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小企業成長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著融資難的問題。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融資主要是依靠間接融資,通過向金融機構貸款來完成。在此過程中,應收賬款作為企業的一項資產被用來抵押、保理或者證券化,企業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企業發展資金,緩解資金鏈壓力。近年來,應收賬款融資以其獨有的優勢,逐漸被中小企業認可,在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的過程中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應收賬款融資,即企業利用應收賬款進行的融資,是指資金的需求方(即籌資人,一般為供貨企業)將賒銷而形成的應收賬款有條件地抵押或者轉讓給專門的融資機構,從而使以賒銷為主要收款方式的企業得到所需資金并加強了資金的周轉。
一、應收賬款融資的優勢
(1)對企業整體的資信能力要求低。在傳統的融資方式中,資金供應方主要關注的是需求者的資產、負債、利潤以及現金流量的狀況,即企業整體的資信狀況,反而經常忽視某些資產的質量,這是對于本身實力有限的小微企業來說,是十分不利的。但是在應收賬款融資的模式中,資金擁有者主要關心的是對方企業應收賬款的質量,整體資信狀況居其次,這樣可以滿足一些發展前景良好的小微企業的融資需要。
(2)能夠降低企業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企業利用應收賬款進行融資大體有以下幾種方式:應收賬款保理、抵押和證券化。從整個轉換方式可以看出,實現了企業應收賬款與貨幣資金的置換,充分利用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將流動性較差的應收賬款變為流動性強的貨幣資金,盤活了資產,降低了資金的機會成本。
(3)減少壞賬風險,優化企業的財務結構。企業通過應收賬款融資,可將應收賬款置換為現金,這大大增強了企業資產的流動性,提高了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
(4)降低了小微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負擔。通過應收賬款融資,小企業降低了應收賬款管理的負擔,降低了不良資產的比例,優化了財務結構,為小企業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從而讓小企業能夠集中有限的資源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利潤。
(5)有利于緩解企業資金壓力。與銀行貸款相比,應收賬款融資手續簡單許多、風險低、企業等待時間短,而企業處在發展階段,特別需要周轉資金,所以應收賬款融資以其特別的的優勢,可以籌集到更多資金,以解燃眉之急。
(6)有利于企業擴大對外貿易。在當前的貿易環境下,出口商壓力巨大,因此許多企業采取了賒銷的付款方式,而這對于許多小企業來說很不利,而應收賬款融資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使企業能最大限度的收回所需資金,同時也可以避免利率、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從而使企業以賒銷的方式擴大產品出口。
二、應收賬款融資的風險
(1)應收賬款實際交易的真實性和實際價值認定存在難度。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應收賬款管理方式不完善,而且企業的交易對象多為異地,這就對核實應收賬款交易事項的真實性和真實價值造成了困難。
(2)應收賬款的拖欠問題。應收賬款拖欠在應收賬款融資過程中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這也是銀行開展此類業務的風險所在。應收賬款的風險具有傳遞性,當某一行業的行業環境惡化時,還款風險往往在該行業的某大型企業身上劇增,并迅速傳遞給該行業中的其他企業。由于小企業的應收賬款比例較高,因此更有可能成為最終損失的承擔著。
(3)收入與成本不一致。小企業的單筆應收賬款金額不大,所以融資額度有限。但是銀行通常要異地核實應收賬款的真實性與實際價值,并承擔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風險,因此收入與成本不匹配。銀行在辦理保理業務時,需要銀行、融資方和付款方的三方協議,由于付款方多在異地,制約了業務的廣泛開展。
三、應收賬款融資的風險防范
(1)解決應收賬款融資拖欠的問題。應收賬款資金的拖欠是一個各行業普遍的問題,大企業憑借自身的實力與市場地位,為了保證資金鏈的正常運轉,往往拖欠資金,延遲支付中小企業的貨款。小企業應收賬款資金不能夠及時回籠,進而影響應收賬款融資業務。參考國外在規范應收賬款支付中的經驗,商務部、發改委、稅務總局、工商總局等部門于2006年聯合下發了《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旨在規范大型零售商拖欠中小供應商資金的行為。由于該規章只是限于零售業,因此盡快出臺涵蓋多個行業的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規范應收賬款的還款問題,是一項根本性舉措。
(2)發展應收賬款保險業務。應收賬款保險是指保險公司對投保企業因下游買家拖欠、破產、喪失支付能力等原因發生的應收賬款損失承擔賠償責任的風險補償機制。發展該項業務,能夠最大限度的將應收賬款融資的風險降至最低,從而促進應收賬款融資業務的開展。
(3)完善企業管理制度,提高應收賬款質量。小企業要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強化應收賬款管理工作。企業在貿易往來過程中,要對客戶的信用狀況有一個綜合的判斷,并確定賒銷的額度和賒銷期限,避免為了搶占市場、拉攏客戶而出現的盲目賒銷行為。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提高應收賬款的安全性,對企業進行應收賬款融資,甚至對企業的日常經營發展都有很大幫助。
(4)建立企業信用評級機構。客觀公正并充分保證獨立性的第三方評級機構能被市場交易的各方認可,其做出的信用評價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在目前信用等級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信用評級機構無疑是交易的重要參與者。在具體的操作中,信用評級機構可以針對企業的經營情況,對其進行信用評級,提高融資成功率。其次專業信用機構能被銀行信賴,最大程度上化解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并降低營運成本,以及降低不良貸款率。
(5)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目前,市場上違背交易規則的行為時有發生,很大程度上擾亂了市場秩序。銀行對小企業授信額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受信用信息的影響。小企業應該完善企業信用檔案,不斷提高信息公開程度,積極參加第三方評級體系,提高信用級別,提升企業形象與自身實力。
(6)構建信息公開與共享平臺。在應收賬款融資的整個流程當中,一個高效的信息共享系統扮演重要角色,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該業務的的開展是否流暢。高效的信息系統,可以使處于每個節點上的企業、銀行都能夠對供應鏈上的業務做出及時的反應。在環環相扣的商業運作和資金流動中,通過該信息共享平臺,能夠減少操作的失誤,減少失誤造成的損失,使每個環節的效率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