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勤春來早,農家春耕忙。早春的一天,蒼溪縣陵江鎮拱橋村村民文光杰一早上街買了化肥、種子、農膜等春耕物資,高興之情溢于言表:“多虧今年鎮財政所提早兌付了種糧補貼,別小看這幾百塊錢,剛好用在節骨眼兒上。”
老文的高興,源于蒼溪縣財政局實施的鄉鎮財政規范化建設,激活了鄉鎮財政這道“末梢神經”,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老文得益于此,財政局王仁祥局長也自有理解:“鄉鎮財政所是最貼近基層老百姓的前臺,事關黨的惠民政策的落實,事關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稅費改革后,鄉鎮財政擔負著服務‘三農’的重要職能,如何激活財政‘末梢神經’,為群眾提供更好、更滿意的服務,是鄉鎮財政規范化建設的關鍵所在。”去年以來,蒼溪縣抓住“四川省基層財政規范化建設示范縣”的契機,下大力氣解決鄉鎮財政機構、人員編制、職能界定、隊伍建設、基礎管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致力于實現鄉鎮財政“有條件辦事、有人員干事、有制度管事”的鄉鎮財政建設和管理的工作目標,經過扎實工作,使農村稅費改革后一度“空心化”的鄉鎮財政重現生機,鄉鎮財政服務水平和行政效能大幅提高。最近,我們走訪了部分鄉鎮,現場感受他們取得的豐碩成果。
場景一:白鶴鄉
——改善辦公環境 增強為民服務能力
走進試點的白鶴鄉,蒼溪縣鄉鎮財政規范化建設的直觀成果撲面而來。財政服務大廳寬敞明亮,空調、飲水機、座椅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辦事流程、工作職責、管理辦法等服務指南一目了然,惠民補貼、汽車下鄉、村級財務等服務窗口井然有序,辦事群眾與工作人員面對面、零距離的交流,顯得親切而溫馨。“今天在這個廳里就可以把事情辦完,不用這跑那跑的,看嘛,牌子上寫得清楚,很方便。”一位前來辦理摩托車下鄉補貼的小伙子高興地說。
像白鶴鄉一樣,目前全縣39個鄉鎮財政所已有25個完成改造升級,到2013年全縣所有鄉鎮財政將全部實現一站式辦公、窗口化服務。
場景二:陵江鎮
——實行信息化辦公 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現在從縣到鄉,從鄉到村,從資金支付到會計核算,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資金管理鏈條。”陵江鎮財政所所長何平一邊說一邊從電腦上點開民政資金、涉農補貼、項目資金管理等臺賬和資金來源文號、補助對象信息、項目實施進度等,這些都看得一清二楚。
以“金財工程”為支撐,陵江鎮開通了財政辦公平臺、財政大平臺和會計核算系統,實現了財政管理信息化、會計核算電算化。
蒼溪縣在大力改善基礎條件的同時,積極推進管理水平上臺階,從健全制度、創新技術、深化改革等方面著手,對鄉鎮資金進出、使用的前前后后進行全方位管理。據了解,全縣39個鄉鎮所有財政性資金全部納入縣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實行國庫集中支付,130多套賬務全部納入全縣統一的會計網絡核算平臺進行會計核算,全縣778個村(社區)、居委會賬務納入39個鄉鎮村級資金專戶,實行會計委托代理
服務。
場景三:元壩鎮
——加強干部培訓 打造高素質財政隊伍
元壩鎮財政所是由過去的六位所長、一位軍轉營長組成的,人員精干,都能獨擋一面地開展工作。
元壩鎮財政所長李元生感慨道:“面對財政工作量大,人手少的困難,我們全所同志始終團結協作、不辭辛苦……我們38個村,5個社區居委會的賬務核算管理實行了村財民理鄉代管,具體負責經管的同志在去年全縣組織的檢查考核中還獲得全縣第一名;今年支付農民(一折通)補貼資金322.3萬元,無分毫差錯,也受到上級好評……”
如果把改善辦公條件、完善規章制度歸結為鄉鎮財政建設的硬件方面話,那么提升人員素質無疑就是加裝一道激活“末梢神經”的軟件。元壩鎮財政所尤其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各種業務培訓班,組織以提高財政干部業務能力為重點的學習交流活動;同時,堅持適排全體人員學習“三個代表”、《公務員法》、《黨章》、《廉政準則》等,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使全體財政干部“思想穩得住、業務跟得上”,更好地勝任鄉鎮財政管理工作。
走馬觀花蒼溪鄉鎮財政,他們在財政陣地建設上取得的可喜成績令人欣喜。據了解,蒼溪縣財政局黨組于今年年初就提出“團結和諧謀發展,務實創新強監管,服務保障上臺階,再創財政新業績”的財政工作理念,提出在全縣財政系統內開展爭創“示范服務窗口”、“崗位業務能手”、“青年示范標兵”三項創建活動。全縣鄉鎮財政所以此為契機,在作風建設、管理服務、履職能力上狠下功夫,大力提升落實國家各項惠農惠民政策、服務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
作者:黃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