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口徑預算管理對政府管理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即將這部分收支全部納入到完整的、統一的預算之中。從表面上來看,全口徑預算管理似乎只是預算口徑的問題,但是從實際上來看,它的實行將會產生無比深遠的意義,在實際工作中全口徑預算會將政府行為完整的、準確的反映出來。
一、將預算外資金納入到預算之內
全口徑預算管理的基本內涵在于,要通過預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形成一個能夠覆蓋所有政府收支、不存在游離于預算管理之外的政府收支的政府預算。盡管從2004年開始我國形式上取消了“預算外資金”的提法,而以“非稅收入”一詞代替,但在實際當中仍然存在著沒有納入到預算管理的“預算外資金”,如仍然在財政專戶中管理的非稅收入(如學雜費等)。為了能夠將預算外資金真正納入到預算之內,兩項工作不容忽視,即票據管理和票據監督檢查。
(一)加強對票據的管理
票據是對預算內資金進行控制的基礎性途徑,對于預算外資金也是同樣適用的,現在要想加強對票據的管理需要從三方面的工作著手。首先,對相關信息進行梳理。領購財政票據的年度計劃用量、種類等相關信息是對財政票據進行科學、準確管理的決定性因素。實踐經驗表明,票據基礎信息不完全、不準確使財政票據在后續管理中出現了混亂,并為預算外資金在監管之下逃離留下了空間。各部門應該以2013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財政票據管理辦法》為根據,對本部門相關信息進行進一步的統計和梳理。其次,實行票據電子化管理。現階段中央部門關于財政票據已經開始試行電子化管理系統,并在各地方政府條件成熟之后,逐步推行票據電子化管理,通過對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利用,對票據印制、入庫等環節進行全程監控,使暗箱操作現象得到減少,有效提高票據的管理效率。最后,要實行部門聯動。將預算外資金納入到預算內會涉及到很多部門,例如商業銀行、國庫等,如果這些部門在工作中都各自為政,那么就很難使預算外資金納入到預算內得到真正實現。所以,各地方應該建立起相應的票據管理信息數據庫,完善信息交流平臺,實現各部門、各單位之間信息的互通,使交叉稽核和流程管理得到落實,最終避免截留、隱瞞收入等現象的發生。
(二)加強對票據的監督與檢查
因為預算外資金涉及到很多部門和個人的利益,以財政部門為主展開相應的監督與檢查是非常必要的。在監督與檢查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對下面的方法進行考慮。
1.實行預算外信息公開制
現階段政府中公開的預算信息中并未包括預算外資金,如果可以將相關信息在監督檢查過程中公開,就會對相關部門產生壓力,這對預算外資金管理的進一步規范將會產生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將其納入到預算之中。
2.重視懲處個人
現在監督與檢查顯得不夠嚴厲,這主要是因為監督檢查過程中針對的是單位和部門,而非個人。通過對以前個人“小金庫”等案例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中并沒有個人因為監督檢查而受到懲處,可見懲處的效果并不嚴厲。應在相關法律中體現出對個人行政責任、經濟等方面進行懲處的政策,并積極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起到相應的威懾效果。
二、部門預算改革繼續推行
現階段我國預算管理主要以部門預算為基礎,由此可見,全口徑預算管理應該將部門預算完整性的加強作為出發點。
(一)部門預算分配權應得到統一
部門預算管理與傳統功能預算比較,其口徑現在已經有所擴大,但是并不能算作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口徑預算,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現在有很多部門的預算內容只有有預算分配權的部門才可以對資金進行反映。從部門來說預算資金最多可以由5個部門進行分配。
因為眾多“小財政部”的出現,他們分配的資金規模非常龐大,且都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才會追加。政府預算分裂之后,將預算分配權隨意調整,這就為地方總預算編制留下了空間,為其預算不準確提供了借口,最終與全口徑完整預算的要求完全發生了背離。從長遠目光來看,財政部門對預算分配權進行統一對于部門預算完整性的實現是非常有利的。現階段我國處于市場經濟建設的初級階段中,涉及的基礎建設項目非常多,金額也非常大,需要對于進行系統的規劃,所以很難在短期之內對相關權限分散的情況進行評審。在這種情況下,是不能進行統一的預算分配的,這時可以將這些項目及早申報,并及時作出編制預算,這一過程也不是短期能完成的。
(二)編審時間應該得到保證
部門預算應該早作打算,這是因為需要統計的數據量非常大,一些項目論證起來非常復雜,現在僅有的時間已經明顯不足,所以就導致了編制質量粗糙現象的存在。一些西方國家編制預算的時間一般會比較長,例如美國,整個預算編制過程要24個月,編制過程中會得到充分論證,還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供各部門進行反復的磋商。但是我國的國情不同,根據國情可以在每年的決算之后開始下一年的預算工作,為了使編制時間得到保證,可以在預算法中將相關內容體現出來。
(三)支出信息的準確性應得到提高
部門預算信息如果編制的不夠準確,那么所謂全口徑預算也是個表面的形式了,部門預算編制過程中,現在普遍存在著支出信息不真實的現象。因為信息化管理的推行,現在預算編制系統中并沒有涵蓋一些臨時員工的工資及福利支出,部門預算信息系統中是不包括臨時員工的開支的。各部門往往會將這些支出放在一些專項費用中,等決算時再放入基本支出中。這就直接導致了部門預算信息與決算信息之間的不一致,為了使這一問題得到解決,應該將現在的定額管理升級為動態管理,及時對新人員定額進行更新,以保證將這些開支完整的計入到基本支出中。
上一頁1 2 下一頁 余下全文 共 2 頁
三、編制地方政府債務預算
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尚未統一納入政府預算管理,相應地,對地方政府債務預算也沒有科學統一的標準。為了便于在全國范圍統一開展地方政府債務預算,保證各地債務預算編制科學合理地反映地方政府的決策、活動范圍與方向,使債務預算更好地為實現地方政府職能服務,有必要對地方政府債務預算編制進行科學、系統、統一的設計。
(一)對地方政府債務預算收支進行科學分類
地方政府債務預算收支分類是對地方政府債務預算收入和支出進行類別和層次劃分,以全面、準確、清晰地反映地方政府債務收支活動。它是編制地方政府預決算、組織預算執行以及預算單位進行會計明細核算的重要依據,能系統地反映債務預算收入的來源構成和支出構成,有利于對地方政府債務預算進行分類管理,可為地方政府債務決策提供分類別、分層次、系統性的信息支持。具體來說,地方政府債務預算收支分類體系具體科目設置的基本構想如下:債務收入分類可以分為直接貸款收入、發行債券收入、債務轉貸收入、擔保債務收入、其他直接債務收入、其他債務收入;債務支出分類包括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債務轉貸支出、債務還本支出、債務付息支出、非資本性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其他債務支出。
(二)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預算報表體系
地方各級政府債務預算按照復式預算編制。其基本報表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地方政府債務收入預算表。主要反映預算年度內地方政府債務收入分類情況及其總額。2.地方政府債務支出預算表。主要反映預算年度內地方政府債務支出分類情況及其總額。3.地方政府債務來源預算表。主要反映預算年度內按債權人劃分的地方政府債務收入來源情況。4.地方政府債務項目支出預算表。主要反映預算年度內按項目支出劃分的債務預算情況。5.地方政府債務分部門還本付息預算表。主要反映預算年度內按部門劃分債務人的地方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情況。6本級(地方)政府債務分項目還木付息預算明細表。主要反映預算年度內按項目劃分的本級(地方)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明細情況。
結語:
綜上所述,全口徑預算是預算體制得到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全口徑預算產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它可以將政府行為準確的反映出來,要想真正將全口徑預算管理落到實處,需要性多方面著手,促進全口徑管理的最終實現。
參考文獻:
[1]李冬妍. 全口徑預算管理——制度演進與框架構建[J].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2]曹雪姣,安秀梅. 完善我國全口徑預算監督機制的思考[J]. 財政監督,2013,(22).
[3]薛菁. 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背景、重點、保障[J]. 福州黨校學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