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09年財政部對原制度進行了改革,制定出《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2013年12月30日正式頒布修訂后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并于2014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的制度相比較舊制度有哪些的不同,又能怎樣促進高校會計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新舊會計,制度,差異。
近幾年來我國的教育體制在不斷的改革中,伴隨著教育的改革,公共財政體制改革也在進行,在這種大改革的環境中,高校會計制度也在不斷的完善。現在的新制度與以前舊制度相比較有很大的不同,改革的幅度很大,這種變化對各個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原因
在1998年我國頒布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試行)》,在一定時期內它對高校的財務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的發展體制也在不斷的改革和創新,以前我們所運行的高校會計制度已經不夠適應當前高校的發展形式。所以,高校會計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
(1)準確核算教育成本是教學經費投入績效評價的基礎。
近幾年國家逐年加大辦學經費投入,資金投入的績效評價逐漸被關注和重視,高校財務部門也成為資金績效評價的重要參與者。教育成本的核算顯得尤為重要,合理的核算方式、準確的費用歸集對會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2)高校籌資多元化的要求。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在不斷的發展,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現在的很多高校的辦學資金不僅僅是依賴于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而且在更多的時候可以通過社會籌資或者與企業聯合辦學來解決學校短期內的資金緊張情況,伴隨著這種情況的出現,就給各個高校的財務工作帶來了很多的問題要去解決。
(3)目前高校財務管理的很多局限性影響。
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中,可以看到舊的高校會計制度存在的弊端,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這些弊端越來越明顯,改革高校會計制度勢在必行,并且不斷的進行完善高校的會計制度。
二、高校新舊會計制度的比較
(一) 高校新舊會計制度會計核算基礎的比較
1、高校舊會計制度在會計核算基礎方面的缺陷。
在舊高校會計制度中,會計核算主要是采用收付實現制。在實際工作中,這種會計核算基礎已不能真實反映當期的收支情況,直接影響高校資產、負債的真實性;難以真實地進行當期辦學成本核算,不適于績效評價;不能如實反映當期的經費結余情況。新高校會計制度引入權責發生制對于合理進行成本核算、歸集當期收支情況具有重要的意義。
(1)舊高校會計制度不能夠準確反映一個學校的資產和負債的情況。
學校在日常進行設備采購、維修、購買一些辦公用品時,按照舊會計制度核算,如果不涉及現金支付時就不會進行費用支出的核算,這樣直接影響會計核算的真實性而且很容易出現差錯,也不能反映出學校真實的債權、債務情況。
(2)舊高校會計制度不能真實地反映學校的收支結余問題。
在高校實行收付實現制情況下,在很多高校里應付款項或者還沒有收到的款項等都是不作為收支來處理的,不能真實反映學校的收支、結余情況。這樣就很難讓學校的財務資料使用人明確地了解學校的財務狀況。
(3)舊高校的會計制度不能明確的反映資金的運轉。
按照舊高校會計制度核算,設備的維修,應付工資等這些實際發生,但是沒有現金的流動就不記賬,因此不能反映整個學校資金的流動。
2、新高校會計制度適當引入權責發生制。
新高校會計制度引入了權責發生制,在這里高校可以兼顧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等合理確定采用權責發生制的經濟業務范圍。如學費收取,新會計制度就會根據學校教務部門提供的學生人數,按照收費標準來進行學費收入核算。同時為了高校能夠準確的核算收入,將舊會計制度中的“應收及暫付款”改為“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等。
(二)高校新舊制度會計科目設置的對比。
舊高校會計制度下的科目設置中只是考慮到了能否滿足到國家的信息需要,沒有考慮到其他管理者的信息需求,這樣就導致高校的會計不能如實的反映資產、負債、凈資產狀況。
1、在資產類科目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舊制度上很多的科目幾乎都是一致的,但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科目。
(1)“在建工程”科目,舊制度里這一科目是沒有的。在新制度下增加了這一科目,這樣高校每一次的基本建設撥付款就可以很清楚的記錄下來,每年年末就可以根據該科目的累計發生額或年末余額準確核算基本建設固定資產的價值,不會影響到固定資產的結轉。
(2)“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舊制度這一科目也是沒有設置的,在新的制度中加入這一項,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固定資產清理中的收支和清理后的凈損益。
(3)“累計折舊”科目,新制度增加這一科目,能夠更好地反映高校資產使用的折損情況,不會高估高校的凈資產。同時可以更準確地核算一定時期的辦學成本。
2、負債類科目的比較中我們最明顯的能看出的是“借入款項”科目的改革。在新制度中將“借入款項”進一步的進行劃分,這樣可以很好的讓高校合理的安排自身的支出與還款。
3、收入和費用類科目的對比。
(1)收入類科目的比較.
高校的收入在社會中是很受關注的,新高校會計制度科目按資金來源的性質設置財政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收入、科研事業收入等。對舊制度中的“教育經費撥款”、“科研經費撥款”、“教育事業收入”、“科研事業收入”等進行整合,使高校的收入歸集更加清楚明了,與此同時又調整了一些科目的核算范圍。
(2)支出類科目的比較。
在新高校會計制度中支出類科目的最大變化就是按照資金來源和資金支出性質進行核算,能夠合理歸集教學活動支出、科研活動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離退休支出等,對合理計算辦學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三)新舊高校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處理的比較。
在舊高校會計制度中對固定資產是不計提折舊的,其實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高校的資產不提折舊就很難真實反映凈資產真實的價值,導致教育成本核算數據不準確,固定資產有償使用缺乏依據。而新高校會計制度正是解決了這一問題。
三、總結
通過上面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高校新會計制度對高校的財務管理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這就要求各個高校應該對于新高校會計制度的實施高度重視,正確處理新舊制度銜接中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體現新高校會計制度對高校發展的促進作用。
翟小英 重慶科技學院計劃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