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會計穩健性與董事會特征線性分析

會計穩健性與董事會特征線性分析

董事會特征包括:董事會成員規模,外部獨立董事的比例,董事會與總經理職權劃分,董事會會議等,這些特征與企業會計穩定性息息相關。

由于信息的不對稱,管理者作為公司的內部人,了解的會計信息多于公司的所有者,管理者也可能會出于業績、聲譽、報酬等自身利益的考慮,掩蓋或推遲報告部分真實會計信息、粉飾財務報表甚至發生舞弊行為。會計穩健性又稱謹慎性,要求對經濟業務進行會計確認與計量、記錄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收益、低估負債或費用。會計信息的穩健性反映了委托人對代理人提出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董事會作為公司治理的核心機構,在提供會計信息的質量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因此,研究董事會特征與會計穩健性的關系對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Beekes et all(2004)通過對英國公司外部董事持股比例與會計穩健性的研究,發現外部董事持股比例與會計穩健性程度呈正相關關系。Lafond和Roychowdhury(2007)研究發現管理層持股比例越低,公司的會計穩健性程度越高。Ahmed和Duellman(2007)通過對1999年至2001年美國公司的會計穩健性與董事會特征的研究,把董事會特征反映為內部董事比例、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分離程度、兼任獨立董事人數、董事會規模和外部董事持股比例等方面,研究發現內部董事的比例越高,會計穩健性程度越低;外部董事的持股比例越高,會計穩健性越高。陳勝藍和魏明海(2007)通過對我國2001年至2004年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發現,獨立董事比例的提高能夠增強會計穩健性程度;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分離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不顯著。王鵬和張俊瑞(2009)通過對2005年至2007年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獨立性和會計穩健性的關系研究,發現我國上市公司具有顯著的會計穩健性,獨立董事的比例與會計穩健性呈正相關關系,關聯董事持股比例、董事長和CEO兩職分離與會計穩健性沒有顯著關系。為了研究我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會特征與會計穩健性的關系,本文以我國2007至2011年在滬、深上市的1 064家非金融公司為樣本,運用廣義最小二乘法(GLS)實證檢驗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比例、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分離程度和董事會會議次數等董事會特征因素對會計穩健性程度的影響。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董事會規模與會計穩健性
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的成員為5至19人。董事會可以根據上市公司的需要,吸收具有多種專業知識的董事會成員,使經營決策有著更強的說服力和執行力,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董事會規模較大的公司能夠平衡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提高董事會的獨立性,發揮董事會的監督能力,一方面能夠緩解大股東對董事會的影響和控制,另一方面也能夠控制經理層與董事會的相互勾結現象,使得董事會對經理層的任免能夠站在更客觀的角度。董事會的規模較大時,CEO通過施加社會影響維系其權利的可能性得到降低,公司治理的質量更高,會計穩健性更高。據此本文提出假設1:
H1:董事會規模與會計穩健性正相關。
(二)獨立董事比例與會計穩健性
2001年中國證監會出臺的《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中規定,我國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人數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由于公司內部董事與經理人員的高度關聯性,我國實施獨立董事制度的作用在于通過設立公司外部董事,增強董事會的獨立性和監督能力。由于獨立董事相對內部董事而言,其利益相關性和經理層沒有直接關系,通過獨立董事的引入能夠增加經理層虛報會計信息的成本,從而有效地實現對經理層的評價和監督;在股東和管理層出現利益沖突時,能夠站在中立客觀的角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并且獨立董事往往具有一定的財務背景,能夠對公司決策提供相關的建議,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Beekes et al(2004),Peasnell et all(2005),Ahmed和Duellman(2007)均有相似的研究發現,即外部董事的比例越高,董事會的獨立性越高,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減少,因此會計穩健性程度越高。據此本文提出假設2:
H2:獨立董事比例與會計穩健性正相關。
(三)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分離程度與會計穩健性
由于代理問題的存在,如果董事長和總經理為同一人任職,會使得董事會的獨立性和監督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經理層憑借信息不對稱的優勢能夠獲取比股東更多的相關信息,通過操縱盈余等方式,增加為自身謀取利益而損害股東利益的可能性,使會計穩健性降低。當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同一人時,董事會對經理層的監督能力也大打折扣,增加了董事會與經理層的直接關聯程度,對總經理的評價和監督也不可能中立和客觀,從而造成公司的內部監督失效(Fama和Jensen,1983;Jensen,1993)。據此本文提出假設3:
H3: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分離程度與會計穩健性正相關。
(四)董事會會議次數與會計穩健性
根據我國《公司法》規定,董事會每年至少召開兩次董事會會議。Lipton和Lorsch(1992)認為,董事會應該以足夠的工作時間來履行其監督職能,董事會會議召開次數越多,說明董事會活動越積極,對職責的履行越有效,有利于提高會計穩健性。據此本文提出假設4:
H4:董事會會議次數與會計穩健性正相關。
三、經驗研究設計
(一)經驗模型設定及變量定義
為了研究董事會特征如何影響會計穩健性,筆者設立如下回歸模型:
EPSit/Pit-1=C+α1×RETit+α2×Dit×RETit+α3×Dit+β1×SIZEit+β2×RETit×SIZEit+β3×Dit×RETit×SIZEit+β4×SIZEit×Dit+β5×TIMESit+β6×RETit×TIMESit+β7×Dit×RETit×TIMESit+β8×TIMESit×Dit+β9×PROit+β10×RETit×PROit+β11×Dit×RETit×PROit+β12×PROit×Dit+β13×SEPitt+β14×RETit×SEPit+β15×Dit×RETit×SEPit+β16×SEPit×Dit+γ(ControlVariable)it+μit
其中,i=1,…,N(N=1 064);t=1,…,T(T=5);C為截距項;α1、α2、α3, β1-β16為回歸系數;γ為回歸系數向量;μit為隨機誤差項。
本文在Basu(1997)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了變動。EPSit為i公司第t年的每股稅后凈收益,Pit-1為i公司第t-1年年末的股票價格。RETit為i公司第t年的年股票收益率,即RETit=■(Rij+1)-1,其中,Rij表示i公司第j月份的股票收益率。Dit為虛擬變量,當RETit小于0時Dit取1;當RETit大于0時Dit取0。董事會特征的代理變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SIZE:表示董事會規模,取董事會人數的對數。預期符號為正。(2)PRO:表示獨立董事比例,取獨立董事人數占董事會總人數的比重。預期符號為正。(3)TIMES:表示董事會每年召開的次數,取董事會次數的對數。預期符號為正。(4)SEP:表示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分離程度的虛擬變量,若兩職合一,此變量取0;若兩職分離,此變量取1。預期符號為正。
ControlVariable表示控制變量,包括行業變量和年度變量。行業變量用來控制行業因素的影響,按證監會的分類標準,除制造業進一步細分為10個小類外,其他行業以大類為準,共有22個行業。年度變量用來控制年度因素的影響。
(二)樣本選擇
本文選取中國2007年至2011年在深、滬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為樣本,剔除了數據缺失不全的公司、ST和*ST類公司,得到1 064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數據。上市公司各項財務數據和公司治理數據均來自于中國經濟金融數據庫(CCER)。
四、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從表1可見,我國上市公司EPSit/Pit-1的均值(標準差)為0.0289(0.0430),RETit的均值(標準差)為 -602.51(5484.1),RETit的標準差遠遠大于EPSit/Pit-1的標準差,可見我國上市公司總體的股票回報率遠遠大于會計盈余的波動性。董事會規模變量的均值(標準差)為1.7523(0.2512);獨立董事比例變量的均值(標準差)為0.5(0.1767);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分離程度變量的均值(標準差)為0.8807(0.3241);董事會會議次數變量的均值(標準差)為2.1621(0.3809)。(表略)
(二)回歸分析
筆者對數據進行了F檢驗和Hausman檢驗,結果表明本文研究數據更適合采用混合回歸模型,同時為了修正異方差,采用廣義最小二乘法(GLS)進行回歸,下頁表2報告了對面板數據進行GLS估計的回歸結果。
從表2中可見,整個模型的ADJR2為55.32%,表明此回歸模型具有較高的解釋能力。SIZE×RETit×Dit的系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對于董事會規模越小的上市公司的會計穩健性程度越高,與研究假設相反。這可能是由于董事會規模相對較小的公司,董事會的監督職能更加有效(Jensen,1993)。通過提高決策效率,規模較小的董事會能夠對外部環境做出及時應變,增強決策的時效性。董事會規模越大的公司,各個董事會成員的溝通和協調更加困難,部分董事會成員可能會依賴其他成員做出決策,產生“搭便車”現象,反而會產生過高的代理成本,抑制了董事會職能的發揮,導致董事會的決策效率降低,這種情況使得董事會往往容易被經理層控制,降低了董事會的獨立性和監督能力。
PRO×RETit×Dit的系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獨立董事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會計穩健性程度越高,驗證了研究假設二。說明我國實施獨立董事的制度有利于增強董事會的獨立性,發揮董事會的監督和制衡作用,董事會通過對經理層的評價和監督,能夠對經理層施加壓力,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增強會計穩健性。
SEP×RETit×Dit的系數不具有統計顯著性,說明上市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兩職分離程度對會計穩健性沒有顯著影響。一方面,根據代理理論,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兩職分離能夠緩解代理問題,使董事會能夠更有效地對經理層進行監督,減少經理層為了自身利益的機會主義行為,提高會計穩健性;另一方面,由于經理層對公司的經營狀況和財務信息了解相對更多,能夠靈活地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及時地采取相應的措施和實施有效的決策以適應新環境,能夠避免與董事會之間過多的沖突和矛盾,更加有利于公司整體的經營發展。綜合這兩種不同的觀點,董事長和總經理是否應當兩職合一,要視環境與公司整體結構和具體情況考慮采取哪種方式。因此,對于我國上市公司來說,由于每個公司具體情況不一,體現出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兩職分離程度對會計穩健性沒有顯著影響。
TIMES×RETit ×Dit的系數不具有統計顯著性,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會會議次數對會計穩健性程度沒有顯著影響。這可能是因為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會議的召開只是被動地遵守《公司法》的規定,往往僅限于形式上的會議,缺少對公司的戰略性貢獻,董事會會議多用于討論對公司業績不佳的補救措施,或是討論日常事務,并不能達到對經理層有效監督的目的(Jensen,1993),董事會會議缺乏效率和質量,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職能。
五、結論
本文在回顧董事會特征與會計穩健性的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穩健性與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比例、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分離程度、董事會會議次數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分析,并提出相關假設。筆者采用2007年至2011年在深、滬交易所上市的1 064家非金融類公司的面板數據,通過構建回歸模型,對一系列董事會特征變量如何影響會計穩健性進行了實證檢驗。具體而言:(1)董事會規模與會計穩健性顯著負相關;(2)獨立董事比例與會計穩健性顯著正相關;(3)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分離程度和董事會會議次數對會計穩健性影響不顯著。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