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財務管理論文 > 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困境分析及對策

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困境分析及對策

【摘要】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目前并無法真正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手段,由于核心企業缺乏供應鏈管理理念,銀行也因此提高費率增加企業負擔,制約了供應鏈融資的發展。本文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中的融資成本問題以及核心企業和物流企業在供應鏈金融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完善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供應鏈融資 融資成本 供應鏈管理

中小企業在企業經營中往往因為正常的采購和經銷、銷售環節的貨款回籠不及時而造現金流缺口的存在,而這也一直是供應鏈融資的研究熱點,預付賬款融資、倉單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部分中小企業的流動資金需求,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難問題。但供應鏈融資目前并無法真正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手段,由于核心企業缺乏供應鏈管理理念,銀行也因此提高費率增加企業負擔,都成為了制約供應鏈融資發展的障礙。為此,筆者將分析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的困境,并給出相應對策。
一、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的成本問題偏高
解決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金融機構推出了簡化申請資料、專設審批流程、實施優惠稅率等相關措施,并在擔保費率、貸款利率上浮百分比方面下調來緩解融資成本的問題。具體如,某銀行規定,本行供應鏈融資貸款利率 “比其他中小企業的貸款少上浮5~8個百分點”,同時“擔保費率比起中小企業少上浮1~1.4個百分點”。而若根據銀行提供500萬元預付融資貸款的以往案例來看,采用預付賬款融資時的資金成本比普通流動資金貸款的資金成本下降了將近8%左右。
但供應鏈融資方式仍然無法從更深層面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根據調查數據表明:2012年上海市中小企業融資情況中,72%的中小企業反映資金全面緊張,10%左右的融資成本也屬于偏高范圍。原因是銀行為了規避風險,對各種費率要求不斷提高,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阻礙了更多的中小企業通過供應鏈融資這一渠道來獲取所需的資金。
1. 銀行相關融資費率的規定。為了規避信用風險,銀行會在中小企業的基本生產經營條件的基礎上,提高對相關費率確定的要求限制,也因此更加重了企業的融資負擔:①融資比例的限制:供應鏈融資中的某些融資方式的融資比不得超過70%,最高不超過90%,即是要求企業要用自用的30%的自用資金來彌補剩余的融資敞口,以此來降低銀行的融資風險。②融資保證金:銀行要求需要10% ~ 20%左右的融資保證金,則進一步占用了中小企業的可使用資金的額度,加劇企業流動資金的緊張。③管理費率的要求:對于供應鏈中涉及的購銷貨物,銀行因此要求對企業擬購入或銷售的貨物按照融資額度收取1% ~ 2%的管理費。④手續費率:對于主要用于基于存貨、預付款、應收賬款的短期融資項目,通常會按照融資額的0.2%左右收手續費。
2. 案例分析。以預付賬款融資方式為例,設定某中小企業要用500萬元資金用于采購物品,在半年內的銀行貸款利率為5.6%,企業可以選擇兩種借款方式:流動資金貸款或預付賬款融資。
(1)流動資金貸款。顧慮到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大多數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會選擇在基準利率上進行上浮,以上浮25%為例,若此企業貸款半年,到期還本付息,所得稅是25%,則:
應付利息=500×5.6%×(1+25%)×6/12=17.5(萬元)
實際利率=[1+5.6%×(1+25%)/2]2-1=7.12%
資金成本=7.12%×(1-25%)=5.34%
若直接流動資金貸款可以根據企業資金回籠情況隨時償還,并假設企業2月末還200萬元,4月末還200萬元,6月末還100萬元,則:
應付利息=500×5.6%×(1+25%)×2/12+300×5.6%×(1+25%)×2/12+100×5.6%×(1+25%)×2/12=10.5(萬元)
實際利率=(1+10.5/500)2-1=4.24%
資金成本=4.24%×(1-25%)=3.18%
(2)預付賬款融資。設定由于規定,供應鏈融資貸款利率可以少上浮15個百分點,即上浮15%,保證金確定為15%,管理費率設定為2%。歸還融資款本金根據提貨頻次和金額設定為2月末歸還200萬元,4月末歸還200萬元,6月末歸還100萬元,則:
應付利息=500×5.6%×(1+15%)×2/12+300×5.6%×(1+15%)×2/12+100×5.6%×(1+15%)×2/12=9.66(萬元)
管理費=500×2%=10(萬元)
實際利率=[1+(9.66+10)/500]2-1=8.02%
根據銀行規定,所有費率均包含在利息中計算。
資金成本=8.02%×(1-25%)/(1-15%)=7.08%
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操作中,保證金一般有企業先存入銀行,然后銀行再按融資額發放貸款,這就意味著企業若要取得這個500萬的融資貸款,必須先要繳入50萬元的保證金作為定期存款。
經過反復的對比可以看出,預付賬款融資形式上雖然比上一次還本付息的流動資金貸款利率和資金成本低,但相對于提前還款的流動資金貸款而言并無優勢可言,因此造成了那些無法取得提前還款模式的企業只得選擇預付賬款融資,而具有選擇空間和余地的企業更傾向選擇直接流動資金貸款。
二、核心企業在供應鏈融資中發揮的作用
供應鏈融資與傳統的銀行融資方式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信貸準入評估不再是單方面的對于某一指標,而是對整個供應鏈及其交易過程實行評估,在評估過程中核心企業間接參與,銀行評估以企業的財務實力、行業地位及其對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效率為標準進行評估。銀行通過與核心企業的合作來獲取整個供應鏈的體系中其他相關企業的經營信息,以此來實現對風險的掌握和控制。因此中小企業要想獲得銀行的供應鏈融資,關鍵在于中小企業必須和一家值得信賴的大企業發生業務往來,利用大企業的良好信譽及其在銀行穩固的信貸關系為其提供間接的信用擔保,以此來獲取銀行融資。但在現實中,核心企業的作用力效果如何也成為阻礙供應鏈融資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主要原因有:
1. 核心企業影響力的影響范圍受到銀行認定的限制。銀行不僅對核心企業的資格認定有嚴格的限制,而且銀行間對核心企業的認定權也有嚴格的規定,如分行對轄內的核心企業名單進行確認,然后全行對核心企業進行試點和異地核心企業的考核認定上報總行進行審定。以上做法限制了核心企業的數量,而且由于核心企業的數量有限也會影響所能輻射范圍內的中小企業進行供應鏈融資能力,最終影響了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發展。
2. 核心企業對其在供應鏈融資中能夠可以發揮的作用嚴重認識不足。供應鏈融資中獲取融資貸款的對象雖然是處在供應鏈下游的中小企業,但最終獲益的確是核心企業。核心企業融資一般不存在困難和瓶頸,但由于供應鏈中與其相聯系的上下游企業成員的績效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核心企業本身的績效,所以核心企業應對自身的影響進行充分認識,利用自身擁有的雄厚資金實力或良好的信用為下游企業提供融資和獲得融資渠道,有效地保障自身的利益和整個供應鏈的正常運行。但在現實運行中,核心企業做的并不好。比如,在業務辦理中出于銀行降低風險的考慮,要求核心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因此占用了核心企業授信額度,造成核心企業授信額度的緊張,核心企業因此方臘和自身無直接聯系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或者在提供擔保后對中小企業提出了苛刻要求,如降低產品價格、增加賒銷比例等,將風險轉移到小企業身上,加重中小企業的經濟負擔,這些都將導致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進一步受到阻礙。
三、物流企業在供應鏈融資中發揮的作用
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支持,是商業銀行能否順利開展供應鏈融資的關鍵一環。據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我國有將近82%的制造企業將運輸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對比銀行,物流企業可以通過貨運情況直觀了解供應鏈中企業的運營狀況,在信用擔保、貨物監管、價值保全、資產變現及貨運代理等信息方面獲得較好優勢。在供應鏈融資體系中,物流企業不僅可以對貸款后的抵押、質押提供全面監管服務還可以通過提供中小企業的托運貨物的規格、型號、市價、銷售渠道、更新情況等信息,協助銀行做出跟正確的資信評估,從一定程度上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為供應鏈節點上的中小企業提供跟家便捷的融資機會。但在現實中,受到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的限制,物流企業在供應鏈融資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有限。
1. 物流企業自身的資信狀況不佳。雖然我國的物流企業發展迅猛,但第三方物流企業比重偏低。物流企業的整體特征為物流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市場份額分散,由于缺乏行業標準和監管體系的約束,物流企業魚龍混雜,很多物流企業自身資信狀況就存在很大問題,更無法對供應鏈融資體系發揮其監管職能,以保證抵押、質押貨物的信息真實性和質量。
2. 物流中的資金流和信息流信息無法實現對接。為了以便能夠及時了解質押貨物的變現價值和銷售情況,有效規避產品市場風險,需要建立靈活快速的市場信心收集網和反饋體系,當然這更需要銀行和第三方物流企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為基礎,將第三方物流企業所獲得的倉儲、運輸和現場監督信息及時整合到銀行的信貸風險評估體系中,實現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及時合并。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缺乏相應的信息共享平臺,物流企業所獲得的信息無法和銀行及時對接,導致物流和資金流各自流轉,使得供應鏈融資模式的應用范圍有限,只能為某些和大型物流企業有合作關系的中小企業所用。
四、完善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的建議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可以看出,當前供應鏈融資模式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方面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能通供應鏈融資方式進行銀行融資的中小企業數量十分有限,并且只有符合要求的部分貿易型中小企業能夠容易地通過供應鏈融資方式獲得銀行貸款。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如下解決策略:
1. 銀行方面應進一步降低供應鏈融資的融資費率。供應鏈融資的優勢好處就在于可以將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捏合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形成穩定的合作機制,從舊的“點融”變換為“鏈融”,使得小企業對抗風險的能力隨之增強,相應地,銀行的信貸風險也會有所降低,作為資金提供者的銀行方面可以通過測算業務收益率,在風險可控制的前提下適當調低融資費率,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推動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2. 銀行應擴大核心企業的認定范圍,設立“核心企業名單”。對于核心企業的認定不應該局限于行業最大、龍頭企業這些指標,而應通過對供應鏈的深入分析,將認定的范圍從簡單的購銷關系延伸至企業間的業務、資金和技術支持等方面,篩選出供應鏈鏈節點上的多個大中型企業作為核心企業名單的目錄,并將這些下游企業中與這些核心企業合作期較長、合作關系穩定、供貨量較大或者穩定大宗貨物儲存的企業作為供應鏈融資業務的拓展對象,以消除單個核心企業輻射范圍較小的弊端。還可借助國家的金融政策支持,將供應鏈融資中的資金供給者從銀行擴展到核心企業,從銀行融資轉型為企業間的“互助融資”,以更好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3. 國家要推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供應鏈融資的推進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物流企業的成熟發展。以此應改變目前企業運營“大而全”、“小而全 ”生產企業模式,推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推動大型物流企業和中小型物流企業的合并,形成覆蓋全國乃至全球范圍的,集運輸、倉儲、裝卸和配送于一體的綜合性物流企業,提高物流企業的資信等級,這不僅可以極大地物流企業運輸效率,同時也為物流企業在供應鏈融資體系中發揮監管和評估功能奠定基礎。
4. 構建銀行與企業的共享平臺。信息對不稱容易造成信貸風險的增加,因此,構建高效靈活的信息平臺的對供應鏈融資發展十分必要。這一平臺基本覆蓋供應鏈融資的全部參與者——銀行、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以及中小企業,不僅可以實現銀行和物流企業資金流和物流信息的融合,核心企業則能通過信息平臺更多地了解供應鏈成員企業的信息,了解供應鏈成員的合作風險和風險分擔情況。
主要參考文獻
1. 胡亞楠,張松山.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存在的問題探析.企業經濟,2010.
2. 鄧向榮,于中鵬.民營企業股權優化與穩定機制研究.現代經濟探討,2011

【作  者】
孫長峰(副教授)

【作者單位】
(河南工程學院會計學院 鄭州 450007)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