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進一步把CPA專業方向打造成真正的“金字招牌”是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組織此次研討會的目的。全國CPA專業方向相關院校的一線教師日前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集聚一堂,首次對核心課程之一——《審計》的教材設計和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討。
CPA專業院校將“有進有出”
“往上看,缺乏系統的理論學習;往下看,又缺少豐富的實踐。”設立十余年來的CPA專業中的個別課程正處于這樣的尷尬境地。中注協有關負責人坦言,近年來,雖然CPA專業方向在專業建設上取得了長足進步,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但在教學組織、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本次研討班是中注協采取“院校自主申報方案,協會擇優選定最終承辦單位”的首次嘗試。此次以《審計》為試點課程,旨在對《審計》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重點和難點等進行研討,以提高《審計》教學質量,也為今后核心課程建設和教學質量提高提供借鑒。
“目前《審計》教學實踐中存在一種現象,即與現行制度及準則貼得太近,給人一種懸在半空的感覺。”中注協有關負責人認為,學生雖然把準則條文背下來了,但沒有真正理解準則的內涵,不會運用。因此,CPA專業方向教育應該在基本理論上下功夫,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理論性,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透露,中注協將在繼續深入開展教學質量評估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有進有出”的競爭機制和約束激勵機制,促進CPA專業方向教學質量的改進。
一線教師的交流與碰撞
在研討班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張龍平、高文進、聶曼曼分別就“審計準則對審計學教學的影響”、“審計學課程案例教學的思考”及“審計學課程建設”作了專題報告。中央財經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長春稅務學院分別總結本校的審計課程特色教學,作了“審計學實踐教學研究”等主題發言。
全國CPA專業方向的二十幾家院校,可謂各家有各家的高招。比如,有的學校專門為學生創造條件,調整教學計劃,安排整班學生到事務所實習;有的學校單設“CPA行業規范”課程,加深學生對CPA行業的了解;有的學校在授課時,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有的學校單設“CPA中心”,集中優質師資等等。在互相的交流與碰撞中,老師們紛紛反映,通過研討既分享了經驗,又開拓了思路,受益匪淺。
“中注協組織的學生境外實習簡直是太好了。”老師們反映,自2005年啟動的CPA專業方向學生境外實習項目,在各個學校內外都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和帶動作用,社會反響很大。大家紛紛表示,希望中注協繼續組織好這一項目,同時也希望能為學生在境內事務所實習積極創造條件。
理論與準則相結合準則與實務相結合
在介紹、交流各自教學經驗的同時,老師們分兩組就如何設計好審計學教學方案、如何加強實踐教學、如何處理好理論講授與審計準則及指南的關系等進行了深入討論。
“理論與準則相結合,準則與實務相結合。”這是與會人士對審計學教學的總體意見。老師們認為,大學階段應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理論知識的講授,夯實基礎,教學內容應注重系統性,避免單純追求以考試為導向。審計課程教學更是如此,考試用書及審計準則和指南的理論性、系統性不強,只能作為聯系理論與實務的紐帶,而不能作為本科教材直接使用。
大家一致認為,編寫統一的教案范本用于指導各相關院校的教學工作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構建一個統一的平臺,對于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很有好處。教案范本應明確學習目標、授課的進度、講授的要點、難點等,既為老師提供授課指引,又要為老師個性化發揮留下空間。
對于目前各校都在開發的案例教學方式,有專家建議,中注協應利用已有資源,挑選出優秀案例,以課題方式,委托原作者加以修改完善,公開刊發或編輯出版。這樣既可作為老師的授課參考,又可用于行業培訓。
在中注協組織的此次CPA專業方向核心課程教學研討班上,來自全國20所CPA專業方向相關院校的24名負責《審計》教學工作的老師參加。中注協顧問王麗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李漢昌出席研討班并講話。
對于研討班上一線教師們的好建議,中注協有關部門迅速作出回應,目前正在組織落實《CPA專業方向核心課程大綱、教案范本(審計)》起草制定工作,將以課題的形式,委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牽頭起草。此外,中注協還準備采取有償征集、擇優錄用的辦法,研究教學案例庫建設等有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