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在冷水江市的經濟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該市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冷水江市的中小企業達1250家,占全部工商企業比例的97%,提供的就業崗位達29193個,產值達到178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75%;提供財政收入6.6億元,占本級收入的58%。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一支主力軍。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市中小企業面臨市場和資金的雙重壓力,部分企業舉步難艱,被迫采取減產、停產甚至是破產的方式來艱難應對。在對我市中小企業的現狀進行調研時發現,融資難是當前我市中小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對策?我們對此進行了初淺分析和思考。
一、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
從目前來看,我市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有四條:
(一)向金融機構貸款。主要是向四大國有銀行和信用社申請貸款。中小企業都有向銀行貸款的意愿,原因之一是相對其它渠道而言,銀行貸款利率稍低;向信用社貸款的意愿相對銀行來說要弱些,主要原因在于信用社的貸款額度小,批貸權限大都在10萬元以內,利率也較高,達1.13 %。
(二)民間借貸。我市目前經過相關職能部門審批的投資公司有10多家,還有數十家非法從事金融投資的公司,這些公司將大量民間資本吸納后向中小企業放貸,中小企業也把向投資公司借貸作為最主要的融資手段,盡管投資公司的貸款利率高達3%—10%不等。
(三)集資。采用集資方式融資的中小企業大都是股份制企業,在資金缺乏時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籌措資金。
(四)轉換經營機制融資。主要是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引入外資擴大企業規模,但這樣的企業往往是成長性較好的企業,而我市大部分中小企業并不具備這一優勢。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通過調研發現,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由來已久,既有微觀的,又有宏觀的,既有歷史的,又有現實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中小企業自身存在問題。一是管理不規范。中小企業多為股份制企業或家族式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管理人員素質較低,同時缺乏健全的財務制度,財務信息不準確、不透明。二是產業結構不優。我市的中小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術、設備落后,生產工藝水平較低,科技創新能力弱,產品競爭力不強,有些還屬于國家產業政策明令淘汰或禁止發展的對象,難以得到投資者的青睞和金融機構的支持。三是信用程度不高。大部分中小企業成立初期的資金多為自籌,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擴大再生產,其資金過多依靠金融機構貸款,企業本身競爭力不強,一旦市場不景氣,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后無法履行還貸義務,甚至有些企業存在逃廢債務的主觀意愿,嚴重影響了企業的信用程度,極大地損害了中小企業的形象。四是自有資金不足。這是大部分中小企業的通病。中小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偏高,又很難通過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等途徑獲得資金,為滿足資金需求轉而向金融機構借款,而金融機構對于信貸管理有嚴格的制度,過高的資產負債率成為金融機構向其放貸的最大障礙。
(二)金融機構存在問題。一是經營定位有問題。四大國有銀行都以服務國有大企業、追求規模效益為宗旨,信貸市場定位在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集中資金投向大企業、大項目,因而用于中小企業的信貸資金減少。再加上中小企業融資具有需求頻繁、金額較小、時間較短等特點,與對大型企業的大額信貸業務相比,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向中小企業放貸的積極性。二是管理體制有問題。為了防范金融風險,金融機構普遍強化了貸款風險約束機制,嚴格了貸款責任追究制度,對信貸人員實行考核機制,出于減少風險考慮,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是慎之又慎;金融機構還上收信貸審批權,對基層金融機構的授權授信嚴格控制,從客觀上制約了中小企業融資。此外,金融機構有一套完整的信貸業務審批制度,操作流程長、貸款手續多、審批環節多,與中小企業融資要求簡單快捷相矛盾,影響了中小企業融資的積極性。三是服務品種有問題。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設置的服務品種很少,融資業務品種以存單、票據質押貸款居多,其它質押方式基本沒有,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對中小企業提供的中間業務品種單一,在信息咨詢、信用證、保函、代客理財等服務功能方面與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相距甚遠。
(三)社會服務存在問題。一是市場中介服務方面。為了規避風險,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幾乎不再發放信用貸款,客戶要貸款,一律需辦理抵押和保證手續。但是,有實力的大企業不愿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造成擔保難;要辦理財產抵押,需進行財產評估、登記、保險、公證等,涉及許多職能部門,要提供多種相關資料,綜合費用較高,時間長,操作難度大。我市雖然成立了信用擔保中介機構,但也存在擔保條件嚴格、手續繁雜的現象。二是企業資信評估方面。缺乏統一、規范的中小企業資信評估標準,資產評估機構在具體操作中不乏“黑幕”,如對抵押資產高估、對變現資產低估等,嚴重影響了企業資信評估的公證性,失去了金融機構對評估結論的信任和認可。三是融資渠道方面。資本市場門檻高,證券市場多向大企業傾斜,中小企業進入證券市場融資勢比登天,非常之難,企業債券的發行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中小企業很難取得發行債券融資的資格。民間借貸比較方便,手續相對簡單,但利率高,其貸款利率是國家基準利率的數倍甚至十多倍,令中小企業或望而卻步,或增加企業財務負擔,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三、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幾點思考
要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關鍵在于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努力消除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各種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中小企業內部管理。面對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小企業不可能獨善其身,勢必會受到影響。但中小企業也有自身優勢,規模較小,經營比較靈活。中小企業要充分利用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有利時機,苦練內功,加強企業內部管理,逐步完善自身,增強企業信譽,減少在金融機構借貸的信譽成本。
(二)完善中小企業擔保制度。中小企業在金融機構信用等級評價體系中處于較低等級,成立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機構能有效解決這一難題。譬如我市成立的金廣源、銀廣通等信用擔保公司,就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便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但擔保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企業信用是企業的名片,對于企業而言是一筆無形的財富。我市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還沒有完善,銀企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信用缺失和信息失真,成為制約金融機構拓展業務和中小企業擴大融資的主要障礙。加強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以及中小企業信用檔案庫建設,有助于信譽良好的中小企業獲得金融機構支持,也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建立規范的財務制度。
(四)促進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方式。我市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工礦企業多,中小企業占工礦企業的絕大部分,政府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系和協調,努力促使金融機構在產品設計、信用評級、貸款管理等方面有所創新,以適應我市中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的特殊需求,力求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周到服務。
(五)規范民間融資,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按照規定,民間借款在不非法吸儲、借貸利率不超過基準利率4倍的前提下是合法的,目前我市的民間借貸普遍存在,并且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最主要途徑。在民間借貸中,投資公司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我市的投資公司存在許多問題,如準入門檻過低,職能部門審批不規范、把關不嚴格,投資公司人員素質低,管理混亂,存在非法吸儲、違背政策放貸的現象,也沒有納入國家金融監管體系,存在很大風險。民間借貸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政府有責任加強對民間借貸的監管,規范民間融資行為。現階段要通過引導,鼓勵民間資本成立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并加強監管,促其在不違背金融政策的前提下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新的渠道。
[稿源:冷水江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