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過后,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的加深,企業間的市場競爭變得愈加的激烈,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取代了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環境的改變成為企業革新的動力。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組成中,中小企業占有很大比例,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于中小企業的客觀特性,在市場競爭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一些常見問題也困擾著其發展,鑒于此,經濟管理在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經濟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市場競爭 中小企業 新形勢 經濟管理
一、前言
經濟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其中包括了,對企業的投資決策、融資渠道等,是一個完整的經濟管理的鏈條,并且也包含著經濟分析、制定運營計劃、財務監督等方面。這些環節是緊密聯系的,對企業整體的經濟管理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任何一個節點都是企業管理所不容忽視的,是領導者把控企業管理的核心之處。
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經濟管理現狀
(一)經濟管理意識淡薄
雖然經過不斷的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在思維觀念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傳統思維的影響,重經營,輕管理,特別是在經濟管理上,缺乏應有的重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企業內部,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各部門之間的職權劃分不清晰,很容易出現混亂;在財務發面,缺乏內控意識,對財務政策的把握不足,對于財務預算、決算、和審核工作較為看輕,使得財務風險時有發生。
(二)企業在融資方面能力不足,經營資本不足
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壯大來說,資金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但是由于其特點的限制,在中小企業中,資金的融通十分困難,資金的不足,成為企業經營的最大阻礙。盡管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于中小企業在財政上的扶持,國內的金融環境也變得相對開放,但是由于競爭的日益激烈化,大中企業的擠占,仍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中小企業資金不足的現狀。
(三)缺乏科學方法,管理效率低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一些中小企業為了發展,擴大利潤空間,開始轉變觀念,從經濟管理方面入手,提高企業競爭力。但是和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緊急管理方面缺乏相對的經驗和技術手段,人才儲備和管理人員的素質都遠遠落后于大型企業,這使得這些企業的經濟管理方法落后,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很好的完成管理目標。
三、中小企業如何做好經濟管理,提高市場競爭力
(一)拓寬思路,緊跟市場,不斷創新
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對市場的敏感性較高,對于經營的調整擁有很高的靈活度,這是大型企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所以中小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拓寬經營的思路,對于新領域和新產品要敢于嘗試,在進行投資時,一定要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市場風險,遵守價值規律,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要不斷的創新思路,進行分散投資和多元經營。
(二)樹立和強化企業的經濟管理意識
首先在中小企業的管理層要具備經濟管理意識,要轉變思維,更具時代的發展和國家的政策來把握單位的發展方向,特別是要有危機意識和風險意識,使內部控制具備思想上的動力;其次中小企業工作人員要有經濟管理意識,在實際的工作中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思維,特別是財務管理人員,要充分的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積極做好管理工作;最后要在樹立管理意識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制度,并自覺的落實。
(三)強化財務預算,財務決算與審核監督的職能
首先要保證財務預算的質量,因為財務預算對中小企業下一階段的重心和發展方向起著決定性作用,其對于企業經濟管理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其次是要做好財務決算和審核工作,通過決算和審核來進行財務行為的監管,它決定了財務內控的功能實現程度。
(四)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
提高管理人員素質是保障經濟管理工作質量的前提,也是中小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和長期堅持的一項工作,優秀的管理人才,能夠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效益。首先要強化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擁有完善的知識基礎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同時對于新的決算手段和工具要及時的了解和掌握,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其次要形成專業負責的態度,對待決算工作細致認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最后要加強工作人員的道德法律知識教育,使其自覺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工作中做到公正守法。
(五)完善監督體系,保障管理質量
要做好經濟管理工作,配套的監督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加強中小企業內部管理部門和審計部門的聯系,特別是審計部門要發揮其審計監督作用,對于財務行為做好審查;其次要建立問責制度,對于經濟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查清根源,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約束管理人員的行為。
(六)提高企業融資能力
國家要在政策上為企業的融資創造良好條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進一步開放融資市場,降低門檻。另一方面,企業要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建立穩定的資本供應鏈,提高自身信譽。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等原因,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對于經濟管理,我國的中小企業中普遍存在意識薄弱、資金(建議改為融資)困難和管理效率低下等狀況,降低了其市場競爭力。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要做好企業的監督和管理,降低財務風險,使企業健康穩定成長,就必須要提高經濟管理水平,轉變觀念,運用科學方法,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第三章小企業發展國別(地區)研究[A]. 小企業大經濟——小微企業發展政策研究[C].2013.
[2]李州. 關于在我國實施中小企業集群戰略的思考[A].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國有經濟論叢2002——“加入WTO后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2002.
[3]郝瑛,郭峻. 淺談我國中小企業標準的質量問題[A]. 天津市電子學會、天津市儀器儀表學會.第二十屆中國(天津)'2006IT、網絡、信息技術、電子、儀器儀表創新學術會議論文集[C].天津市電子學會、天津市儀器儀表學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