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芷江縣將152個行政事業單位納入部門預算管理,施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強化預算約束和監督,加強會計核算和監督,嚴肅財經紀律,不斷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但在實際工作中,會計基礎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會計基礎工作存在的問題
1、會計人員配備、會計崗位設置方面。因各預算單位編制限制、人手不足等各種原因存在有以下問題:部分單位不具備獨立建賬的條件,如團縣委、婦聯等單位,工作人員少,年輕干部流動快,年老干部不具備專業能力。因持證人員分布不均、走上領導崗位、持會計證不做會計工作等實際情況,會計人員漸顯缺乏,存在有近一成的財會人員未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而上崗從事會計工作,有過半數財會人員身兼數職的現象。有的單位采取聘請外單位和社會持證人員,或委托縣國庫集中支付局柜組人員記賬,存在會計監督和財政審核監督不到位的隱患。個別單位存在有兼職崗位與財會崗不相容的現象,如紀檢書記、管財領導兼財會人員,出納兼會計檔案保管員等。財會人員平時工作繁忙,并認為財務工作是兼職工作,工作繁鎖,對這項工作缺乏工作熱情。有些會計人員對會計基礎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面對一些較為復雜的業務就無所適從。這將使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失真、內部控制不夠健全,使財政資金不能安全有效發揮作用。
2、單位內部財務管理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落實。各單位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建立一套內控嚴格、切實可行的內部財務管理控制制度,如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賬務處理程序制度、內部牽制制度、財產清查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對不相容崗位的設置、現金的管理、銀行存款對賬、財務印鑒及重要票據的分開保管與使用、收支使用的審批權限、財務計劃的制定和實施、資金的籌集和使用都要有明確而具體的規定,切實按程序辦事,保證部門、單位內部會計工作有序進行。通過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考核發現,個別單位有關財務制度廖廖數語,簡單粗放,甚至多年未修改不合實際。部分單位雖訂有制度,卻也只是掛在墻頭迎檢用,未能有效貫徹落實到日常財務工作中。
3、會計監督作用未能充分發揮。會計人員應認真學習掌握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各級主管部門相關文件、單位內部的制度和計劃,并以此為依據對會計信息質量、財產物質安全、財務收支、預算計劃執行情況等實施監督。并將會計管理活動參與到經濟業務事項發生過程中,實現事時、事前監督,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相互監督。但因會計人員專業水平、兼職等情況,以及單位領導對財會工作重視不夠、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各種原因,會計人員在日常會計核算工作未能有效地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監督。有些單位會計人員完全沒有參與相關經濟業務活動,完全不知情,事后報賬時只對發票上的幾要素進行審核、記賬。造成會計記賬不及時,會計信息失真的隱患。
4、國有資產管理需進一步規范。通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理登記、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考核工作發現,部分單位存在重資金使用輕實物管理的傾向, 資產購置后未按規定分別由會計部門和財產物質管理部門分別設專人管理賬目,完善出入庫、領用手續,未按照規定加強日常使用保管、轉讓、處置、報廢等各個環節的管理,未及時進行固定資產清理工作,造成賬實不符。個別單位存在有資產未入賬的現象。相當部分單位沒有做到:每年末年度財務報表前對往來款項進行至少一次的清理工作。致使賬簿上長期、大量掛有往來資金,有存在公款私借、利用暫存款隱藏收入躲避財政監管,部分呆賬未能收回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
5、會計檔案保管不規范。我縣絕大部分部門預算單位按照檔案管理制度要求及時立卷歸檔,但在會計檔案保管方面尚需加強整改。部分單位在會計檔案保管過于隨意,沒有嚴格的專人保管、查閱制度、保管清冊。個別單位由出納保管會計檔案,檔案就放在財會人員常用的文件柜里。沒有專門檔案室,防盜、防火、防潮、防磁等安全保護措施很不到位。另存在的問題是,部分單位歷年會計檔案已超過保管期限,需按相關規定進行銷毀,日前尚未有部門牽頭組織,單位又不敢自行銷毀。
6、會計核算方面。我縣行政事業嚴格按照新《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加強了財政審核監督,但仍存在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收入未能完全納入賬套管理。我縣嚴格實行非稅收入匯繳專戶、收支兩條線管理,但有個別單位在利用本單位資產資源的前提下產生的培訓費、業務指導服務費、暫收押金等隱性收入未繳入財政非稅匯繳專戶,也沒有納入單位財務賬內核算,實行“體外循環”。雖然金額不多,但嚴重違反了財經紀律的嚴肅性。二是,支出報賬時證明經濟業務發生的相關附件不完整、填寫不規范。如購買商品服務的相關明細清單、租車和接待開餐清單、政府采購審批單、投資評審報告、施工合同、驗收證明等。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稅務代開發票上,存在經手人經辦事由不清,不附相關附件或相關附件填寫不規范、不合理,有的化整為零,給人一種逃避監管、偷漏稅款,一種舞弊的嫌疑。三是,少數單位專項資金未能做到專款專用。個別單位受公用公費財政安排不足,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資金使用需與資金來源一一對應,財政授權支額度過低等客觀原因,及主觀上對專項資金專款專用的要求未能引起足夠重視的原因,導致出現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的現象。
二、對存在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除制度上的原因外,還有單位負責人和財會人員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有法不依,單位內部、社會和國家三類監督之間對會計核算的監控缺乏協調和配合, 對違紀違規問題的處罰力度不夠,致使有些問題長期得不到糾正。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規范:
1、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切實提高基層財力保障。在縣鄉政府機構和區劃調整改革后,縣鄉政府、各部門職責明確、事權清晰的基礎上,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建議上級財政部門對像芷江這樣經濟較為落后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金額,專項專移支付適當安排工作經費,提高基層財政的基本財力保障。在此基礎上,縣級財政要打足縣、鄉各單位人頭經費和日常運轉經費,從而嚴格預算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嚴格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嚴肅財經紀律。
2、提高單位領導對財務工作重視度。將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預算管理、會計基礎工作等財務管理情況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將財務管理考核并入黨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根據情況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縣鄉各級領導干部認真學習有關財政、會計管理的法律法規,不斷提高執行財會制度的自覺性,增強財務管理和依法理財的能力。
3、完善考核獎懲機制,加大法律法規執法力度。一是建立規范有序、精簡有效的監督檢查和考核獎懲制度。賦予會計人員一定的審核監督權,并細化對其日常財務工作的考核,探索建立會計人員執業情況終身記錄,獎懲分明,切實發揮會計監督作用。明確各監督檢查單位的職責權限,防止多頭監管、誰都不管的現象出現。二是加大監督檢查懲罰力度。財政、審計、紀檢和業務主管部門等部門對單位進行檢查時,以《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規為依據,對會計工作質量進行監督,對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會計核算不正確,私設會計賬簿和設有賬外賬的單位,責成相關單位進行整改外,追究責任人的責任,從嚴處罰。
4、加強培訓教育,提高財會人員綜合素質。會計基礎工作要規范化,廣大的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是關鍵。一是加強財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加強財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樹立財務人員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自覺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樹立愛崗敬業、依法辦事、客觀公正的職業形象。二是要不斷加強財會人員的專業理論學習。要注重財會人員繼續教育,應有計劃、有組織的分期分批輪訓在崗的財會人員,及時掌握新出臺的財會、稅收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會計隊伍整體素質。三是堅持財務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會計基礎工作是否規范,與會計人員專業技能密切相關,從事會計工作人員無證上崗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工作質量。因此,必須進一步堅持會計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杜絕無證上崗現象。
5、成立會計代理記賬機構。在市場條件日漸成熟的前提下,縣財政可引導市場建立專業從事代理記賬業務的第三方機構,將縣域內分散雜亂地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納入專業化、機構化、法制化的規道。以解決少數行政事業單位因實際情況確實不具備獨立建賬條件,會計人員缺乏的問題。由具有執業資格,一定執業能力和能承擔一定法律責任的第三方機構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有利于財政對會計業務的監管,有利于維護會計工作秩序。
6、增加行政事業單位財經專業人才儲備。有計劃地吸收一些年輕的,具有會計或審計專業學歷、懂業務的人員充實財會和紀檢內審崗位, 加強單位經濟管理人才的儲備,不斷加強財會和紀檢內審力量。
2[稿源:芷江縣財政局辦公室]
[作者:蒲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