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會計學教學需求的調查中發現, 社會與學生對本科會計學教學的需求具有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導致了嚴格的教學學時限制與教學內容豐富性要求的矛盾, 難以簡單地以增加授課內容的方式來滿足。教學實踐表明, 在主要傳授會計學基礎內容的前提下, 適當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自主學習,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5-00281-01
目前, 多數高等院校經管理類專業都把會計學設為必修課程。在教學中, 授課內容的確定等一些相關問題涌現出來。傳統的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采用簡化教學內容的做法, 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如何調整教學內容, 較好適應非會計專業的特點是爭論的一個核心。本課題組對學生和社會進行教學需求的調查, 調查的結果有助于解決在會計學課程教學內容安排上存在的問題,并在對調查結果分析的基礎上, 提出改進教學方案的一些措施。
一、調查數據分析
( 一) 學生需求調查。我們在河北金融學院進行調查, 接受調查的本科學生包括工商管理、國際貿易、信管、保險。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發現: 首先,在會計知識的學習目的上學生存在差異很大。經管類專業學生認為學習會計主要為了輔助其他課程的學習或者輔助以后的管理決策工作。信管專業更傾向于間接了解財會信息。其次,對會計學課程的總體需求存在差異,總體呈現出一種多樣化的態勢。最后, 學生希望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能夠與自身專業需求相結合。相當多的學生提出會計學課程教學內容應結合專業特征, 進行特殊調整,其自身專業與會計交叉的領域進行介紹,擴大專業視野。可見,學生對會計學課程學習需求的一個總體特征,學習目的多樣化引起學習或教學需求多樣化。
( 二) 社會需求調查。為了進一步了解會計學課程需求, 我們對會計學教學的社會需求進行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得出結論: 一, 非會計專業學生掌握基本的會計知識非常重要。被調查者普遍認為, 在非會計專業本科教學計劃中, 加入會計學相當重要。二是, 對會計知識的需求有明顯的實用性和多樣性特征。三是,會計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比較嚴重。眾多被訪者表示對這種現象表示不滿。20位被調查者中有4位反映的問題主要是教學內容的落伍和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
二、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改革思路
如何解決滿足學生及社會的需求多樣化與有限教學資源間的矛盾是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 但完全以學生、社會的需求作為教學改革的導向也是不合理的。基于以上的調查分析結果并結合考慮各方面因素, 我們提出了一些教學改革的方案, 并逐步在授課中進行初步實踐, 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一) 授課內容仍然以財務會計基本理論、會計循環為主體, 教學主體方案不進行大幅度的變動。在教材的選擇是將會計基礎、財務會計兩者合而為一稱為會計學, 這是整個會計學知識體系的基礎, 是學習其他會計類課程的預備基礎課程,主要目的是能夠使學生比較系統的熟悉會計語言、理解會計的基本原理、熟悉會計的操作流程和一般的會計處理,無論學生將來從事何種工作, 會計學基本內容都是將他們本職工作與會計工作相聯系。
(二) 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討論研究。我們為了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需求多樣性的需求,課程內容的學習盡量引導學生自主研究, 讓學生逐步完成某一擴展方向上某種形式的自主學習研究。授課教師根據了解的學生對會計學知識的需求情況, 為學生提供選題建議, 學生再根據自身的需求自由選題。學生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研究方案的設計, 并開展研究。
(三)改革考核方式, 配合多樣化學習。對課上所授的會計學基礎和原理內容, 期末考試恰恰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深入學習,而且能都推動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現實動力, 期末考試是比較合適的考核方式。但是過分的強調期末考試, 會使學生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應試內容, 影響自主學習的效果, 降低多樣化教學改革目標的實現效果。所以,可以適當地降低期末考試難度, 并且減少卷面成績占最終成績中的比例, 通過構建多元的考核體系,引導學生在實踐、研究環節投入更多的精力。
三、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實踐
本課題組對上述的教改方案在非會計專業中進行了初步的試行。課堂授課方面仍然沿著往屆的模式,結合不同的專業背景對會計學基礎及財務會計的相關內容進行了介紹, 最后期末考試也以此為考核內容。從學生考試成績來看, 學生對會計基礎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比較清晰, 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從教學實踐方面來看, 授課教師準備了大概10多個研究、實踐方向讓學生自主選擇, 學生也可根據自身的情況自主選擇其他方向。其中, 絕大多數選題都是在書上沒有被詳細介紹的。要想成功的完成這些研究方向, 需要學生自學部分會計類知識。例如很多學生選擇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這個選題, 為完成這個案例,學生需要學習大量的財務比率計算公式,了解各種比率反映的會計信息, 從財務數據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事實上,從最后的分析報告可以看出, 其中不少學生對相關課程自學后的水平已經比較接近經過教師授課后的水平, 超過了預期效果。此外, 結合選題,我們還組織了流行財務軟件的使用培訓, 會計類考試介紹、企業會計制度建立等小型專題講座, 在學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反響。
參考文獻:
【1】陳亞民,王天東.《從MBA教學談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問題》,《會計研究》2003年第5期
【2】王耕,金銘,李志雄.《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改革與創新》,《中國大學教學》2005年第4期
【3】陳敏,徐梅顏,劉瑤.《非會計學專業會計教學體系改革》,《財會通訊》2009年第6期
【4】趙瑩,曹崢.《需求多樣化下非會計專業本科會計學教學改革探索》,《財會通訊》2006年第11期
作者: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