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財務管理論文 > 財務管理課程中營運資本管理教學改革探討

財務管理課程中營運資本管理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 營運資本管理對于企業流動性風險的治理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傳統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在解決該學科與金融學、計量學等交叉學科的關系方面具有局限性。為此,本文分析了Seminar教學模式的結構缺陷,設計了更加適合跨學科教學的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并給出了營運資本管理下的教學設計案例。
【關鍵詞】 切面式教學法 營運資本管理 Seminar教學法 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引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2012年推出了名為《要高度警惕當前新的企業“三角債”問題》的研究報告,指出“上世紀90年代初曾嚴重困擾中國企業的‘三角債’問題有卷土重來之勢”。與之對應,近年來,溫州、鄂爾多斯、神木等地,因債務問題導致的老板跑路潮及由此引發的企業流動性危機也愈演愈烈。
然而,現有財務管理及風險管理類課程對于廠商層面的流動性危機及其防范與治理對策都缺乏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分析。從風險管理類課程來看,風險在微觀層面包含經營性風險與財務風險,而財務風險本身又包含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及流動性風險。具體到流動性風險時,“風險管理類”課程往往側重于如何對“金融中介”持有的金融資產進行流動性度量(如如何計算在險價值VAR或流動性調整風險值LAVAR),即側重于宏觀層面的考察,而對微觀主體(企業)的流動性水平,則缺乏“全局”層面的壓力測試和危機防控研究。相反,“財務管理類”課程則側重于講解諸如流動性比率、現金流量缺口、營運資本管理等微觀財務學視角下的各種風險度量指標,缺乏對風險形成機理、動態演變路徑、管理與預警機制(尤其是與宏觀經濟周期及政策演變相結合的治理與預警機制)等內容的研究。可見,當前的教學在解讀現實矛盾和提供政策輔助方面尚存在較大不足。
舉例來看,現有教學內容很難對以下現實問題提供令人滿意的答案:①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與政策波動,是否加劇了企業融資約束水平,從而對企業流動性構成沖擊?②當宏觀沖擊導致現金流短缺時,企業如何平衡長期固定投資與短期流動性支出?上述平衡策略究竟是有助于化解流動性風險還是會進一步堆積流動性風險?③伴隨經濟周期的波動,企業的流動性管理具有怎樣的波動特征?宏觀經濟政策對上述波動過程是否具有沖擊效應,其經濟后果如何?④在宏觀沖擊條件下,企業的“流動性結構”是否會因企業偏好與動機的變化而產生特殊的行為特征?這些行為特征的變化,對流動性風險具有怎樣的影響?⑤貨幣政策作為“政府”調節金融供給水平(宏觀流動性)的手段,與“廠商”層面的流動性管理策略(如營運資本管理策略)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二者之間是否存在沖突?
  上述每個問題,都同時涉及“金融”、“財務”、“計量”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但每個問題卻又往往僅涉及相關學科的一部分內容。換言之,與傳統教學流程的縱向聯系不同,問題導向式教學過程,將更多體現教學流程中的橫向聯系。
為此,本文以財務管理課程中的“營運資本管理”教學為例,探討如何通過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來構建“跨學科”研究框架,力爭在實現課程建設、科研培育、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綜合目標的同時,探索出適合問題導向的教學范式。
二、問題導向式教學的縱向結構設計——Seminar教學法應用
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側重于“教學內容的導向性和任務性”;與這一模式具有相似性的另外一種教學模式是Seminar模式,該模式側重于“教學組織過程的開放性和擴展性”。前者突出理論與實踐的對接,后者旨在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的學習體驗,二者都是研究型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不過兩種教學模式的“維度”不同,Seminar模式屬于一維結構,而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屬于二維結構。Seminar教學模式在實踐中需要參與人具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礎,其教學過程更強調“思想互動”,因此,教學設計應突出“縱向設計”。以營運資本管理為例,可以設計如下三條主線:①營運資本管理策略與管理路徑分析;②營運資本需求及決定因素分析;③營運資本動態調整分析。
然而,上述三個主題的教學與研究過程,不僅要求學生必須具有會計理論基礎,還需要具有貨幣金融學及計量經濟學基礎。如何結合“學科交叉”來優化教學流程與教學方法呢?劉榮(2008)探討了案例式教學法與Seminar教學法的綜合運用問題,但是也沒有就如何展開跨學科教學進行專門性的分析;陳潭和程瑛(2004)給出了一個具體的融合Seminar模式和案例教學模式的課程教學模型,但是該模型也沒有特別針對跨學科只是對結構進行特殊設計。
為了探索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與經驗,本文將進一步闡述“切面式”教學法(AOT,Aspects Oriented Training)的基本內涵,并給出利用該方法重構的教學流程與教學框架。
三、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橫向結構設計——切面式教學法應用
上述基于Seminar教學模式的設計,僅僅引入了教學過程的“縱向結構”,然而由于問題導向式教學往往具有極強的跨學科交叉特征,如何有效地將其他學科的交叉內容引入主干結構呢?為此,本文采取了切面式教學法來解決“橫向結構”的“織入”設計。
1. “切面式處理”起源于信息技術領域,其經典應用是“切面式編程(AOP)”。其含義是指將“功能獨立”且“調用廣泛”的程序結構(如安全認證,既功能獨立,又會被大型系統中的諸多模塊進行調用)進行規范化處理,使其成為一個輕量級的“切面”,進而將其“無縫切入”主干系統的過程。在本文中,切面代表了獨立且龐大的知識體系(如圖中的貨幣政策切面和研究方法切面)。切面的引入,實現了知識結構的橫縱交叉,即組成了教學的二維結構。二維結構的優勢在于,能夠突出“橫縱”不同類型知識的“交叉性”。而這種對交叉性的擴展分析,通常對解讀現實問題的復雜性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豐富財會類人才的“知識結構”及“跨領域研究能力”的重要切入點。為了體現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意識”地將交叉知識進行引入,本文采用AOP規范,將交叉點定義為“織入點”,將上述橫向教學結構的引入稱為“織入”(Weave in)。
切面式教學設計的優勢在于,能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通過對“織入點”的學習以及對織入點所連結成的知識結構的掌握,將多學科的理論知識相融合,從而節約了學習的時間成本,也實現了復雜學習過程的“分散化”。因為,一個復雜的切面知識體系,已經被分解為不同的織入點,通過不同的時間來進行“分散式”的消化和學習。
切面式教學法的難點是:第一,如何尋找其他學科“切面”;第二,如何定位學科間的“織入點”;第三,如何設計合理的“主干教學結構”,實現織入點之間的有機連結。
2. 通過對長期教學實踐的反思和研究,本文以營運資本管理為例,設計了反映切面式教學思想的教學框架圖(見下圖)。圖中包含兩個橫向結構(即“切面”),分別為貨幣政策切面和研究方法切面。每個切面都和三個主干教學結構(即前文所說的縱向設計的三條主線,可擴展)形成“橫縱”(二維)交叉結構。每個交叉點(即“織入點”)都包含一系列具體的學科交叉內容,這樣的設計更為科學合理。
以下具體介紹上述“切面”與“織入點”的設計思路及具體教學內容:
本文選擇以“貨幣政策”這一貨幣金融學的主要內容作為“切面”,分析其與營運資本管理的理論及實證聯系。其原因在于:盡管經濟周期理論、金融結構理論等都與營運資本管理有關,但是就目前而言,其傳導路徑及微觀機理尚存在爭論。考慮到貨幣政策是政府能動性的體現,而營運資本管理是企業內生的財務決策,即企業能動性的體現。當經濟周期及金融結構發生變化時,兩種能動性都會影響企業財務行為。然而,其影響作用卻很可能并不一致。例如,宏觀貨幣政策緊縮時,企業很可能通過營運資本管理釋放流動性,平滑固定投資波動(尤其是產能過剩行業)。如果宏觀政策的導向是產能治理,那么,上述營運資本管理行為很可能對沖部分政策調控的效果,從而弱化產能治理效率。可見,以貨幣政策為切面,具有更突出的政策分析價值。
在貨幣政策與營運資本管理之間的“織入點”設計上,本文結合上一部分的三個“主干教學結構”,設計了與之對應的三個“問題”,從而實現貨幣政策切面與計量經濟學切面的“織入”。這三個問題是:第一,宏觀沖擊條件下,企業的營運資本管理路徑具有怎樣的變動特征?這一管理波動是否受“貨幣政策”影響? 第二,企業的營運資本需求及營運資本管理績效是否受“貨幣政策”波動的影響?上述影響是否具有非對稱性?第三,企業營運資本管理是否具有“收斂性”特征,收斂速度是否受“貨幣政策”沖擊?
3. 上述內容從營運資本管理的靜態分析、動態分析、管理路徑分析三個角度,構建了營運資本管理與貨幣政策及計量經濟學切面之間的6個織入點(如圖所示)。
上述織入點的具體教學內容介紹如下:
(1)與營運資本管理策略(織入點①和④)相關的教學內容設計。激進的營運資本管理策略(體現為高營運資本融資率,即流動負債/總資產的比率較高)在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的同時,也增加了企業未來的償債風險。所以,分析和比較不同行業營運資本管理策略的激進度及其差異,有助于理解不同行業流動性風險的管理特征。為此,這部分教學內容可以引入One-Way ANOVA及Tukey’s HSD等聚類分析方法(即“織入點④”),對上述激進度進行行業差異分析,這一過程將有助于強化學生對相關統計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其次,根據Fazzari與Petersen(1993)的研究,具有較強融資約束的企業會借助營運資本來平滑固定資產投資,即降低營運資本投資水平來穩定固定資產投資路徑(因為前者調整成本更低)。這一固定投資平滑特征,體現為模型(1)中,就是β2應顯著為負,即營運資本投資與固定投資之間存在顯著的競爭效應。
Ii,t=β0+β1CFi,t +β2△NWCi,t +β3ROEi,t +∑Controls +μi+μt+εit (1)
模型(1)中,NWC代表凈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NWC為企業跨期的凈營運資本變動水平,可以理解為企業的凈營運資本投資水平。△NWC反映了企業自身的財務決策,因此具有內生性。所以,對上述模型的實證檢驗需要借助計量經濟學中的二階段最小二乘(2SLS)或廣義矩(GMM)估計。同時,為了控制不同廠商的個體異質性,模型將采用面板回歸方式(即“織入點4”)。可見,上述教學過程通過織入點設計,將面板回歸方法及內生性處理方法通過案例的方式“織入”教學過程,從而提高了不同學科之間教學內容的融合性,也提升了跨學科教學過程的針對性及效率。
在這一主干教學過程的最后,還可以通過引入貨幣政策變動水平(如信貸增速或M2增速),來研究上述營運資本平滑過程受貨幣政策擾動的程度及反饋效應。具體而言,方法上可以采用在模型(1)中引入貨幣政策與△NWC交叉項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可以實現貨幣政策、營運資本、計量統計的三維交叉分析。
(2)與營運資本需求及其決定因素(織入點②和⑤)相關的教學內容設計。對于不同融資約束水平的企業而言,其營運資本需求的波動究竟受哪些因素影響?貨幣政策如何干擾上述影響過程?對上述問題的分析和檢驗,可以作為一個專題,引入教學內容。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基于內生分組的面板平滑轉移模型(即模型2)來考察貨幣政策影響債務風險的“非線性”效應(即“織入點⑤”):
△NWCi,t=αi +β0Xi,t+β1Xi,tG(SAi,t,γ,c) (2)
模型(2)立足于融資約束的異質性,分析貨幣政策波動對營運資本波動的影響如何隨融資約束水平(以KZ/WW/SA指數作為代理)的變動而產生非線性特征。
其中,X是由各影響因素(自變量)構成的矩陣,β0為線性條件下的系數矩陣。由于是分析貨幣政策的非線性效應,因此,X僅保留了貨幣政策變量(MP和M)及△NWC的滯后一期。轉換函數G(SAi,t,γ,c)是關于轉換變量SAi,t的連續函數,隨時間t和個體i的變化而變化,其取值為0和1之間,形式采用常用的Logistical函數:G(SAi,t,γ,c)={1+exp[-γ(SAi,t -c)]}-1。式中,斜率參數γ決定了平滑轉換的速度,c 為融資約束門檻。γ和c的確定采用網格搜索法,滯后一期的內生性問題將通過“系統GMM”進行處理(即“織入點⑤”)。
上述研究過程體現了貨幣政策、營運資本管理及計量經濟學的“三維”融合,即通過一個案例分析,實現了學生在上述三個方面的理解及應用能力的提升。
(3)與營運資本動態收斂過程(織入點③及⑥)相關的教學內容設計。Sonia Baños-Caballero(2010)通過實證檢驗證實了營運資本管理存在目標水平。然而,也有學者指出,企業由于無法準確估計銷售量,以及無法預測宏觀沖擊、政策變化及商業信用出現壞賬的概率,其實際的營運資本需求水平會偏離目標值。為驗證營運資本目標水平的存在性及動態調整過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圍繞上述環節展開專題分析。
例如,相關教學環節可以引入費希爾精確概率檢驗(Fisher Exact Probability Test)來檢驗收斂性,并采用如下分布滯后模型中的部分調整模型來估計收斂速度(即“織入點⑥”):
NWCi,t- NWCi,t-1=γi,t(NWCi,t∗-NWCi,t-1)+εi,t
(3)
其中,NWCi,t和NWCi,t-1分別表示第i家公司在t年和t-1年的營運資本需求,NWCi,t∗表示第i家公司在第t年的目標營運資本需求。調整速度決定于調整系數γ(0≤γ≤1)。如果γ=0,表明公司基本不進行調整,如果γ=1,說明公司可以在當期調整到目標水平。
若最優營運資本水平NWCi,t∗表示為:NWCi,t∗=β0+β1X1,i,t+β2X2,i,t+…+βjXj,i,t,則將上式代入式(3),并引入個體異質性ηi(當假定存在n個自變量時),可得:
NWCi,t=(1-γi,t)NWCi,t-1+γi,t βjXi,j,t+ηi+εi,t
(4)
為了克服滯后一期及其他變量的潛在內生性問題,繼續引入“系統GMM”進行估計。
在這一主干教學過程的最后,我們還可以引入調整速度影響因素分析模型,來考察貨幣政策(MPt-1)對調整速度的影響作用,從而將“貨幣政策”這一“切面”進行“織入”,實現貨幣政策、營運資本、計量統計的三維交叉分析。該分析模型的形式如模型(5)所示:
△NWCi,t=(1-φ0)△NWCi,t-1-φ1MPt-1△NWCi,t-1+φ0 βj△Xi,j,t+φ0 βjMPt-1△Xi,j,t+vi,t (5)
上式中,貨幣政策與營運資本的“交叉乘項”的系數,代表了貨幣政策波動對營運資本調整速度的影響,下標j表示第j個解釋變量。
借助上述6個織入點設計,本文完成了主干教學結構與貨幣政策切面與計量經濟學切面的學科交叉設計。由于這些交叉點的設計并非隨意摘取,而是在對現實經濟學問題進行反思的基礎上組織而成的,是對“問題導向式”二維教學模式及切面式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拓展,所以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注】 本文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經濟周期、融資約束與營運資本動態協同選擇”(項目編號:71302114)以及天津財經大學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基于Seminar模式的切面化教學范式研究”資助。
主要參考文獻
1. 于衛兵.高校金融學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探討.財會月刊,2013;6
2. 馬啟民.“Seminar”教學范式的結構、功能、特征及其對大學文科教學的啟示.比較教育研究,2003;2
3. 金笙.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反思——以《經濟計量方法研究》課程為例.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4. 陳潭,程瑛.Seminar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及其課堂教學模型構建.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3

【作  者】
于 博(博士)

【作者單位】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天津 300222)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