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中國現代農業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的家庭農場,目前尚處于摸索、試點和起步階段,要以強有力的政策扶持措施助推家庭農場的發展,使之產生具有說服力的示范效應,吸引更多的農戶加入家庭農場的隊伍。為加快家庭農場發展,應該注重以下幾點:
一、制定財政金融扶持政策,為家庭農場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1.要加強對家庭農場財政扶持。各級政府要設立家庭農場專項發展資金,用于示范性家庭農場評選,制定示范性家庭農場標準,對經營規模較大、經營效益明顯、社會責任感強的家庭農場予以表彰。要優先安排國家支農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農資補貼等向其傾斜,要優先安排家庭農場承擔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測土配方施肥和新品種、新技術應用推廣等方面項目。
2.加強家庭農場金融扶持。要以農信社等農村金融機構為主體,鼓勵引導農發行、農業銀行,并推動村鎮銀行、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共同對家庭農場提供金融支持。要多渠道推動金融產品創新,根據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特點,通過引進、嫁接、拓展等渠道實現金融產品創新。發展創新家庭農場貸款擔保,簡化擔保手續,可采取一戶多保、土地反擔保、聯場擔保、抵(質)押等方式,確保信貸資金到位。支持家庭農場利用大型農機具、農村居民房屋產權、林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加快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建設,通過財政補貼、減免相關稅收等方式引導、鼓勵商業性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業務,吸引更多的家庭農場參與到農業保險中來。
二、加強職業農民的培育,為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人力支撐
1.抓好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建設。要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和有效做法,建立職業農民準入制度,以提高農業的地位和利于政府對農業的扶植、監督和管理,使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獲得社會平均利潤,新一代職業農民能獲得較高收入,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同時,也只有建立職業準入制度,職業農民的教育培養才能具備有效地抓手。
2.強化職業農民培育。職業農民培育應以農業種養大戶的培植為切入點,積極開展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農產品加工戶、農家樂、休閑觀光農業的經營管理人員,農產品經紀人,農業服務組織骨干等的各類人員培訓。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積極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全過程的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重點培養生產技能型、經營管理型、技術服務型和市場營銷型等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和符合市場需求的職業農民,不斷提高培育職業農民的質量。此外,要引入培養一批大中專畢業生成為職業農民,改善職業農民隊伍的文化結構。
3.完善政府對職業農民培育的支持政策。實行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經費政府買單,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現有各類培訓資源作用,構建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化的職業農民培育體系。
三、完善農村土地制度,實現家庭農場的適度規模經營要求
1.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產權的確權頒證。確權頒證、賦予農民清晰而完整的土地產權是實現土地順利流轉的重要條件,必須保障農民擁有對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完整權能。
2.健全土地流轉服務體系。隨著農業經營規模的擴大,中國農業正由自耕農模式向租地經營模式轉變,租地農場是中國家庭農場區別于大部分西方發達國家的一個顯著特征。因此,各級政府要健全土地流轉服務市場,為供求雙方提供法律咨詢、供求登記、信息發布、中介協調、指導簽證、代理服務、糾紛調處等服務,為土地流轉搭建便捷的溝通和交易平臺;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轉雙方的價格協調機制、利益聯結機制和糾紛調解機制,鼓勵和引導采用委托流轉、股份合作等方式整村整組整畈集中連片集中流轉,積極有序地推進農村土地流轉。
四、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家庭農場發展的服務支撐
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和集約經營的水平受制于社會化服務體系。要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采取政府訂購、定向委托、獎勵補助、招投標等方式,引導經營性組織參與公益性服務,大力開展農技推廣、農機作業、抗旱排澇、統防統治、產品營銷、農資配送、信息提供等各項生產性服務,滿足家庭農場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要積極引導和扶持家庭農場組建農業合作社,為家庭農場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使其成為家庭農場連接市場的紐帶。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家庭農場提供良種、農機、植保,以及農產品加工、儲運、銷售等一體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