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指導方針以及大慶市委八屆四次會議指導精神,全面加強城市管理以及加快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是2014年全市重點改革攻堅的方向之一。新華社25日受權全文播發《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渠道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這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研究出適合我市特色的國有文化企業融資渠道,已經成為推進我國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戰略課題。而且本項目在研究熱點的基礎上,以企業為依托,從全新的財務管理的融資角度來研究文化的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因為任何企業融資問題都是生存發展的命脈問題。
市國有文化企業融資渠道創新的理論價值為:應用市場營銷學的理論觀點,針對不同的融資對象采用不同的融資方法。以及財務管理學中的直接融資理論和金融學中的證券資本化等理論。本項目將以上理論結合實際,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市國有文化企業融資渠道創新的實際價值為:通過籌資費用的理論,解決大慶市國有企業文化發展中融資方面的關鍵問題。時下很多專家學者都正在關注和即將研究文化發展的問題。該項目就是以大慶市為依托,從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入手,結合財務管理會計學中企業籌資的理論,提出幾點關于籌資渠道的策略,使大慶市國有文化企業能夠更好更快發展。
文化企業融資環境,是文化企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融資環境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否吸引投資者投資和文化企業能否順利實現融資,也決定了文化產業發展空間的大小和文化產業整體規模擴張速度的快慢。因此,加強我市文化企業融資環境的建設,是發展我市文化企業的重中之重。具體說,加強文化企業融資環境建設需要從政策環境、法律環境和交易環境等三個方面著手。
1、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加強政策協調,保證政策合理銜接。地方政府部門需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制定加強文化企業融資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加強文化企業政策與融資政策之間的協調,并為文化企業融資制定政策細則,保證各項政策之間能夠無縫銜接,從而為投融資主體提供較為清晰明確的政策指引,提高政策協調配合度和執行效率。
建立定期溝通機制,搭建融資服務平臺。主管部門需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共同搭建文化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為融資開辟綠色通道。對投資文化企業的主體,在融資平臺上開辟綠色通道,給予審批、稅收等方面的各項優惠;對于需要融資的文化主體,監管部門在審批上予以優先和一定的指導,提供咨詢服務和必要的支持。政府要建立文化企業融資優質項目數據庫,加強對文化項目和金融產品的宣傳,組織召開各種形式的洽談會,促進金融機構和文化企業的雙向對接;對納入數據庫并獲得宣傳文化部門推薦的優質項目,政府作為擔保人,邀請金融機構重點支持。
規范政策評估制度,保證政策有效執行。主管部門制定政策后,需要加強對政策落實方面的監督檢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財政部應會同宣傳、文化部門一起,設立聯合檢查小組,具體檢查指導各個地區落實完善文化企業融資政策的情況。統計部門應對政策實施后文化企業融資發展的具體數據進行收集分析,以便評估政策的執行效果。
2、完善嚴格的法律環境
創新文化產業風險投資法律制度。文化產業風險大、高回報和周期長等特點,決定了普通投資者將很難參與到文化產業發展的投資當中;可是這些特點完全符合風險投資的理念。同時,創業板市場的推出為文化產業融資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但是,我國的風投目前存在的問題較大,其中較為明顯的缺憾就是,缺乏一部國家法律來具體規制風險,對文化企業風險投資更是沒有明確規定。因此,對風險投資的定義、性質、組織形式、資金來源和退出機制等缺乏立法規范。所以,國家應完善和創新文化企業風險投資的法律制度。出臺《風險投資法》,并處理好與《公司法》等相關法律的關系,為風險投資進軍文化企業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3、優化寬松的交易環境
從文化企業的角度來說,我國的文化企業存在兩大矛盾:一方面是文化企業有眾多的文化資源,但卻為資金問題難以將資源充分利用,比如眾多演繹劇團無戲可演;另一方面,投資機構有足夠的資金,并在尋找投資機會,但面對文化產業這個巨大的市場份額,卻難以準確確定資金投向。這是我國文化企業融資面臨的尷尬。所以,我市的文化企業交易環境有待優化。
優化交易環境,主要是引導建立更多的文化產權交易市場,通過這個市場將文化產權的供給方和需求方信息公開化,使得文化資源真正形成產業化,從而更好的為文化企業融資服務。文化產權交易所將促成文化企業與資本有效對接,從三個層面實現增值:一是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恢復市場的本來面目;二是發覺品牌等一些無形價值;三是通過市場競爭創造價值。文化產權交易市場還使文化領域的偶然性交易變為一種常態的交易,各種要素形成集聚,產生規模集約效應。另外,通過文化產權交易市場,還使得文化資產能通過交易場所進行轉讓,使文化行業重組及并購活動加速。
21世紀是知識和文化的世紀,文化的發展將會是促進社會、科技、經濟全面發展的強有力的推動力。提出“四個依靠”的觀點如下:
1、依靠市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政府通過對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鼓勵文化企業和社會資本對接,對文化內容創意生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營實行稅收優惠。繼續執行文化渠道改革配套政策,對轉企改制國有文化單位扶持政策執行期限再延長五年。
2、依靠社會建設企業文化融資基金會。形成與“紅十字會”“抗震救災”“希望工程”并駕齊驅的基金會形式,大量進行民間融資活動。使一大批有能力有責任感的國內外愛國人士逐步參與到龍江文化繁榮發展的建設上來。充分發揮“名人效應”,充分挖掘名人“發言人”和“宣傳員”的社會價值,同時各大新聞媒體和司法部門也應給予大力協助和監管。
3、依靠自主進行企業融資渠道的改革創新。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量體裁衣,組織相關人員和籌資專家進行考察分析,制定出適合該企業的融資策略。其中應以融資租賃和自主經營為主。通過租賃場地設備材料等籌集資金。國有文化企業還要積極與市政府和企事業、教育機構緊密結合,充分發揮自身價值。例如可以通過舉辦文藝晚會、讀書節、體育競賽、旅游文化節等籌資活動,充分發揮文化的軟實力作用,使積極、健康、向上的先進思想和情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指導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主流精神,為社會的和諧、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4、依靠國際優化文化產業資源配置。市國有文化企業也可以考慮利用外國直接投資,推進文化產業資源配置的國際化。可以吸引其直接投資建廠,也可以將資金引入大型文化項目。
總之,文化產業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屬性,相關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依靠大量的融資來支持。但是,就我國實際發展現狀而言,目前的投融資制度還處于相當不完善和不健全的階段,大部分文化企業發展面臨資金約束,影響著整體文化產業的實力提升和健康發展。因此,通過對文化企業融資機制的規劃設計,解決制約我國文化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促進我市乃至我國的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作者單位:大慶師范學院)
注: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3E011);大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DSGB2014137)。
參考文獻:
[1]呂慶華.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的投資結構及融資渠道拓展[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
[2]高穎.疏通中國文化產業投融渠道[J].中外文化交流,2005(06).
[3]張偉 周魯柱.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基本對策[J].現代傳播,2006(04).
[4]孫斌.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中面臨問題及建議[J].金融經濟,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