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全方位地梳理了國外大企業稅收管理的機構設置的基本情況,簡要分析了國外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的特點,并依據這些國際經驗對我國當前進行的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改革的工作做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大企業 稅收專業化管理 稅務風險管理
在我國開展大企業稅收專業化是企業規模擴大化、跨國化和經濟發展全球化的必然結果。我國開展的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處于初期階段,而西方發達國家已有多年的經驗。
一、國外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機構設置基本情況介紹
(一)國外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的組織結構及職能的設置
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組織結構設置。目前世界各國大企業管理機構的組織結構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單一的中央機構型,即只設一個中央機構,負責全國范圍內所有大企業的集中管理。二是帶分支機構的中央機構,即在總部設立中央機構,另在不同地域設立多個分支機構,各分支機構皆歸中央機構統一管理;三是多級獨立機構型,即在不同地域分別設立分支機構,各分支機構相對獨立,不設統一管理的中央機構。
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職能的設置。征收管理職能。大多數國家的大企業稅管機構都具備所有的征管功能。但是各個國家在“征”與“管”上各占的份量是不同的。從功能上講,上述提及的三類機構都有兩種稅收管理模式:一是將納稅咨詢和輔導、納稅申報和稅款征收、稅務審計和強制執行等所有納稅服務和執法功能都集中在一起,由大企業管理機構統一管理,稱為“全功能型”機構。二是只實現某個單一管理功能(主要是審計功能),而不涉及納稅申報、稅款征收或強制執行等其他事項,稱為“單功能型”(或“審計型”)機構。如法國、加拿大的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只負責審計,不負責征稅。行業分析職能。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均在大企業局內設有行業分析組派駐各地, 具體分析各行業所遇到的特殊問題, 掌握各行業的動向及存在的諸多風險, 進行正確的風險分析, 以化解矛盾, 制定相應的政策, 達到合理分配人力與物力的目的, 澳大利亞企業局有40%的人在這些部門工作。美國因按行業設立分局, 因而它在行業分析方面力度最大。
(二)國外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的人員配備情況
各國對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配置資源的程度和范圍不盡相同。據統計,大部分國家的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全職雇員的人數占整個稅務機關雇員人數的比例在0.75% 和6.6% 之間。各國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還需要配備各類專業人員或專家。如澳大利亞有1000家大企業和100多名最富有的個人需要大企業局來管理, 大企業局共有1350名工作人員,其中500人在行業管理部門工作, 其余的人散布在其它的部門, 這些工作人員多為經濟行業的專家, 有會計師、律師、經濟學家、統計學家、金融分析師等。
二、國外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的特點簡析
(一)重視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
各國在進行風險評估時,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通常考慮行業共性問題、不遵從歷史、納稅人的內控制度與系統完善性與可靠性、可能影響納稅人經營變化的外部因素、相關問題如果不處理對納稅人未來行為的影響、關聯交易比例、財務成果的穩定性、中介機構更換的頻率等。如法國稅務局大企業局建立了大企業集團監督機制,對集團內企業的信息進行集中分析處理。現在,相關信息系統擁有巴黎股票交易所所有40家企業和40家其他重要經濟集團的信息。
(二)強調針對大企業專門開展的納稅服務
各國稅務部門在新公共管理運動中紛紛引入“客戶理念”,建立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可以使稅務部門與大企業建立客戶服務型關系。因此,各國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都把協調與大企業之間的關系作為一個重要職能來履行。如荷蘭稅務局采用平面監測的方式,分別與納稅人達成稅收遵從協議。稅務局與大企業聯系的頻率取決于企業的規模、雙方意愿、已達成的協議以及需討論問題的類型等因素。
(三)以大企業稅收管理的專業人才體系建設為重要支撐
大企業稅收管理的復雜性和專業性,要求稅務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因此,大多數國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訓和實踐計劃,專門解決工作人員的技能問題。例如荷蘭稅務局的職員經常參加由高校教授、稅務顧問以及特大企業的執行總裁和財務主管講授的關于稅收保證與公司財務方面的課程,定期參與談判和合作的有關高級培訓課程。
三、對國外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經驗的借鑒
借鑒國際經驗,筆者對建立和完善我國大企業稅收專門化征管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開展稅收專門化管理應以稅務風險管理為核心
對于完善稅收風險管理,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一是完善高風險指標。如特別注意收集公司董事會成員、主要負責人或顧問在過去的不良稅收記錄和惡意稅收籌劃記錄等等。二是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盡快推廣大企業稅收風險評估,直接交由基層大企業管理部門進行,提高基層的稅收風險意識與防范能力。
(二)建立大企業稅收專門化管理的信息化平臺迫在眉睫
依托技術手段建立大企業稅收管理信息平臺,要將已取得的大企業涉稅信息充分集合到系統中,使用數據倉庫技術實現單戶的挖掘。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大企業稅收遵從問題分析,歸納出大企業最主要的稅收遵從問題,準確定位高風險企業與事項;二是要建立統一的模型進行風險評估,減少風險評估中的主觀性,統一和規范對大企業納稅人不遵從風險的篩查流程和標準;三是在稅務機關內部實現信息數據的橫向與縱向共享,促進各級、各地區稅務機關之間在大企業稅收管理上的協作。
(三)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人才體系的建設應給予重點關注
研究制定專業人才激勵辦法,實行專業人才分類管理,在稅務風險管理實踐中逐步形成稅收管理專業人才隊伍和專家群體非常重要。同時,建議通過項目制實施大企業稅收管理。項目負責人同時也是風險管理責任人,對風險管理任務和處理承擔責任。不同背景和專業技能的人員根據工作需要加以組合,發揮各自所長、有效開展工作。如金融產品專家對一線審計人員提出的潛在風險進一步識別,確認風險的表現形式;數據分析師、信息技術人員則在此基礎上開展涉稅人群和稅額的量化測算;計算機稽核人員了解ERP 系統,能夠對系統的可靠性加以稽核;經濟師則在行業分析、轉讓定價等工作中發揮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