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東縣教育局審計科
近年來,如東縣教育內部審計工作以“創先爭優,爭創一流”為引領,秉承“文化立審、人才興審、創新強審”的發展理念,以推動教育體制改革、推進教育財務管理、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為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動順應新形勢,適應新常態,全力打造如東教育內部審計“升級版”。相關做法多次得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審計部門的肯定。去年,縣教育局審計科榮獲“全省內部審計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一、突出審計地位,全力打造審計環境“升級版”
(一)強化審計體制建設,突出獨立。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如東縣教育局構建并逐步完善了審計業務垂直管理、組織架構自成一體、審計經費獨立安排的內部審計體制。機構設置上,明確了局審計科為機關行政科室的獨立地位,設定獨立編制,配備專職人員。人員配備上,從系統內精心選聘了90多位同志作為兼職或特約審計人員并頒發聘書予以確認。經費保障上,每年的年初預算中都要安排數萬元審計專項經費用于審計人員培訓或獎勵。
(二)強化領導機制建設,突出地位。內部審計“受誰領導、向誰報告、對誰負責”直接影響內部審計工作在部門或系統內部的組織地位。基于此,如東縣教育內部審計工作一直由單位“一把手”主管,分管領導協管,重大事項向“一把手”報告,對“一把手”負責,常規工作直接請示分管領導。這種做法不僅體現在局領導班子分工的文件中,體現在將審計工作納入對科室部門主要負責人年度考核中,同時還體現在工作實際中,審計事項從不受他人左右。
(三)強化監督職能建設,突出職權。為進一步強化教育內部審計監督職能,如東縣教育局形成了一套突出內部審計職權的約定俗成的“四不”規矩:中小學校長離任審計不審不離,單位重大經濟合同不審不簽,部門預算調整事項不審不下,零星修建工程項目不審不付。為規范局機關相關職能部門的財務管理行為,根據局長室的要求,內部審計在實施“上審下”模式的基礎上,又探索性地組織對局直屬平行科室部門實施了“同級審”,內部審計的職權進一步得到凸顯。
二、突出審計創新,全力打造審計監督“升級版”
(一)重審計工作的前瞻性,突出理念創新。為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與財務管理發展要求,如東縣教育局采用“走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審計做審計”的思路,用不同的視角審視教育財務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了“服務基層唯先、監督管理求實、師生權益至上”的教育審計理念,在審計實踐中既保護了改革者、寬容了失敗者,又遏制了違紀者、懲處了違法者,有效地發揮了教育內部審計“免疫系統”功能。
(二)重審計監督的針對性,突出內容創新。如東縣教育局以責任評價為抓手,以責任人任職時間長短和單位財務管理績效優劣為依據,按照“有離必審、不留盲區”的原則,開展中小學校長經濟責任審計。以政策落實為抓手,實施中小學預算執行和決算審計,實時跟蹤教育單位年度部門預算編制調整及執行情況、教育經費撥款序時進度執行情況及政府采購流程規范情況。以權益保障為抓手,按照“隨機、全面、徹底”原則,組織對中小學校食堂收支情況開展“飛行審計”,突出到點,一竿子到底。
(三)重審計服務的效率性,突出方法創新。如東縣教育局以完善陽光審計機制為目標,通過實行審計公示、審計回訪等途徑,深入推行審計公開,自覺接受被審計單位和社會的監督,促進審計公開透明。以提高管理效率為目標,主張審計項目組長負責制,以審計項目為基本單位,從立項到立卷,從資料查閱到意見交換,由項目組長全權負責,強調職責與責任的高度統一。以推行共建共創為目標,主動為局機關相關職能科室做好審計服務工作,在制度建設、體制調整、債務化解、規范收費等方面共同參與,為教育發展大局獻計獻策。
三、突出審計效能,全力打造審計功能“升級版”
(一)強化審計整改,促進成果轉化。為強化審計整改效果,形成監督“回路”,對審計中發現的個性問題或特殊問題,如東縣教育局要求被審計單位與審計小組面對面進行整改,凡屬違紀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從嚴懲處,從不姑息。對極少數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內控制度不健全的學校,則主動幫助訂好制度,立好規矩,建好賬冊,從管理的源頭上規范學校財務管理行為。對審計中發現的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則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結合管理實際,制定或完善管理制度。
(二)強化審計履職,規范職責行為。目前,如東縣教育審計隊伍中有專職、兼職和特約審計人員共90多人,各司其職。其中,專職審計人員負責審計管理,兼職審計人員負責審計項目,特約審計人員負責審計督查。在人員聘用上,根據“能進能出、重用能人”的原則,實行定期聘任制,由局長室行文兩年一聘。在人員管理上,以“約束加激勵,管理加疏理”的管理理念,既嚴格要求,又獎懲分明,著力規范審計人員的職務行為。
(三)強化審計宣傳,提升審計影響。為促進教育審計向開放審計、透明審計、陽光審計目標發展的進程,如東縣教育局充分利用教育城域網資源,在全省基礎教育系統率先建立教育內部審計網頁。網頁設置了審計公告、審計資訊、通知通告、工作安排等10多個欄目,將年度工作要點、逐月項目計劃、工作安排等計劃性資料以及一些審計結果資料在網頁上向全縣所有學校公開,增強了教育內部審計的透明度。
四、突出審計質量,全力打造審計管理“升級版”
(一)以制度建設為引領,著力規范審計人員行為。實踐中如東縣教育局形成了一套具有如東教育審計特色的審計制度體系,使審計人員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制度體系按職能層級要求的不同分三個級次,第一級次包括管理層面和操作層面兩個方面;第二級次分別對管理層面或操作層面的制度進行分類,其中,管理層面的制度有12個,操作方面的制度有8個;第三級次是根據具體制度的實施要求制訂的實施細則。
(二)以質量考評為抓手,著力提高項目審計質量。在審計質量管理上,推行審計項目質量評審制度,每年都要組織對審計項目資料進行評審,量化評審結果,并將評審結果作為年終對審計人員考核的主要參考依據。在項目質量考評上,推行審計項目精品工程,定期開展審計項目質量觀摩點評活動,以優秀項目的評選帶動優秀項目的普及。近年來,先后有5個項目分別在省教育廳、市內部審計協會組織的審計項目評比中獲優秀審計項目殊榮。
(三)以質量評估為契機,著力提升審計管理水平。為全面提升教育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如東縣教育局探索開展了內部審計質量自我評估工作。自我評估工作的開展,不僅幫助查找出自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而且還有效地指導和規范了我們的審計行為。去年,先后被省教育廳和市內審協會確定為首批內部審計質量評估試點單位。
五、突出審計能力,全力打造審計隊伍“升級版”
(一)抓人才培養,提升工作能力。“將審計人員培養成審計人才”是如東縣教育局人才建設的目標。依據審計人員的能力、興趣等,探索個性化培養方式,定期開展案例研究、專題討論、課題研討等活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滿足審計人才成長需求的培訓體系和培訓方式。在充分利用本系統自身的教學資源抓好局本培訓的同時,還通過請進來或走出去的培訓方式,多次組織審計人員參加省、市審計部門組織開展的各類高層次培訓活動,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目前,如東縣教育內部所有審計人員均取得了內部審計資格上崗證。
(二)抓人員考核,激發工作動力。依據教育內部審計工作職責和行為規范,建立了評價和反映內部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責任意識、業務能力、職業道德、工作質量等方面內容的內部審計人員評價標準,每年年終,根據工作業績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堅持強化典型引路,開展了審計工作創先爭優系列活動,分別設立了優秀審計項目評審、優秀理論研究文章評比、審計能手和骨干人員評比等多個創優獎項,發揮各類典型在教育審計行業內部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抓人本關懷,釋放工作活力。在兼職審計人員的聘用上,我局以文件方式明確“名分”,這是對審計人員最大的關懷。在審計人員評先評優、職稱評定等方面如有困難,總是主動聯系做好協調工作,給予關心。每到教師節、元旦、春節等節日,總會利用教育審計網頁制作PPT賀卡,或通過教育信息平臺,與審計人員互動,增進溝通,加深感情。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激勵人的工作理念,激發了審計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了凝聚力,激發了創造力。
六、突出審計內涵,全力打造審計文化“升級版”
(一)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推動,提升價值觀念。如東教育審計開展已近三十年,在近三十年的審計工作實踐中,走出了一條具有如東教育審計特色的審計之路。2014年,集廣大內部審計人員的智慧結品提煉出“篤實、奉獻、容和、創新”的如東教育審計精神,并在內部審計隊伍中開展學習討論。目前,已將部分學習心得刊登在如東教育審計網上,以更好地激勵教育審計人員的昂揚斗志。
(二)以法規文化建設為推動,提升法規意識。去年,根據國家、省、市、縣內部審計協會的統一部署,如東縣教育局組織全體內審人員集中學習中國內審協會新修訂的《內部審計準則》,并開展審計法與內部審計準則知識競賽活動,取得喜人成效。據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網上公布,全系統共有四人獲全國審計法與內部審計準則知識競賽三等獎。
(三)以廉政文化建設為推動,提升審計形象。以國家審計“八不準”紀律為核心,結合如東教育審計特點,出臺了具有教育審計特色、適合教育審計工作特點的,以預警防控為抓手的教育內部審計風險防控大格局,為教育審計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最近,如東縣教育局還組織全體專兼職審計人員參觀了如東縣廉政教育基地,并組織撰寫觀后感言。多年來,我縣教育內部審計系統未有一例違規違紀問題發生。
(四)以理論文化建設為推動,提升理論素養。以如東教育審計網頁為平臺,不定期地提供審計理論材料供審計人員學習。成立了教育內部審計課題小組,通過自主學習、課題研究或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內部審計理論研討,逐步培養審計人員主動研究的興趣。在如東教育審計網頁上開設了理論研究專版,定期刊發審計人員的研究成果,對部分質量較高的文章積極向審計報刊雜志社推薦。近年來,如東縣教育系統先后有數十篇審計理論研究文章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在省內審協會理論研討活動中連續五年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