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90年代以來,互聯網絡技術迅速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滲透和普及,整個世界因為互聯網技術而連接成了一個整體信息社會。在這個以信息快速為優先的社會里,信息經濟是實時經濟,快速反應,靈敏正確的決策成了各類經濟主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的關鍵。內外部用戶都要求會計能及時、準確的反映企業現時狀況。另外,按照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中國鐵路總公司作為國家授權投資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以鐵路客貨運輸服務為主業,實行多元化經營,依法開展各類投資經營業務,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這意味著鐵路企業作為一個市場經濟主體,與其他企業別無二致,必須以經濟效益為中心,自負盈虧,自擔風險,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這必然對鐵路會計信息提供的及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供需矛盾空前激化。同時,如果提供出的是錯誤的會計信息,那么不僅僅是毫無價值,而且會導致領導作出錯誤的決策,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而建立一個及時,準確的會計信息系統是一個現代企業必需的。而且對于現在正處于全面落實市場主體責任的鐵路運輸企業來說顯得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鐵路會計信息系統現狀分析
現行鐵路管理機制實行三級管理模式。由上而下分為鐵路總公司、路局、路局局屬單位。鐵路局是作為獨立法人單位的主要鐵路運輸企業,向上對鐵路總公司負責;對下屬單位進行管理監督。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作用。是鐵路會計信息系統的主要使用者和需求者。現行鐵路會計信息系統是原鐵道部組織人員開發的5.0操作系統。局屬單位財務只要能上鐵路局內網。就可以以web方式登錄路局會計信息系統進行日常的財務處理工作,十分方便快捷。現行鐵路會計信息系統有賬務處理子系統,固定資產子系統,工資管理子系統,應收應付子系統,報表子系統,預算管理子系統。賬務處理子系統與其他子系統精密集成,及時準確的反映了其他子系統的經濟活動內容。能支持上下級之間,往來單位之間的往來對賬處理;報表子系統更是提供了強大的自動生成功能。本月全部會計憑證結束后,在報表子系統內根據設置好取數計算公式可以自動生成鐵路內部財務管理報表并能設置審核公式對報表內部以及報表與報表間進行計算機自動審核,確保了會計信息提供的準確。還可以按需所取自己設定財務報表;路局局屬單位月度、季度報表上報實現了內部網絡上傳功能。
三、存在不足
發生經濟業務時,具體的會計核算流程是:發生的經濟業務信息-業務部門填制原始憑證-接受原始憑證-原始憑證審核-編制記賬憑證-自動登記賬簿、生成報表——上報報表給路局財務處會計科——路局財務處會計科審核確認合并報表。也就是說日常的經濟業務發生后到財務部門審核原始憑證,然后編制會計分錄仍然是原來手工會計核算方式的框架,僅僅是手工會計業務流程的翻版。這種處理程序和方法使得局屬單位財務日常工作十分繁忙,特別是月底和季度末手工原始憑證都是在這個時候集中傳遞到財務部門,使得財務人員的原始憑證的審核和會計分錄輸入工作十分繁忙而又緊張,路局財務處會計科為了及時合并路局會計報表,規定每月28日必須上傳本月會計報表。這樣留給基層財務的時間更加緊張而短促,如果基層單位業務部門的手工原始憑證沒有及時傳遞給財務部門,那么就會出現基層單位會計信息不完整,并進而影響全局會計信息的及時、準確提供。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其二:從路局層面來看,我國鐵路運輸體制、運輸生產組織方式以及“統一運價、一票到達、一次收費”的主要收費方式,決定了各鐵路局的運輸總收入不能直接確認鐵路局的運輸營業收入,需要在各鐵路局之間進行清算。比如說k534懷化—上海南,該車次經過廣鐵集團,南昌鐵路局,上海鐵路局三個鐵路運輸企業管轄范圍。列車擔當局廣鐵集團應該清算給南昌鐵路局和上海鐵路局線路使用費,機車牽引費,接觸網電費。這三項涉及客車開行的主要費用對于上海鐵路局和南昌鐵路局來說是他們的運輸營業收入。在2012年上海鐵路局實現提供服務收入181.06億元,占全局運輸收入的32.9%。這三項主要客車開行提供服務收入合計就占到了總服務收入的54.9%。所以說收付費清算工作關系到鐵路局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收付費清算能否及時準確完成,直接影響鐵路局的整體盈虧水平。以線路使用費為例:線路使用費=列車運行里程(列車公里)x線路使用費單價(元/列車公里)。但是影響線路使用費單價的因素比較復雜。
客運線路使用費單價表列示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線路使用費單價分得很詳細,手工做的話稍有不慎填錯單價,就會差之毫厘,繆以千里。另外列車運行里程數的確定直接和車次的開行趟數相關。現在逢到法定假日及客流高峰期(如春游、暑運等),鐵路局會根據客流變化臨時增停相應的車次,這使實際工作量與預算工作量的差異會很大,造成應收應付費用與預算差異很大。一旦發生錯誤造成路局多付或少收相應的費用,從而多計成本或少計收入,會使路局利潤總額減少。現行會計核算是在路局運輸處,客運處,調度所等業務處室幫助下,由路局財務處獨立維護車次基礎信息庫。這樣的處理方法首先是效率及其低下,因為財務部門不是直接組織列車開行的部門,列車開行信息完全依賴于查詢公文電函及業務處室的幫忙,更重要的是最終無法保障會計信息提供的及時、準確。財務處人員手工按列車里程公里和單價確定應收應付費用后,還要和相應的清算對象(其他路局)人工對賬,然后列入相應的應收應付科目,才最終完成會計分錄。這樣的處理根本不能滿足路局對會計信息及時、準確的提供需求。
四、改進建議
現行的會計核算流程的工作瓶頸口在業務部門傳遞原始憑證到財務部門這個環節。業務部門自己手工填制原始憑證的,然后人工傳遞到財務,最后由財務部門審核確認,財務人員根據原始憑證在會計信息系統輸入會計分錄,形成會計憑證。業務部門不及時填寫原始憑證和原始憑證不能及時傳遞都會使會計信息提供嚴重滯后。要想使會計信息及時、準確,必須建立起以會計信息系統為核心的大系統,其他業務部門也相應建立自己的業務處理信息系統。業務系統和會計系統之間要實現無縫連接、高度集成、信息完全實時共享。當會計事項發生時,業務部門在系統原始憑證界面錄入業務數據,系統根據事先定義,自動生成了會計分錄,集成到會計核算系統,更新了數據。這樣就能使會計信息提供真正及時、準確。以上述收付費核算工作為例,路局運輸處、客運處、調度所根據各自的業務范疇及時輸入更新車次信息,系統根據車次和線路使用費單價自動生成了應收應付會計分錄。路局財務和對方路局財務審核確認后,使會計分錄正式進入了會計信息系統。(和對方路局財務核對時也是根據業務部門錄入的原始憑證數據自動生成的核對數據庫,由系統自動和對方數據審核確認)同樣道理,在基層單位會計核算流程也是這樣處理。在這樣的核算流程下要注意業務人員必須要及時輸入數據,不得有系統外數據產生,并且最終要建立起適應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以保證會計信息及時、準確的提供。
綜上所述,鐵路會計信息系統要真正實現信息提供的及時準確,就必須全面改造鐵路企業的業務流程,實現企業的業務流程,會計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的集成,最終使企業財務管理完全從事后統計和分析評價的模式中脫離出來,讓財務管理真正實現事前、事中的控制,為領導層建立起決策支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