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綿錦
每年審議預算報告都是全國“兩會”的重要內容。3月5日上午,財政部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請審查預算報告。作為本屆政府提出的首份預算報告,不論從結構、編制還是內容,均凸顯改革主題。其中,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更是亮點頻現。
預算報告結構調整 突出改革特色
據了解,我國目前的政府收支格局,主要有四類預算構成:一是公共財政預算;二是政府性基金預算;三是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四是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以往,財政部是把四大預算全面地向人大進行報告。今年首次編報了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上一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從而實現了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完整報告?!必斦啃侣劙l言人戴柏華在解讀2014年財政預算報告時指出,此舉在加強全口徑政府預算管理方面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總覽預算報告發現,在“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部分,首次增加了“落實全國人大預算決議情況”內容;在“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部分,一改歷年先報財政收支數據的傳統寫法,開篇先講“2014年財稅改革工作重點”,繼而介紹“2014年財稅政策”,之后才是“2014年收支預算”。
戴柏華表示,今年報告結構的調整,更突顯2014年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關鍵年的特色,突出了深化改革、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財稅政策,尤其是各種支出政策。
同時,他還強調,預算報告不再是簡單地向代表報賬。多向代表報告改革和政策安排,再根據改革和發展需要確定收支安排,體現了對深化改革的重視。
“在重要位置增加落實全國人大預算決議情況,則體現對代表聲音的更多重視?!贝靼厝A說。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預算報告結構的變化,每位代表還將拿到一本帶有漫畫以及各種彩圖的《政府預算解讀》讀本,這本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和財政部聯合編寫的讀本,將作為此次大會的參閱資料幫助代表們了解政府預算。
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亮點頻現
當前,我國財政收入增長放緩、財政支出壓力持續增大,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迫切需要提高預算管理水平,盤活資金存量、用好資金增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預算管理制度和稅收制度改革作為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就今年的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而言,其中不乏引入新機制。今年的預算報告提出,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由收入任務數變為收入預計數。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這是一項重要的改革,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是考慮到約束性預算會給經濟“熱上加熱”、“冷上加冷”,即可能加劇經濟的波動。經濟總是有波動的,有時好有時壞。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往往財政收入也會相應減少,若為了完成收入預算任務,往往可能出現收“過頭稅”的情況,這將加劇經濟的下行;而在經濟較熱的時候,往往稅源充足,稅收任務也容易完成,政府就傾向于少收稅,這樣就容易刺激經濟“熱上加熱”。
今年,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另一大亮點則在于,報告提出,根據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宏觀調控需要,確定中期財政政策,研究編制三年財政規劃,對規劃期內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項目,研究政策目標、運行機制、評價辦法,并強化其對年度預算的約束,提高財政政策的綜合性、前瞻性和可持續性。
劉尚希認為,中期預算能避免預算年度之間的脫節,使得預算與宏觀經濟政策相銜接。對比而言,三年財政規劃是宏觀性的、方向性的,年度財政預算是操作性的、執行性的。三年財政規劃和年度財政預算既有銜接,又有分工,既有長期的考慮,又有短期的落實。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財廳廳長曾志權認為,制定中長期財政規劃,科學合理預測中期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趨勢,合理確定中期支出水平和結構,以此作為年度支出預算的編制依據,未納入規劃的項目不安排預算,可以有效強化中長期財政規劃對年度預算的約束性,將有利于解決目前財力固化嚴重的問題。
預算公開需先做清理工作
政府預算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些錢怎么花、花到哪、效果如何,應該公開透明,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推進預算公開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在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方面,預算公開已然成為主基調之一。據介紹,2013年,財政部穩步推進預算公開,比如中央財政預算公開的內容更加細化;部門預算公開時間更加集中;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提前到4月份隨同中央部門預算公開,公開的內容更加詳實;全國31個省份公開了省級財政總預算和省級預算單位部門預算,等等。
3月6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回答關于今年預算公開能到什么程度的提問時表示,預算公開正在逐步公開。
樓繼偉打比方說,要請客人進來看你的房子,首先要打掃一下。220項專項轉移支付都公開,是不是應該先把不合理的削減下來?所以有個逐步的過程。有的是完全同類項,無外乎就是由不同的人管理,就變成了幾項,能不能把它變成一項。有的是評估做得不好,也就是說效果不是很明顯,能不能取消。所以這種公開首先要有個清理的過程,再公開。
同時,樓繼偉還提到,各個部門有各個部門公開上的一些難處,根據《預算法》的要求,各個部門的預算是各部門編制,各部門執行,各部門去公開,都有一個大家要清理規范的過程。
“有難度,但是主要不是阻力,因為公共財政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就是要做到‘陽光財政’,要做到公開透明。但是難度的主要方面來自于工作量和技術,按照目前的預算科目和預算報表,公眾需要公布的這部分不能自動集合起來,沒有這個科目?!必斦扛辈块L張紹春隨后補充,下一步要逐步公開,就要從預算的基本的技術制度設計好,讓大家看得懂,能找得出來,所以工作有難度、有壓力,但是大家的思想意識理念都是一致的。
據戴柏華介紹,2014年,繼續深入推進預決算公開工作。
第一,細化政府預決算公開內容,政府支出預決算全部細化到項級科目,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細化到具體項目。
第二,擴大部門預決算公開范圍,除涉密部門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財政撥款的部門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
第三,細化部門預決算公開內容,除按項級科目公開外,要逐步將部門預決算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研究將部門決算按經濟分類公開。
第四,加大“三公經費”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所有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
第五,強化對地方預決算公開工作的督導,引導地方逐步細化公開內容、擴大公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