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賓市財政局課題組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趨緩,宜賓市地方財政收入增幅與全國、全省情況基本一致,也處于下行時期。2010~2014年間,我市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收入由55.6億元增長到105.6億元,5年同口徑增幅依次為35.57%、33.79%、27.99%、22.45%、8.87%,呈逐年下降趨勢。在經濟結構調整、結構性減稅以及我市“一黑一白”產業受政策沖擊影響較大的情況下,財政收入高速增長的態勢已成為歷史。與此同時,按照市委“2365”發展戰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還任重道遠,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財政健康發展受到嚴峻挑戰,就此作如下探索。
一、深刻認識財政面臨的新形勢
(一)財政收入由“高速增長”轉向“平穩增長”。受經濟發展放緩、結構性減稅等多重因素影響,財政收入高速增長已一去不返,平穩增長將成為常態。新常態下,既要克服速度情結,防止涸澤而漁,又要堅定發展定力,保持合理增長,迫切需要更好發揮財政職能,科學編制收入預算,更加注重量入為出,確保換擋不失速、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二)財政運作由“傳統模式”轉向“全新格局”。最為突出的是,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要求非常嚴格,政府傳統的舉債方式、融資渠道不復存在;土地讓利、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將全面清理規范,“政策洼地”將會“夷為平地”,招商引資、園區建設和項目引進的傳統做法行不通了。在新常態下,既要加快發展、借力而上,又要合法合規、不逾紅線,迫切需要我們創新思維方式,探索新的路徑,找到政策與現實的平衡點,提高需求和可能的契合度。
(三)財政預算由“粗略封閉”轉向“規范透明”。全面推進依法理財已經起勢,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勢在必行。新常態下,既要堅決維護法治權威,切實加強預算管理,又要蹄急步穩,循序漸進,增強工作前瞻性,提高工作預見性,強化底線思維,著力防控風險。
(四)財政支出由“大包大攬”轉向“有保有壓”。財政支出面面俱到、大包大攬的狀況已成為過去,管住管好該管的、放夠放活不該管的將成為常態。新常態下,既要牢固樹立公共財政、民生財政的理念,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也要科學界定財政作用的邊界,有保有壓,量力而行,更多地在花錢買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上做文章。
(五)財政改革由“宏觀部署”轉向“微觀操作”。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正式啟動,財政改革正從“頂層設計”到“落地生根”,與財政工作互為表里、牽一發而動全身。新常態下,要準確把握財政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基本原則和核心內容,既積極穩妥又主動作為,既統籌安排又分步推進。
二、積極探索經營財政的新實踐
(一)經營資金。在大力培植稅源、擴大財政資金規模的同時,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和乘數效應,引導和撬動更多的企業資金、社會資金、金融資金投入實體經濟,讓有限的財政資金發揮最大作用。
一是創新財政增收舉措,快速提升規模。健全完善并大力推行稅收征管信息平臺,全面建立“政府主導、財稅主辦、部門協作、合作共享”的綜合治稅體系,防止“跑冒滴漏”,確保應收盡收。制訂實施外地建筑企業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和培育建筑市場,確保外地建筑企業產值貢獻在宜、稅收繳納在宜。針對主要產業出臺激勵措施,建立服務平臺,優化投資環境。以園區為載體,規劃設立總部經濟區,探索建立較為完善的發展環境、政策框架和服務體系,吸引一批大中型企業、集團入駐,盡快形集聚效應和溢出效應,全面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
二是創新股權利益機制,做強擔保公司。針對我市和正擔保、農業擔保等政府主導的擔保公司規模較小、功能單一、資金放大效應偏低、股權利益機制不全的現狀,遵循市場規律,突出利益導向,按照“誰出資、誰受益,多出資、多擔保”的原則,建立擔保資源傾斜和反哺股東的股權利益機制,讓股東回報制度化、利益最大化,從而做大做強擔保企業,有效解決我市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三是創新資金管理模式,全面盤活存量。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探索財政國庫資金保值增值的運作方法,提高資金收益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實現增值運作和調節調動有機統一。探索建立財政專戶資金銀行存款管理辦法,實現收益最大化。
四是創新扶持引導方式,籌建產業基金。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防范風險”的原則,由財政、大中型企業、社會投資人共同出資,設立宜賓市產業發展引導基金,交由專業投資管理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重點扶持我市優勢產業、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周轉金制度,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困難,促進其正常生產經營和健康發展。
(二)經營項目。在堅持投資拉動、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項目經營,大力激活社會資本,充分發揮項目效益,更好地發揮財政在項目工作的中積極作用。
一是以超前思維儲備項目。緊緊圍繞“三中心、六基地”建設,牢牢把握國家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省上大力推進川南一體化發展等戰略機遇,充分對接國家產業政策和專項資金投向,超前思考,提早行動,科學謀劃今后2~3年全市的重點項目,專項安排前期工作資金,分輕重緩急開展前期工作,充實項目儲備庫,提升項目成熟度,為培育財稅增長點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以合作模式引進項目。針對過去招商引資的政策措施不再有效的現狀,探索組建項目運營公司。通過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大膽創新和積極嘗試以土地入股、利潤分成等新模式引進項目,將政府主導的招商引資行為轉化為企業間的合作關系,為引進重大項目、承接產業轉移、推進園區建設開辟新的路徑。
三是以經營理念包裝項目。牢固樹立“追求效益、力求平衡”的經營理念,在項目的論證、規劃和設計過程中,找準項目收益點,引入外部資本,把政府投資項目包裝為可經營、自平衡的整體,減少財政壓力。
四是以市場方式實施項目。積極推行PPP模式,建立項目管理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精心遴選并優先推出一批較適合市場化運作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切實化解和減輕政府債務壓力,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
(三)經營資源。以經營的理念規劃好開發好利用土地、礦產等公共資源,促進市政建設和經濟發展。
一是發揮土地最大效益。準確把握土地市場運行態勢,切實加強土地供應調控,有序推進土地出讓,強化土地開發管理,提高城市土地收益率。加強和規范房屋交易管理,增加房地產類直接稅收。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收購儲備制度,充分發揮土地儲備中心功能,實行靈活多樣的土地儲備方式,多舉措籌集土地儲備資金,變“賣地籌資”為“儲地融資”。
二是開發利用礦產資源。進一步強化基礎性地質調查工作,全面做好我市礦業權設置,不斷增加各類礦產資源儲備。積極推進礦業權市場建設,加強煤礦探礦權、采礦權出讓管理,加大頁巖氣等新型礦業的勘查開發力度,鼓勵和引進社會資本投入我市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是經營城市公共資源。研究制訂宜賓市城市無形資產管理辦法,通過承包經營、轉讓、拍賣、租賃等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全面盤活公共設施經營權、廣告設置權、街道冠名權等城市無形資產,開發城市資源的潛在價值,多渠道增加財政收入。
(四)經營資本。盤活國有資本,推進資本運作,提升國資質量,切實做大做強國資公司,將其打造為資本經營平臺、融資平臺、融資擔保平臺、產業扶持平臺“四大平臺”。
一是全力做大公司規模。針對我市政府性經營資產管理分散、效益不高、監管難以到位的現狀,將其全面清理收回、重新評估定值后注入國資公司,集中授權經營管理。將機場公司、清源水務、天然氣公司等國有資產股權,劃入國資公司。探索將煤礦探礦權、采礦權等經評估后進入資本公積,再將資本公積直接轉增注冊資本,注入國資公司。
二是探索實施股權運作。組建專門工作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原則下,充分運用證券市場,探索實施我市上市公司的股權資本運作方案,建立股份增持和減持操作機制,提升國資收益。
三是著力盤活國資存量。按照有進有退的原則,對國資投入無應有回報和一般競爭性領域的企業,按照市場規則有序減持,逐步退出,為國資公司持續注資和項目投資提供資金來源。
三、嚴格落實財政運行的新要求
經營財政就是要運用市場理念、績效理念,最大限度降低財政運行成本,提高財政運行效益。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強化支出管理、優化支出結構,有效控制財政支出成本,以求使用最少財政支出達到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一)深化績效財政理念。財政績效管理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深化預算管理改革、推動財政工作上新臺階的重要抓手。加強績效管理,應抓住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在提高收入質量、強化支出管理上下功夫,重點加強項目支出績效管理,擴大績效評價范圍,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制度框架和工作機制,促進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升。切實運用績效評價結果指導預算安排,逐步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績效預算管理機制。
(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按照公共財政和統籌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健全公共支出制度,逐步清理和剔除不屬于公共財政范疇和不符合統籌發展方向的支出,盤活資金存量,用好資金增量,堅決砍掉那些無明確用途或作用不大的資金項目,集中財力辦大事。
(三)控制行政成本支出。一是要按照中央八條和例行節約要求,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增長,堅決反對奢侈浪費,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二是全面推進預算編制改革,完善基本支出定額管理,推進基本支出預算編制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合理化;加強項目支出預算管理,推進項目庫建設,推進項目支出預算滾動管理,研究探索項目支出標準體系。三是建立覆蓋組織、編辦、人事、財政部門的財政供養人員信息系統,切實加強人員控制,努力壓縮行政成本,從體制上保證把財政資金實實在在地用于促進統籌發展。
(四)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均衡支出進度是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重要抓手。但受項目推進情況和預留配套資金等影響,財政支出進度往往滯后。應通過對內創新機制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對外積極協調加快項目推進,研究完善財政支出進度管理辦法,建立健全預算中期評估機制,對于不能按時安排列支的預算資金予以統籌調劑,切實促進財政支出進度加快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升。
(五)加大投資評審力度。財政投資工程項目資金量大,投資評審是控制成本的關鍵環節。應切實加強工程前期決策管理,加強資金源頭監管,控制建設規模及資金投入額度,嚴格審查工程設計變更,對于項目評審中出現的高于當前市場的材料價格、人工成本等情況,堅持按照實際市價審定,堅決核減設計或工程預算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減少工程項目的浪費現象,有效節約財政資金。
(課題組組長:張家園
課題組成員:茍云勛 鄭 智 曹 康 韓成珂
江中遜 趙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