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的意義
(一)有利于完善企業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隨著企業改革形勢的發展,原有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方法、管理控制體系都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為此,必須從多方面探尋加強和完善企業管理的途徑。而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則是其中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搞好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
(二)有利于融入世界經濟的潮流中去,不斷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市場經濟國家必須重視和強化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尤其是加入WTO后,企業管理必須盡快實現從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的轉變,全面提高自身的理財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在企業管理上的差距,迎接國際競爭的挑戰。
(三)有利于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不斷提高投資者的積極性
投資者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而加強財務管理就可以盤活現有資產存量,實現資本保值增值,從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為了堵塞內部控制薄弱、財務管理松弛等漏洞,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機制。
(四)有利于增加企業信息的真實性,不斷提高企業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就我國一些企業高管人員會計信息造假而言,從各方面強化約束其行為是非常必要的,但這些約束手段還遠遠不夠。企業負責人作為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擔負法律責任,應抓住兩點關鍵:一靠自己加強學習,掌握必要的財務管理知識;二靠建立起一套完善、嚴密的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制度和機制。
二、當前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
不少企業的經營者深受傳統理論的影響,認為會計系統是一個信息系統,實行會計內部控制的目的只是提供會計信息。然而,他們卻忽略了會計另一方面的功能,即這些會計信息又可以反過來對業務過程進行修正或對會計信息進行分析以更好地控制未來的行動。
(二)對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不能充分重視或根本不重視
在中國,一部分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的重要性,但認識及在實際工作中的程度不夠。還有一部分企業,對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根本不重視。
(三)對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的有關規章制度執行的不嚴格
國家有一整套財務會計的規章制度,不少企業也制定了一系列內部控制制度,可是執行力度不夠。
三、強化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的措施
(一)要理順財務組織結構
企業對各項經濟活動控制得好壞,關鍵取決于其組織是否有效。企業組織結構既是發展變化的,又是相對穩定的,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經營規模、內部條件和財務戰略,決定其適宜的組織體制,從而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減少內部摩擦和降低組織成本,實現經濟效益和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要結合自身的法人治理結構、生產經營特點和區域分布狀況,確定統一集中控制還是適度分散管理,建立立體化的組織結構還是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按管理控制成本與效率相適應的原則確定合理的組織結構,進行科學的職務分工、嚴格的職位設置和嚴密的授權管理,建立明確的責任制度,做到”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確保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的有效運行。
(二)要強化全面預算的硬約束機制
好的企業預算制度,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的體現;通過全面預算管理機制產生的管理效益,是檢驗現代企業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重要標志之一。預算管理不只是財務部門的事情,而是企業綜合的、全面的管理。從國際慣例看,預算指標在現代企業中被視為強有力的硬約束指標。西方先進企業衡量分析各項財務指標的完成程度時,不是與”去年同期”相比,而是與”預算指標”相比增加或減少了多少幅度,因為預算指標經過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測算、論證、匯集,是企業制定的戰略目標,是實施管理和控制、考評和獎懲的科學的依據。鑒于全面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執行的強制約束性和獎懲激勵機制,實施后可以大大提升企業的管理層次,增強競爭優勢,促進企業發展和效益的提高。
(三)要增強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
經營中的風險無處不在,大批企業的衰退都是緣于財務風險的控制不當。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財務風險控制機制,通過對資金籌措、重大投資、營運資金、債務清償、資產損失和稅收支出等關鍵環節的控制制度,加強風險預警和識別,及時評估、預防、控制和分散財務風險,在實現經營目標的同時力求化解財務風險或實現損失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