司為例,基于2012年~2014年鎢精礦銷售情況,將從量計征與從價計征進行對比,情況如下(表3):
上述五家礦山按2014年銷售收入計算將直接增加稅負近5000萬元。目前,鎢精礦銷售價格倒掛,銷售價低于成本線。各鎢礦山企業生產鎢精礦的完全成本一般在8~9萬元/噸,而鎢精礦市場價格在6-7萬元/噸,按6.5%從價計征資源稅為3900-4500元/噸,而原從量計征資源稅在2000-3000元/噸。柿竹園公司每噸鎢精礦需處理原礦300-350噸左右,每噸鎢精礦稅負增加1000~2500元。若鎢精礦價恢復到合理的市場價格8~9萬元/噸,則從價計征資源稅為5200~6000元/噸,比從量計征增加3000~4200元/噸。從量計征,與銷售價格無關,而從價計征,鎢精礦價格越高,企業稅負越重,比從量計征增加稅負越多。
2.不利于礦產資源綜合利用。
稅率單一,且大大高于原從量計征平均水平,對于低品質、難選礦石資源的企業來說,顯得稅負偏高,有失公平,導致低品質、難選礦石被當作廢石拋棄,被迫“采富棄貧”,最終不利于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資源不可再生,拋棄實在可惜!
3.危及鎢礦山企業的生存。
目前,由于國家大力實施供給側改革,礦山企業步履艱難,五礦有色所屬鎢礦山全面虧損,不少企業工資難開,職工情緒極不穩定,客觀上難以承受過高稅負,一些鎢礦山瀕臨關閉,由此將波及加工企業的原料供應。
四、完善資源稅計征的建議
1.稅率分檔。考慮資源差異、原礦品質差異等多方面因素,為促進礦山企業資源綜合回收利用,應設置多檔稅率,體現合理性和公平性。
2.區間合理。應按行業平均成本價,考慮行業生存,顧及保本微利,以從量計征稅額為基數,換算求得從價計征稅率,稅率應設置為2.5-3.5%之間比較合理。這樣,基本符合鎢資源稅改革“不增加企業稅負”原則,利于鎢礦山企業的正常發展。
3.超收返還。如不能調整稅率,建議對實行從價計征后高出原從量計征的稅收額,經稅務主管部門審定后,全額返還給納稅企業,真正體現“鎢資源稅改革不增加礦山企業稅負”原則,這也與當前營改增的政策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