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獨立學院作為用新體制與新機制運作的普通高等院校,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彰顯出獨特的作用。本文以獨立學院為研究對象,對其財務風險的成因進行分析,從四個層面提出了規避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獨立學院 財務風險 多元化籌資 預算管理所謂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在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指導下,由普通本科高校與企業共同投資創建的模式。一般由企業集團、大型企業提供資金(全部或部分),負責辦學所需硬件建設,包括校園設施、設備等;高校提供軟件建設,即負責辦學管理、人員聘任、教學管理等。在過去的十余年間,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獨立學院發展迅速,截至2012年,我國獨立學院的數量達到了309所,在校生人數200余萬人。獨立學院的競爭壓力在加劇,面臨的財務風險也在逐步放大。如何應對財務風險已成為獨立學院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研究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的防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獨立學院財務風險及其成因分析
根據教育部《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教發[2003]8號)文件要求,獨立學院要實現“八獨立”,其中之一是實施獨立的財務核算。獨立的財務核算牽涉到獨立學院方方面面的財務問題,如辦學資金的投入、運營資金的配置和監管、結余資金的合理分配等,這些問題處理得當會使獨立學院會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如果處理不妥,會誘發程度不同的財務風險,進而對獨立學院的生存造成致命的沖擊。
1. 教育目標與投資目標相矛盾,財務管理目標模糊。傳統高等教育的投資者是國家或地方政府,目的是提高社會整體的政治、經濟、文化水平,培養更多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級人才,教育實施的主體與客體的基本目標在本質上并不沖突。校企合作模式下獨立學院的投資主體是企業,投資方更多地關注資本的逐利性。在這種情況下,教育的公益性與資本的逐利性構成了一對矛盾體,導致獨立學院的財務管理目標模糊不清。
2. 融資渠道單一,基建融資成本增加。獨立學院缺少除銀行之外的融資渠道,如:公眾個人的投資、社會組織捐資、校友會捐贈、基金組織投入、學院設置專門部門進行籌資等。毫無疑問,單一的籌資方式加大了獨立學院的融資成本。
3. 沒有發揮財務預算的核心作用,內部財務監管薄弱。首先,學院領導沒有從根本上對內部控制予以重視,造成相應的責權利制衡和約束機制失靈,且在財務內部控制機構上分工不合理,財務制度執行情況不佳,導致內部控制有效性難以保證。其次,一些獨立學院沒有從下屬系、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合理的預算指標體系,導致其總體預算不平衡,在執行過程中不能對各系、部門的各項實際發生經費做出準確、具體的評價,從而使一些具體的財務活動脫離控制。最后,獨立學院沒有一套比較完善的,能夠與總體預算相匹配的績效考核制度,無法正確地劃分相關部門的責權利,也不便于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的監控。
4. 投資主體虛增結余,抽離資金。一方面,獨立學院缺乏多元化產權管理的經驗,存在著投資人產權歸屬不清,投入資產難以從學院辦學資產中分離,以及合理的投資回報得不到具體的法律保障等問題。另一方面,作為理性的投資人,即參與合作辦學的企業在涉足高等教育領域之前應該對其投資數額巨大、投資回收期長、分次投入頻繁等特點有充分了解。如果不是發生資金周轉不靈、無法按期償還本金和利息、企業庫存積壓嚴重等財務風險,投資方是不會輕易地虛增結余,抽離出資的。所以,校企合作模式下獨立學院的財務風險與投資主體的財務狀況有很大的相關性。
二、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1. 財務管理目標的創新。確定校企合作模式下獨立學院財務管理目標的首要前提是明確獨立學院辦學的公益性和社會價值,在這個前提下對現階段獨立學院的財務管理目標進行創新。筆者提出“教育成本最小化”目標,主要內容是:以維持學院資金收支平衡,培養適應區域經濟建設的應用型人才為基礎,在保證教育教學正常開展以及人才培養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分析教育成本的構成要素,準確測算教育資源的實際耗費,尋求教育成本最小的最佳途徑。
2. 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獨立學院的融資成本主要是銀行借款所產生的利息支出,因此,建立“股份制的辦學模式”是降低融資成本的有效途徑。獨立學院的原始資產可以通過相關中介機構評估之后折算成貨幣作為出資股份,企業或其他出資機構等以貨幣、實物或知識產權投資入股時也折算為貨幣,然后匯總并劃分成等額的股份,各投資方按股認繳并取得股權證書。這樣,獨立學院既可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又可以不斷從社會上汲取資源,充實辦學資金。獨立學院還可以利用高校人才智力優勢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決策咨詢服務,在尋求與企業的互利合作過程中,增加收入。充分利用國家、政府對獨立學院的相關優惠政策,組建專門機構和人員,從事募捐工作。同時,積極開展挖掘校友資源的工作,通過各種方式與校友保持溝通并號召他們提供經濟援助。
3. 精細預算管理,強化內部監控。獨立學院在編制預算時,首先要注意編制方法,根據學院財務目標的特殊性,適宜采用“彈性預算”,這樣可以做出較為準確、全面的預測。其次要注意編制時間,以一個公歷年度作為預算周期顯然不太適合獨立學院的發展特點,應當采用以季度或月度為一個時間周期的滾動預算,使下一期預算數據與上期實際發生的數據具可比性。最后在預算數據的采集上,應當采取自下而上的逐級匯總的方法,即各系、部門首先編制本部門的預算,然后上報學院的預算編制部門,學院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匯總并形成最后的總體預算。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應堅持過程控制與結果控制并重的原則,不僅要以系部上報的預算為依據,定期檢查、分析各系、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而且還要對預算實施過程中的每一道環節實施監督,將實際同預算進行比較,及時發現實際同預算之間的差異并找出原因,視各部門執行預算的實施情況予以獎懲,從而確保預算的執行力度。
獨立學院還應建立一整套的財務管理制度及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包括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物資設備管理辦法、財務管理規定、內部審計制度、各類費用分配辦法等,這樣才能使獨立學院的內部財務控制逐步制度化、規范化。
4. 樹立正確的教育倫理觀念。在保證教育的公益性、社會性的前提下,尊重并保障民間教育投資合法的投資回報,同時也應充分注重并保護學院董事會以及辦學管理者的合法利益。而只有樹立正確的教育倫理觀念,才能有效協調投資方、申辦方、合作方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最終在這一博弈過程中,使社會收益、辦學收益、投資收益實現共贏。
主要參考文獻
1. 許為民,林偉連,樓錫錦.獨立學院的發展與運行.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2. 楊繼瑞.高校獨立學院市場化運作的經濟學分析.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3. 韋法云.對公有民辦二級學院產生和發展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2002;4
4. 教育部.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教發[2003]18號,2003-05-15
【作 者】
耿 振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會計學院 太原 0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