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出精準建設,優先用于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規劃好貧困地區基礎設施項目。一是做好立項準備。建立、健全、更新項目庫。每年從項目庫中選出預備項目,運用競爭立項機制確定年度項目實施計劃。二是突出設計人性化。在項目設計過程中,立足自然資源條件,實地勘察,深入調研,實行“三上三下”原則(即群眾想法反映上村、鄉、縣,設計人員下到鄉、村、組征求意見),反復調查論證,形成設計科學、切實可行的研究報告或易于操作的實施方案。二是實施好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要堅持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夯實脫貧致富的設施基礎。為了進一步改善農業基礎生產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發部門在工作實踐中,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運行”,不斷創新開發工作機制,抓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致力打造更多農發精品工程,并確保項目當年建設,當年建成,當年見效,讓項目區群眾,特別是農村貧困群體得到更多實惠。三是監管好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質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一是把嚴招標關。堅持“三依、三公”(依法、依規、依程序,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嚴格執行《招投標法》和《湖南省土地治理項目管理實施細則》等規定,全權委托中介機構進行公開代理招標。二是堅持三級質量監管。實行縣、鄉、村工程人員技術人員質量監督制。把嚴監理制、質量包片制、義務質量監督制,加強對監理公司監管,定期為項目建設進行調度,在施工初期及中期進行各標段的分段考核和竣工考核,形成施工隊伍你追我趕促進質量提升的良好機制。
突出精準發力,重點傾向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
一是要抓住龍頭企業這個關鍵。要把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作為加快推進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項目建設的關鍵來抓。制定扶持政策,明確“誰有能力扶持誰,誰能帶動扶持誰”的原則,認真做好農業產業化項目的規劃、指導、協調、服務等,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發揮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作用。二是要抓住利益聯結這個關鍵。注意培育并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帶動作用,采取“公司+農戶+基地”、“合作社+農戶+基地”等多種形式,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形成利益聯結機制,為脫貧致富增強造血功能。三是要抓住新型農民培育這個關鍵。要堅持依靠科技,充分發揮科技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放大精準扶貧效果。積極探索“開發搭臺,科技唱戲、農民參與、合力建設”的科技開發新路子,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培育新型農民。
突出精準管理,規范資金使用途徑
一是按照省里的要求,資金整合“先切塊、再分配”的方式進行。積極整合各類支農資金,在不改變資金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共同扶持貧困村所需項目建設,以提高項目建設水平,增強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能力。同時,還通過加強與農業、財政、發改、國土 、水利等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系,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競爭立項機制。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各抄一盤菜、共做一桌席”的原則,整合相關部門管理的涉農資金,強化部門協調,靠實主體責任,按照省級“管總量不管結構、管任務不管項目、管監督不管實施”的方向,通過多部門統籌和多策并舉,規范資金使用途徑發揮最大效益。二是引入新型經營主體,增強扶貧脫貧造血能力。項目建成后,農發部門積極引導、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通過到項目區流轉土地或采取土地入股等方式,建設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整合發展。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增強對貧困村、貧困戶產業發展的投入,提高產業發展對貧困群眾在通過流轉土地獲得穩定租金收入的同時,可就近到園區或外出打工,獲得穩定的工資性收入。
信息來源:懷化市財政局農開辦、靖州財政局農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