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小企業特點
我國中小企業包括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其共同特點是:資產的規模小。在發展的過程中其資金回籠速度往往不能與企業發展速度配比;企業職工人數少,部份員工的綜合素質相對較低;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占多數而高科技企業數量少;管理方式靈活,能夠適應市場的變化并調整公司的經營產品方向;機構設置簡化,一人多崗現象突出;依靠大型企業,成為大企業的配套企業或是產品的生產商,銷售產品的貨款往往被占用一定時間,成為大企業的銀行。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領域涉及全部工業 39 個大類行業,GDP貢獻比例超過60%,為城鎮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在我國整個國民經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融資難卻制約了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成為其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很難進入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進入門檻較高,中小企業達不到入市所要求的資產規模,中長期融資途徑較少。而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善也限制了中小企業獲得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結。如在境內,2013年1-9月,無中小企業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而同期境外資本市場活躍,中小企業瀾起科技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成功IPO;另有4家中國中小企業在香港主板上市、平均每家企業融資3.33億美元。其中,輝山乳業以13.04億美元融資額成為9月最大IPO。
(二)中小企業直接從銀行融資困難
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資金少,銷售收入不穩定,員工綜合素質相對于大型企業、特大型企業明顯處于弱勢,并且,其財務信息的可信度往往難以考證,業務單據不規范,隨意性大。導致銀行對中小企業的監管成本高,因此銀行往往不愿意把資金投放于風險高的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除通過銀行進行小額的房產抵押取得部份流動資金,用于營運資本經營外,主要靠民間借貸籌得原始資本。這種方法雖然速度快,手續方便簡潔,但通常私人借貸利率高,有時中間人還另外,附加咨詢費無發票,高出國家規定上限的利息,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又不能扣除,間接的增加了成本,且民間融資風險大。
(三)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評價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認可
銀行考察公司經營情況和核實財務數據的真實性時,部分中小企業資料,如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存貨等流動資產都經過粉飾或包裝,固定資產、房子和地、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也缺乏可靠的法定票據和文書。銀行的流水與賬務不一致,有的甚至編假報表欺詐銀行,信用狀況較差。
(四)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
企業在融資的過程中,往往被要求進行資產質押、房產擔保等,擔保費用、評估費用再加上部份隱形的費用,造成成本有較大增量,一般在銀行的基準利率上浮超過50%。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的一項網上問卷調查顯示,截至2013年8月31日,調查共3000家企業,有效樣本2282個,企業承擔的費用中,融資成本高占被調查企業比例為53.9%。另外,擔保公司收取的擔保費用、中介機構收取的服務費用都不同成度的增加了成本。
三、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成因
中小企業的特點決定了公司治理和對外提供信息不完善,導致銀行不愿提供資金支持,造成對中小企業謹貸惜貸的現象。
(一)中小企業公司管理相對薄弱
中小企業的公司規模不允許其建立龐大的管理機構,造成管理結構設置的不足,管理漏洞發生的可能大大增加。加上公司中的管理人員多數有裙帶關系,因此不排除因利益關系會出現逆向選擇的問題。而這種情況會間接影響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信任度。
(二)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
當中小企業的發展速度超過資本增長速度時,中小企業就會放大企業的資產信息以獲取銀行支持,操作者會在能接受風險的范圍內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粉飾報表,擴大公司的資產。且由于監管不嚴,銷售未開票,通過個人代銷,現金交易的情況會特別突出,金融機構審驗資難度加大,成本費用增加。有部分經營情況無法正常的得到監控,造成貸出資金存在很大的風險。造成許多金融機構不愿意放款給中小企業。
四、中小企業融資難解決辦法及對策
針對中小企業自身特點和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其可采取的解決辦法和相應的措施如下:
(一)完善活躍的資本市場
應由國家引導建立不同規模的資本市場進入條件。
(1)國家應出臺金融政策與法規為中小企業直接融通資金支持。由于我國在資本市場發展時間不長,經驗不足,借簽其他國家成功經驗,幫助中小企業獲得穩定長期的發展中需要的資金,像日本的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法、美國的中小企業經濟政策法等。
(2)成立符合我國國情的二板市場和區域性小額資本市場,前者主要適合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中小企業,后者主要適合初創期的中小企業的私人權益融資。我國雖然于2004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創業板,但遠遠不能滿足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我國市場大,中小企業數量多,應增設1-2個資本市場來補充現在的格局。
(3)應該設置多種活躍的資本市場刺激中小企業的發展。部分資本市場可以降低創立板塊的準入條件,使企業獲得持續的長期支持不用償還的資金。規模大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股票市場或債券市場獲得大規模經營的資金。也可以發展各種產權交易市場,盤活資產。對其中具有較強研發水平、科技含量高,與大型企業有穩定合作供應產品關系的中小企業,可以發行中小企業債券。多種活躍資本市場的存在,能使中小企業獲得資本市場的機會增多,成功率增大。
(二)中小企業要提高企業自身實力
中小企業必須經營適銷產品,增加科技創新,增加留存收益。提高中小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將不重要的產品配件外包,利用自身的優勢做強做大主打產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借簽外國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還可以實行戰略聯盟,在上下游的產業鏈中發輝各自的特長,使資源效益最佳搭配、用戰略群組來彌補經營中規模效益不足問題。
(三)中小企業要開展多元化的融資方式
中小企業應在傳統自籌資金和銀行貸款的基礎上實現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如融資租賃引進設備、打包成團集體上市。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因為很多企業的資金缺口有季節性和時間性上的差異,因此,應調節資源,合理使用。應加強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并大力推廣,建立網絡聯保貸款方式,私幕股權融資、私幕債,引入風投資金等多種資金來源,也可以進行項目融資或獲取國家的政策支持獲得補助,融得企業發展中所需大額資金。
(四)中小企業要提高財務信息質量
首先要做好企業的財務報表、賬證資料,以會計電算化為導向來規范財務核算與管理,利于銀行及金融機構驗證,為融資做好基礎工作。賬證必須有合理合法合規的原始憑證和文件,能夠快速接受驗證。對于中小企業中的特殊數據要做好解釋,要有權威人士和機構可行性分析報告,公司決策的文件及對于資金的配給和使用、監督有書面文字記錄。
五、結束語
中小企業應改變企業的經營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以獲得還款的資金流入,增加公司的信任度,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軟實力。開展多種融資方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創新融資產品,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方式,搞好銀企關系提高企業形象。通過自身的努力及不同融資方式結合企業的實際進行選用組合,解決融資難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子靜.芻議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對外經貿,2012(7):122-123
[2]原露露.論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J].東方企業文化,2011(10):46
[3]郝思維,李煜,曹建平.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對策與建議[J].北方經貿,2011(12):31-32
[4]楊南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3):33-35
作者: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