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武縣財政局郭用海
財政教育投入對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改善辦學條件,實現教育公平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在教育資金的使用和管理上,我們發現存在以下的問題:
其一、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漏洞隱患不同程度存在。由于各中小學校的財務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財會人員人手不夠,加上學校從事教學的特殊性,使得學校對教育資金出現“重投入輕管理”的現象。如:缺乏可行性分析、未根據實際情況做項目資金預算、盲目投入資金;很多項目資金預算未通過財政投資評審,專項項目資金與其他教育經費財務核算混在一起,統收統支;專項資金使用項目的合同、驗收報告、項目效果報告等資料不全等等,都為專項資金的不合規使用提供了條件。各項目學校隨意變更項目投資計劃,增加投資額,導致建設資金留下缺口,影響項目建設效率;或者串用專項資金,用于購置校產、彌補經費等,形成名副其實的“專項資金不專用”。
其二、資金不足造成的投資體制弊端。由于學校建設項目分散,很多工程出現資金缺口,迫使很多學校靠集資或捐助來籌集建設資金,在資金管理上出現漏洞。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建設項目中既采取爭取資金方式,又采取集資或募捐方式,將募集資金與學校日常經費混在一起管理,使得建設資金缺乏相互的制約和監督。據調查,很多項目由于沒有經過財政評審程序,建設工程量和資金需求量不確定,部分人利用了建設項目“四位(投資、建設、管理、使用)一體”投資體制的弊端,自行安排建設項目,使資金監管缺位。
其三、法制環境不甚健全,有法不依的現象仍然存在。我縣在基本建設各個環節已制定了相關的法規和資金使用的規定,如《政府采購管理辦法》、《招投標法》、《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理論上我們有了制約機制,但實際上這些法規的貫徹情況令人擔憂。在目前的教育建設項目中,很多項目存在工程財政評審價低于審計結算價,造成資金存在缺口現象。
其四、有意拆分建設項目、化整為零逃避財政監管問題突出。很多學校在財政安排建設項目后,有意將整體項目拆分成若干小項目進入財政投資評審環節和財政政府采購環節,出現先動工、后評審、先安排資金、后評審的局面,使財政資金監管滯后。
為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有必要采取如下舉措:一是加強專項資金監管的制度建設。在依法治國的環境下,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制訂出相關的監管規章制度,根據新情況,提出新辦法,不讓腐敗有可乘之機。二是實施陽光操作,使專項資金的使用透明化。對于重大基建項目,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工程進展以及費用與政府預算是否一致,使監督日常化、突出化,進一步發揮主管部門的作用。三是完善專項資金撥付使用辦法。教育主管部門要建立“教育專項建設資金專賬”,用款單位應做到專人管理,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各項目單位須嚴格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制和竣工驗收制,以確保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和專項資金的安全可靠。四是加大財政審計監督力度,提高財政監督和審計的權威性。對使用專項資金的投資項目要積極探索財務收支審計與效益審計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在處理和解決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時,要堅持原則,依法審計,一查到底,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