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合理的倉庫管理主要包括:物資的驗收、物資的保管、庫存的檢查以及物資的出庫等。傳統的倉庫管理理論要求一般要做到“三化”:倉庫規范化、存放系列化、養護經常化;“三保”:保質、保量、保安全以及“三清”:材料清、規格清、數量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倉庫管理的全新理念——科學化與合理化。這就要求積極使用計算機等先進技術,促進倉庫管理科學化發展,同時增強倉庫計劃管理,制定合理的物資儲備計劃,提高服務質量,做好倉庫的管理工作,可以為企業的發展增添動力,完善倉庫管理中的物資管理和財務管理,對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具有直接的作用。使倉庫管理逐步趨于科學化、合理化,就應當積極創新倉庫財務管理理念,規范倉庫財務管理工作流程,促進企業實現戰略目標。
一、倉庫財務管理工作內容
科學合理的倉庫管理主要包括:物資的驗收、物資的保管、庫存的檢查以及物資的出庫等。倉庫管理工作的前提條件是物資的驗收,是整個倉庫管理中的核心環節,做好其物資驗收,有利于后期工作的順利開展。倉庫的物資管理與會計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會計需要登記進出物資的數量及具體情況,并對相關信息進行核實、管理。會計需要對入庫的物資的數量、品種、質量進行驗收,要確保進入倉庫物資的準確性。財務管理人員對于物資的品種、規格進行驗收時相對比較簡單,但是對于物資的質量應該嚴格要求,并且細心認真。
物資的保管主要是指物資在入庫到出庫這一段時間,對物資進行合理的保管。主要包括:物資的存放、分類以及保養。物資在存放時,應該將物資進行合理的分類,并且按照規格的大小整齊定位排放;對于不同規格的物資必須進行分區或者分庫保管,避免不同物資統一存放現象的出現。
檢查庫存物資,主要是為了能夠準確掌握物資存儲情況,發現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在第一時間內得到解決,將損失降到最低。對庫存的物資進行檢查時,主要是檢查其數量、質量以及安全。在檢查數量時,應該查看物資是否與帳、卡相一致,一旦發現不一致現象時,應該理解究其根源;在檢查物資質量時,主要檢查其是否受潮、發生霉變或者是手否被老鼠咬破,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在檢查物資的安全時,主要是看倉庫的安全措施以及設備是否齊全,貨物的擺放是否穩固以及庫房是否有漏雨現象等。
物資出庫是物資庫存的最后階段,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階段。物資在出庫時,必須確保物資隨帶的配件以及保管手續齊全;堅持“先入庫先出庫”的原則;在對物資進行裝貨時,動作要輕,防治出庫的物資在裝卸以及搬運過程中出現損壞或者變形,做為倉庫管理人員,必須確保物資完整無損。倉庫的門衛人員對于即將要出庫的物資進行嚴格的盤查,確保無問題發生。
二、踐行倉庫管理全新理念
新形勢下,要實現倉庫的全新管理理念,管理人員就要努力將倉庫管理工作做到規范化、科學化、合理化。積極使用計算機等先進技術,促進倉庫管理科學化發展,提高服務質量,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增強倉庫計劃管理,制定合理的物資儲備計劃,提升經濟效益。
(一)倉庫管理“科學化”理念
計算機技術在倉庫管理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具有比較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以及嚴謹的邏輯判斷功能,同時還能夠提高倉庫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準確率。另一方面,應用計算機提高管理的科學水平以及規范化。主要體現在:首先,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能夠清楚了解倉庫與本單位之間的親密聯系,減少庫存積壓的資金,同時也能夠使本單位能夠隨時了解庫存物資的情況,隨時進行交流,促進物資的流通;其次,對倉庫的進、銷以及存進行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采用動態的分析,從而減少物資的積壓,加快其物資的周轉;最后,通過計算機控制,能夠動態的了解物資的動向,加強管理,物資不容易丟失,保證其完整。
另外,在倉庫物流管理環節,應當積極應用倉庫物流管理數據庫系統,對貨物信息、客戶信息、采購入庫、出庫等工作進行科學化管理,同時,也為倉庫財務管理人員查詢、核對相關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二)倉庫管理“服務至尚”理念
自備倉庫需要提高自身服務質量,更好的服務本單位。在某種意義上來,實現物資將來的價值,主要是在它的服務水平上。因此,必須對倉庫區進行合理的規劃,調整倉庫功能,盡量設立一些綜合性的倉庫。倉庫里的物資在擺放上要規整以及美觀,零整分開,堅持服務為本的原則,對倉庫的物資進行編制,通過信息網絡環境,了解最新物資采購情況,第一時間為本單位尋找最適合的物資,當然,這是建立在熟悉本單位物資條件下,尋找最實惠以及最有經濟效益的物資,最終提高服務質量,促進本企業的發展。
同時,在倉庫管理分工方面,一定要做到分工明確,權責清晰。物資的驗收、存放、保管、檢查、出庫等工作必須合理分配,不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還能提升倉庫財務、物資管理的整體水平。
三、完善倉庫財務管理的策略
(一)加強倉庫財務的“計劃性”管理
倉庫的財務管理必須加強其需求計劃管理,從而提高其采購率,減少不必要的成本。主要是物資供應部門的內外兩方面來進行,提高計劃的及時性以及準確性。首先,業務管理人員明確其各自的職責,確定相應的管理程序,加強物資的計劃工作;最后,建立物資計劃制度,對相關管理環節進行監督管理,一但發現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通過內外的計劃管理,將供貨需求進行確定,同時結合庫存相關情況,設定安全庫存來應對儲備需求,確定物資的供應,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深化倉庫財務預算
物資儲備倉庫面積以及保管物資儲備的建筑物、設備的數量都是根據物資儲備定額的來制定的。只有當物資儲備的定額規定之后,才能經常的掌握以及監督其物資的庫存狀態,從而庫存經常保持在合理水平,盡量保證其需求。庫存定額以及物資周轉時間的規定,與物資本身的性質以及市場供貨情況是相一致的,對于單價較低的物資可以多儲備一些,對于那些單價較高的物資應該少量儲備。最大限度減少物資積壓,經常對庫存需要進行調整,對于安歇多年不動甚至超過年限的物資應該進行報廢處理,對于積壓物資的處理應該形成一定的常態化或者制度化,從而減輕本企業的負擔。最后,應該轉變其傳統觀念,不能夠簡單的認為倉庫就是儲備物資的場所,而是應該充分利用倉庫在庫存控制中的作用,從而實現對物資收發的動態管理。及時的將物資收發狀態、不合理庫存物資以及積壓等信息進行公布,做好優化庫存結構的工作,從而加速物資的資金周轉,也為物資采購者提供依據。
(三)提高倉庫財務人員新科技的運用能力
另外,隨著計算機技術在倉庫管理中的廣泛應用,對倉庫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目前,倉庫管理工作不僅僅具有其責任心,更多的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術,尤其是現代倉儲物流管理等,對現代倉儲物流理論熟練于心,使用6S管理進行庫房的現場管理,提供其相當準確的倉儲數據,發覺物資的經濟潛力,從而使倉庫管理實現質的飛躍。通過對倉庫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加強倉庫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并對管理員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核、評價,增強培訓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另外,制定相關的獎勵機制,促進管理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同時還培養其職業歸屬感,增強倉庫管理員的責任意識,讓他們感覺在倉庫管理中能夠尋找到工作的樂趣。
四、結束語
在新形勢下,倉庫管理員要不斷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加強對物資的驗收、物資的保管、庫存的檢查以及物資的出庫,積極使用計算機等先進技術,不斷完善倉庫財務管理,促進倉庫管理科學化發展。并制定合理的物資儲備計劃,增強倉庫計劃管理,努力提高倉庫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倉庫財務管理逐步趨于科學化、合理化,為企業實現戰略目標提供動力,使企業收獲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孫紅,任杰.全新理念的倉庫管理模型設計[N].儀器儀表學報,2011,27(z3):2542-2543
[2]孫予欣.淺談倉庫管理和物資管理會計協調[J].現代經濟信息,2011,(11):55
[3]汪峰,駱斌.關于推進物資倉庫管理標準化建設的幾點建議[J].鐵路采購與物流,2013,(9):84-85
[4]范文輝.推進物資倉庫標準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鐵路采購與物流,2013,(9):88-89
作者:馬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