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下稱“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出臺拉開了我國今后5年發展的大幕。在這份長達6萬余字的文件中,涉及會計行業的內容隱藏在字里行間—— —“十三五”時期,需要的是符合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的會計體系,更需要通過會計發力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會計再提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并要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這意味著,在簡政放權和商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下,政府職能將從管理轉向管理和服務并重,而會計管理的體制和機制也將進一步隨著改革的浪潮發生轉變。
國家“十三五”規劃第十四章要求“提高政府監管效能”和“優化政府服務”,對于全國各級會計管理機構而言,一方面是要著力于會計服務行業的行政審批流程簡化和市場準入門檻的降低,另一方面要著力解決會計中介機構的多頭監管和重復監管問題,提高監管的效率和效果,形成“寬進嚴管”的管理格局,讓市場主體真正享受到改革的紅利,放開手腳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專業服務。而“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提出,更是對會計管理機構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來看預算體制改革。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其中包括“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這一制度的建立是今后財稅體制改革的基礎。目前,《政府會計準則—— —基本準則》已經發布,具體準則及應用指南也在制定過程中。圍繞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我們的政府會計應該擁有一套完整的會計標準體系,這其中包括了政府成本會計制度、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審計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我們不應該僅僅建立一套做賬的制度,而是要圍繞政 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建立并完善政府會計標準體系,并讓這一制度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還有綠色發展。《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國家“十三五”規劃圍繞這五大理念提出“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實際上,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一直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空氣污染等環境問題一直痼疾難愈。“十三五”期間,環境的治理必須成為堅持綠色發展的首要抓手,而在我國黨政領導干部“一把手權威”的國情條件下,必須從制度的頂層設計上為領導干部只求政績而破壞環境的行為加以限制。因此,狠抓領導干部環境保護責任離任審計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的落實,是這一時期會計改革為綠色發展必須作出的努力,而其基礎則是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建立。
會計再發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去年,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引領下,我國小企業數量增長21.6%,平均每天有1.2萬家小企業誕生。國家“十三五”規劃在此基礎上強調“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以預見的是,以創新驅動為主的小微企業數量還將迎來井噴式增長。這就需要我們的會計管理機構為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量身定做相應的會計準則和制度而發力,并通過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幫助小微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規避風險。而由小微企業數量增長帶來的代理記賬業務的增長需要會計服務機構發力來免除企業發展過程中賬務稅務合法合規性的“后顧之憂”。并且,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企業的個性化咨詢也是會計服務機構在新時期必須發力的重點。
“十三五”時期,“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是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社會發展必須完成的任務。這其中, 無論是國企改革還是民營企業的發展,都需要在管理會計工具的運用方面發力,而我們需要通過管理會計“4+1”體系的建設,為企業運用管理會計創造良好的環境。
隨著亞投行的成立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全面鋪開,我們向世界輸出的不應該僅僅是技術和資金,更應該包括標準、服務和理念,這其中就應該包括會計的標準、服務和理念。在國際會計話語權上的發力將為我國各方面“走出去”鋪平道路,而我國在會計服務“走出去”上的發力,將為中國注冊會計師進一步在國際上參與會計規則的制定打下基礎。
還有在會計服務行業的發力。去年,第三產業占據了國家GDP比重的“半壁江山”,而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這一比重在“十三五”時期還將繼續增長。除了前文所述會計服務行業的發力點之外,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情況審計全覆蓋、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等一系列與社會公眾利息密切相關的業務,對注冊會計師的社會責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服務行業必然將以更加利國利民的角度從事相關業務。
會計發力的一切基礎在于人才培養的發力。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突出“高精尖缺”的結構性導向。目前,全國會計人員的總數已經接近2000萬,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單位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而這部分需求恰恰就是對“高精尖缺”人才的需求。
在這方面,我們已經擁有領軍人才、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特殊支持計劃、會計名家工程等多個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品牌,然而,高端會計人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需要我們從基礎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發力,進一步提升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國際視野,為行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對此,行業中的有識之士已經發出倡議,希望相關機構能夠盡快推動會計一級學科的設立,讓高端人才教育的根扎得更深。
會計的改革與發力任重而道遠,千里之行,始于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