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審計2001.11
作業管理(下):
評價作業業績的非財務性指標
王光遠 編譯
時間指標
每種作業都有顧客,一種作業的產出將通常由執行其他作業的人耗用。有兩個與時間相關的重要業績特征:可靠性和反應性。可靠性就是作業產出的按時傳遞,對于最終產品,可解釋為按時交貨的能力。反應性可衡量生產出所需產出的提前期,其目標是通過縮短提前期以增強反應性。考核時,應包括與這兩個特征相關的營運性指標。
(-)可靠性
為了說明可靠性指標,我們重點來看問顧客交付產成品的作業。可靠性的一個常用的營運性指標為按時交貨。為計量按時交貨,企業先制定交貨時間,然后用按時交貨定單數除以交貨總定單數就可得到按時交貨率。當然,最終目標是要達到100%。然而,有些人認為該指標本身會產生不良的行為結果。比如說,工廠經理們有權對尚未延誤的定單優先發貨,該指標會鼓勵經理們選擇一次延誤很久的送貨,而不是幾次延誤不算太久的送貨,延遲交貨時間可有助于彌補這方面的缺陷。
(二)反應性
可靠性是重要的,而反應性更為關鍵。對按定單發貨這一作業而言,反應性反映了公司對顧客的要求作出反應的能力。生產周期(Cycle time)和生產速度(velocity)是反應性的兩個營運性指標。生產周期是生產單位作業產出所需的時間,對制造業來說,生產周期是生產一件產品所需的時間(生產周期等于時間除以產量);生產速度是指在既定時間內能夠生產的作業產出單位數。
由于越來越強調與時間相關的能力,生產周期和生產速度已成為重要的營運性業績指標。實際上,與時間相關的能力可能是20世紀90年代的企業所面臨的一個更為關鍵的競爭面。如此一來,這些及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指標將更受重視。
可以采取激勵措施以鼓勵生產經理降低生產周期或提高生產速度,從而改善交貨業績。為達此目的,一種很自然的辦法是把生產周期與產品成本相聯系,然后根據成本節約對經理進行獎勵。例如,單元加工成本可以產品在單元內停留時間為基礎分配到產品中去。根據一段時間(以分鐘計)內可利用的理論生產時間,可以算出每分鐘增值標準成本。
用每分鐘標準成本乘以一段時期內生產產品所需的實際生產周期,就可得到單位產品加工成本。將用實際生產周期得出的單位成本與用理論或最優生產周期得出的單位成本加以比較,經理們就可評價改善的潛力,值得注意的是,產品在單元內停留的時間越長,產品單位成本就越高。于是應采用相應的節約產品成本激勵機制,這種產品成本計算法可鼓勵生產經理和單元工人尋找降低生產周期或提高生產速度的途徑。
現舉一例,設某公司一個制造單元的有關數據如下:
理論生產速度:每小時12單位
每年可利用生產時間(分鐘):400,000
年加工成本:$ 1,600,000
實際生產速度:每小時10單位
實際的和理論的單位加工成本如圖表9所示。從圖表9可看出,通過將生產周期由單位產品6分鐘降為5分鐘(或將生產速度由每小時10單位提高到12單位),可使單位產品加工成本由$24降為$20。與此同時,該公司也達到了改善交貨業績的目的。
圖表9加工成本計算
實際單位加工成本
每分鐘標準成本=$1,600,000/400,000=$4/分鐘
實際生產周期=60分鐘/10單位=6分鐘/單位
實際加工成本=$4×6=$24/單位
理論(理想)單位加工成本
理論生產周期=60分鐘/2單位=5分鐘/單位
理想加工成本=$4×5=$20/單位
(三)制造周期效率
制造周期效率(Manufacturing Cycle Efficiency, MCE)也是一個與時間相關的營運性指標,可按如下公式求得:
其中加工時間(processing time)是指將原材料加工成產成品所需的時間,加工時間的作業是增值作業,其他作業都是非增值作業。理想狀態就是指將耗費在非增值作業上的時間降為零,從而消除非增值作業,此時MCE將為1.0。隨著MCE的改善(向1.0趨近),生產周期也就降低。而且,既然改善MCE的惟一途徑是減少非增值作業,則成本節約亦應隨2而來。
我們使用圖表9中的數據來說明MCE。由于實際生產周期為6.0分鐘,而理論生產周期為5.0分鐘,可歸因于非增值作業的時間就是10(6.0一5.0)分鐘,因此可得出MCE:
MCE=5.0/6.0=0.83
實際上,從MCE的角度看,這是一個相當高效的過程,很多制造企業的MCE不到1.0。
營運性指標的局限性
營運性指標具有很大的優越性,這些指標能迅速地得到,且易為操作人員所理解。然而,如果孤立地使用,也會妨礙公司總體目標的實現。營運性指標可能會互相沖突,例如,提高材料生產率可能會導致人工生產率的下降。不過,鼓勵這樣的結果,可能要比鼓勵同時增加那兩項指標好得多,這取決于指標間的權衡值。為了使營運性指標能發揮作用,應讓營運性控制系統與企業的總體目標緊密聯系。既然企業的總體成功一般是用財務術語來概括的,營運業績和財務業績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聯系,了解了這些聯系,便可利用營運性指標來幫助企業實現戰略性目標。
為便于理解,圖表10歸納了一些營運性指標,但所列的只是一部分可能的指標,并不全面。
圖表10 營運性格標匯總
效率
生產率:
產出/材料磅數
產出/人工小時
產出/千瓦小時
產出/雇傭人數
機器業績:
機器可利用率
機器利用率
持有存貨:
存貨天數
存貨項目數
存貨天數趨勢
質量
缺陷/單位數
次品數/總產量
外部故障百分比
廢料磅數/材料發出磅數
出錯的采購定單數/采購定單總數
單位采購定單差錯數
時間基礎
按時交貨數/總交貨數
生產周期
生產速度
制造周轉效率(M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